处变不惊
(2010-09-18 09:34:11)
标签:
奶酪变化文化 |
分类: 书香墨韵 |
新学期,新变化。
环境变了,人事变了,学生变了。这些本是很正常的事情,有的教师却出现不适应,甚至是反常,工作中按下葫芦浮起瓢。
我在思考,我在求索,想起了一本关于“应对变化”的书《谁动了我的奶酪?》。
《谁动了我的奶酪?》由美国作家斯宾塞·约翰逊著,该书出版后成为全球第一畅销书,被世界顶尖公司奉为培训经典。因此,我总愿意不厌其烦地读这本书,可以说“每一次阅读都是新感觉”。
《谁动了我的奶酪?》讲的是一个关于“变化”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迷宫中,有四个可爱的小生灵在迷宫中寻找他们的奶酪。故事里的“奶酪”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追求的带给我们幸福和快乐的一种美好比喻,它可以是金钱、地位、豪宅,可以是自由、健康、爱情,可以是一份工作、一种人际关系、一种精神上的宁静,可以是社会的认可、老板的赏识、自身价值的实现(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它也可以是一项运动、一种游戏规则、一场巨大的改革等等。总之,它是幸福、快乐和成功的代名词。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奶酪”,它随时都有丢失的可能。
书中的四个角色:小老鼠嗅嗅和匆匆、小矮人哼哼和唧唧,代表我们多面的人性,即简单的一面和复杂的一面。我们的行为有时像“嗅嗅”能够及早地嗅出变化的信息;有是像“匆匆”能迅速开始行动;有时像“哼哼”因为害怕变化而否认和拒绝变化;有时像“唧唧”看到变化会使事情变得更好时,能够及时调整自己以适应变化。这个小小的寓言故事用4万字打开了人们的心扉,给人一种内在的勇气,去直面“软心理问题”,告诉人们在工作或生活中应如何处理变化。
我觉得,那就是要做到“处变不惊”。
首先,要承认变化,任何事物总是在不停地运动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发展,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只有“变是唯一不变”的。面对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不进则退,不变就要落后,变地慢也是落后,现代社会的竞争规则已由过去的“大鱼吃小鱼”变为“快鱼吃慢鱼”。我们在思想上就要做好自己的“奶酪”随时被拿走的准备,当你改变了自己的信念,就会改变自己的行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世事变化本无常,《谁动了我的奶酪?》告诉我们一个最简单的应对方法,那就是把跑鞋挂在脖子上,时刻准备穿上它,在千变万化的世界里奔跑追寻。因此,关键是你要经常闻一闻你的奶酪,以便知道它什么时候开始变质。
其次,要适应变化。迷宫,就是现实世界,它充满了不确定性,现实是不断变化的现实,面对变化的现实,靠诅咒、愤怒、等待、乞求是无济于事的,要“发现变化,立即行动”。“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会越早享用到新的奶酪。”
故事以小老鼠和小矮人作对比,当面对变化时两个小老鼠做的比两个小矮人好,因为他们总是把事情简单化,而两个小矮人凭借复杂的头脑和人类丰富的情感,却总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小老鼠失去奶酪后,没有做什么全面细致的分析,迅速行动去别的地方寻找,很快就又找到新的奶酪。小矮人是在那里不停地哼哼唧唧、犹豫不决。情绪由不平到消沉,又心存幻想,展开无用的分析,想得到补偿,甚至为眼前的困境相互指责。“哼哼”否定和拒绝变化,“唧唧”认为“迟做总比不做好”,开始寻找新的奶酪,在寻找的过程中总是依恋旧的“奶酪C站”,书中40处写到“奶酪C站”,在找到“奶酪N站”后他开始反思,要学会自嘲,敢于否定自我,要无所畏惧,勇往直前,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
第三,要享受变化。我们每个人要有享受新奶酪的想法,时刻意识到你的奶酪总有被人拿去的危险,并且会不断地拿走你的奶酪。我们应该做的就是移走我们自己的奶酪,率先变化比对变化做出反应和调整要强得多。现实的挑战,总是超越现存的理论。过去为你赢得成功的方程式,将给你明天带来失败,我们要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要告别昨天的思维方式,与时俱进,超前思维。殊不知,今天出现的问题,往往是昨天成功的方案、思路造成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也可能是失败之父。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更大的发展上,不能贪图安逸,满足现状,只顾应付眼前的小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变化,就是对自己的挑战,全方位的挑战。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在变化中寻找快乐,寻找不利中的有利因素,这也是应对变化最好的办法。在别人的哼哼唧唧中,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抢先把自己的奶酪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