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婴儿教育
(2010-12-27 21:22:52)
标签:
幼儿教育婴儿教育资格证考试教育 |
分类: 幼儿教育学 |
第三章
第一节
一、婴儿教育的意义(简答,p64)
(一)婴儿阶段是儿童期生长和发展最迅速、变化最大的阶段,适宜的教育可保证孩子发展顺畅
从出生到3岁是儿童生长变化最快的时期。如:
出生时:身长约50cm
第一年:身长约75cm,增加25cm,为1.5倍;
第二年:身长约85cm,增加10cm;
体重约11.5kg~12.5kg,增加约2.5~3.5kg
3~6岁:身长每年约增3~4cm,体重约增1kg。
大脑的生长和发育:成人脑重1500g,是体重的1/38~~1/40;大脑的总细胞数约140亿个。
—3月~~18个月,是大脑快速生长和发展的时期。
出生时,脑重为成人的25%(375g),体重的1/8~~1/9;
6个月,脑重为成人的30%(450g);
12个月,脑重为成人的60%(900g);
30个月,脑重为成人的75%(1125g);
3~~5岁,两年中,增15%,脑重为成人的90%(1350g)。
7~~8岁时,脑重与成人无区别。
由此看出,在2岁前,进行适宜的教育对孩子的脑功能和结构,会有良好的影响。
(二)婴儿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许多方面发展的关键期,可塑性最强,适宜的教育课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期是指学习或形成某种行为的最佳时期,是由爱地理生物学家劳伦茨(Lorenz,1903--1989)提出来的。
1 婴儿期是脑生理发育的关键期。适当的营养、运动、感觉和语言训练锻炼。如,人的视觉最敏感关键期,是在出生后半年内。
2 婴儿从出生到3岁,是掌握语言的最佳时期。等等。
(三)婴儿阶段是人一生中发展的初始时期,良好的环境和教育能够促进婴儿身心的发展并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婴儿在身体、情感、社会性和智力各方面的发展都是处在萌芽时期,逐渐地形成一个人发展的各种倾向,对以后的发展留下深深的烙印。
婴儿基本没有生活能力,进食、饮水、盥洗、衣着,所看到的、听到的以及与人们和周围环境的接触等,完全依赖于成人。只有在成人的抚育下,才能生存,促进身心的发展。
二、婴儿的发展特点(p67)
从出生到3岁是人的一生中身心发展最迅速的阶段。
特点:主动性、有序性、阶段性、差异性和身心发展关联性。
详见表3—1
三、婴儿教育的任务
1、身体发展;
2、认知发展;
3、情绪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4、对美的感受与兴趣的发展。
四、婴儿教育的原则
1、保育为主,保教结合的原则;
2、注重感知与动作发展的原则;
3、主动性原则;
4、因材施教原则。
五、婴儿教育的方式
1、家庭教育;
2、托儿所或托班;
3、社区亲子教育。其中,家庭教育占有主要地位。
第二节
一、婴儿的喂养p75
(一)提倡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通常是指4个月以内的婴儿不加任何辅食、代乳类食物,而是以纯母乳喂养。
(二)及时添加辅食
注意事项:
1、根据年龄增长,按照由一种到多种,纯流质、半流质到固体食物的顺序添加辅食。
4~~6个月:可添加,蛋黄、菜泥和稀粥。
7~~8个月:可添加,稀烂的面条、碎菜、蛋、鱼、肉末、豆腐以及烤馒头片、饼干等。
9~~12个月:辅食种类、数量,逐渐增加。
12个月以后:逐渐断奶,过渡到以辅食为主。
2、营养搭配合理,并做到细、软、烂。
3、单独烹调,做到色香味俱全。同时避免营养不良、营养不均、营养过剩等。
二、婴儿的生活护理p75
婴儿的生活护理,一方面要根据婴儿的生长发育规律科学地进行,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婴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为婴儿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和设备:要保证婴儿居住的室内环境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温度适宜;要提供给婴儿环保、安全、卫生的活动场地和用具。
(二)保证衣着干净、整洁、舒适
(三)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1、睡眠时间:刚出生时,几乎全天睡眠;2个月以后从18小时逐渐过渡到13小时。
2、睡姿:一般采用仰卧和侧卧,大一些后,短时间采用俯卧。注意交换睡姿。
3、单独睡眠:利于发展儿童的独立性。
(四)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1、经常洗澡,养成情节卫生的习惯;
2、清洁口腔卫生,养成刷牙的习惯。
3、养成天天洗脸、洗手、洗等。
(五)给婴儿进行预防接种
要按计划免疫程序及时给婴儿进行预防接种,同时要积极预防各种疾病,及时发现婴儿的各种异常情况,并进行及时治疗。
三、婴儿的运动能力培养p77
(一)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1、头尾规律
首先能控制脸部、颈与肩的肌肉;最后才能控制褪与脚趾的肌肉。
2、远近规律
从身体的中央到四周,对头与躯干的控制早于对四肢的控制,对手臂的控制早于对手指的控制。
3、泛化集中规律
动作从不协调到协调,从盲目使力到分工合作。
4、正反规律
正面的动作限于反面动作的发育。如,先学会朝前走,然后才会后退走;先会把东西抓起来,然后才会有意识地把东西放下来等。
(二)运动能力的发展
儿童的动作是指全身运动(主要是大肌肉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展。
0~~3岁是人类运动能力产生、发展的最重要时期,主要指的是大肌肉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展。
1、从大肌肉动作发展来说,3个月~~3岁,分别是翻身、爬行、独自站立、独自行走、单腿站立、单脚跳跃、控制身体和平衡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2、从精细动作来说,5个月~~3岁,分别是双手协作、单手抓住多物、放物入空、双手控制物品、垒叠平衡、用笔画直线、构思及建构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错过关键期,缺乏活动的机会将不利于婴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具体教养内容和要求,详见表3—2 小儿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教养内容和要求。(p78--80)
四、婴儿的语言能力培养p80
从出生开始,各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就开始逐渐发育成熟,在大脑中相应的语言运动区和听觉去的功能开始有明显的单侧化倾向语言中枢已经具备了初级语言的功能。
(一)语言能力的发展
出生时:啼哭,不舒服;
第3个月起:开始发出多种声音,称为“咕咕”;
6个月时:由“咕咕”→咿呀学语
9个月时:经常以某种声音指一东西。如,“嘟”―指汽车;
12个月时:能发“爸”“妈”等一个字的语音;
18个月时:逐渐发有两个字的语音;如,“妈抱”等;
3岁末:婴儿基本上能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思想等。
(二)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教育
要根据不同成长期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途径进行训练。详见表3—3 小儿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教养内容和要求。(p80--82)
五、婴儿的认知能力培养p83
婴儿期思维的特点是直觉行动性,与感觉和动作联系在一起,可发展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注意、记忆、观察、思维等认识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认知能力的发展
婴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是指早起儿童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儿童出生后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心是认知能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3岁前儿童的认知能力是他们所有能力、技能、情感、行为、习惯发展和形成的基础,是日后学习和求知的基础。
1、感觉的发展
新生儿从出生开始就具有感知的生理机制,通过会让你快的发展,能把感觉器官接受的信息,加以注意与选择,组织与利用。
视觉:
第一周:能看见某一目标,视距为17—38cm;
4个月:视距为50—380cm。喜欢看,清晰的线条、人脸,鲜艳的人脸等。
听觉:出生后就能听见声音,砖头向声音的来源处。高音常引起新生儿的惊跳,持续的低音有较好的效果。6周后,能听见成人的说话。
味觉:新生儿能分辨甜味和酸味,喜欢甜的,不喜欢酸的。1个月后,因而就喜欢吃常吃的东西。
嗅觉:在出生时,也有发展。
2、记忆力的发展
6个月左右,记忆力得到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本领,如区别熟人与陌生人,寻找消失的物品,出现对单词的理解等。
皮亚杰认为,0~~2岁,处在智慧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智慧发展由感知运动所产生的直接经验所推动。4~~8个月,智慧开始萌芽,婴儿能在无意中重复一些获得有趣结果的动作;8~~10月,婴儿已经会为了某一目的而行动。
具体教养内容和要求,见表3—4 小儿认识能力的发展及教养内容和要求。(p83--84)
六、婴儿的情绪情感、社会性与个性培养(p84)
0~~3岁是交往和情绪情感反应形成于发展的关键期。
(一)情绪情感、社会性与个性的发展
1、建立安全的亲子依恋;
2、发展同伴间的友好关系;
3、提出合理的行为限制。
(二)情绪情感、社会性与个性发展的培养
具体教养内容与要求,见表3—5 小儿相互关系的发展及教养内容和要求。(p85--86)
第三节
一、托幼机构的生活作息制度
为确保托幼机构保教人员有条不紊地组织各项保教活动,机构(学校)必须对婴儿一日生活中各项保教活动的内容与实践作出详细规定,即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
制定的依据:
1、符合婴儿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
2、结合季节变化特点和本园实际;
3、注意动静交替,智力活动与体力活动交替,室内外活动交替,有组织活动与自由活动交替;
4、生活、游戏和专门教育活动比例合适;
5、个人、小组和集体活动比例恰当;
6、酌情考虑家长的需要。
托幼机构生活作息制度、一日生活常规范例,参见p87—88、p88—91。
二、托幼机构保教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保教活动通常由日常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集体教学活动三部分组成。
(一)日常生活活动
日常生活活动是指婴儿一日生活中的生活缓解和一些每天都要进行的日常活动。具体包括:进餐、饮水、睡眠、盥洗、如厕、入(离)园(所)、过渡活动、自由活动以及散布等。
1、日常生活活动的设计要求
应根据婴儿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合理安排,从小注重婴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应注意智力发展、品德培养以及其他各方面能力发展的渗透。
2、日常生活活动的组织p91--93
(1)进餐
(2)睡眠
(3)盥洗
(4)如厕
(5)入(离)园。
(二)游戏活动p93
游戏是婴儿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它能有效促进婴儿身体动作、语言能力、观察力、记忆力以及情绪情感和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
1、游戏活动的特点p93
⑴ 成人对婴儿游戏的安排和指导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⑵ 婴儿有效的内容和性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所不同。
⑶ 婴儿升级或的环境,特别是用于婴儿游戏的物品和玩具,对因而的发展由非常重要的影响。
2、游戏活动的设计要求p93
⑴ 保证婴儿有充分的游戏时间。
⑵ 根据婴儿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游戏形式和游戏内容。
⑶ 应为婴儿游戏创设适当的活动场地,并提供适合年龄的专用设备。
⑷ 应为婴儿提供适合年龄的玩教具,并保证种类和数量。
3、游戏活动的组织p94
组织游戏,主要强调两点:
⑴ 游戏要引发婴儿的兴趣,保持愉快的情绪;
⑵ 简介游戏规则和要求并进行示范。
游戏活动类型:
⑴ 活动性游戏:
走的游戏:捡皮球、拉鸭子车、捡花片、捉蝴蝶、插红旗等;
跑的游戏:开飞机、追逐等;
跳的游戏:小青蛙、小白兔等;
投掷的游戏:丢沙包、抛球等;
平衡的游戏:过小河、走独木桥等。
⑵ 音乐游戏:欣赏发声玩具、音乐舞蹈、音乐捉迷藏、学唱简单的歌曲等。
⑶ 桌面游戏:如,摆积木、拼图、穿花片、穿珠、捏橡皮泥等
⑷ 娱乐游戏:发光玩具、吹泡泡、抓气球、踩影子、堆雪人、玩沙、玩水等。
⑸ 智力游戏:听声音辨别声源、观察小动物的习性、比较多少等。
(三)集体教学活动p95
1岁以下:个别教育的方式;
1~~2岁:小组教育方式;
2岁以上:每天1~~2次集体教学活动,每次5~~10分钟。
1、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求p95
⑴ 根据婴儿特点制定具体可行的集体教学活动计划、目标、内容和途径等。
⑵ 创设活动情境,准备活动材料。
⑶ 激发活动兴趣,体现游戏性。
2、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p95--96
应让婴儿的身体和感官充分作用于客观材料。
尊重个别差异、注重情感交流、教学环境轻松、随意、注重与日常活动、游戏活动结合。
教学活动类型:
⑴ 语言活动:说话、讲故事、念儿歌、语言游戏等;
⑵ 动作分钟活动:体操、球类活动、室内外运动器械的攀、爬、钻等运动;捏、揉搓、穿插小物品等精细运动。
⑶ 数学活动:点数、认识图形、配对、比较大小、区别早上中午晚上等时间观念。
⑷ 音乐活动:唱歌、跳舞、演奏等。
⑸ 美工活动:绘画、黏贴、剪纸、折纸、泥工等。
⑹ 社会活动:与人打招呼、道别、认识自己朋友、分享玩具和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