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感恩教育,一场可悲可叹的行为艺术

标签:
感恩教育给父母洗脚校园时评教育 |
分类: 呓★锐评 |
这几天,一段“山西朔州市实验小学学生,听取感恩教育课程,集体痛哭”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引发网友对感恩的再次热议。
这几年,随着校园教育的应试化,学校对于非考试科目的教育不再重视,但是,随着大众对应试教育的大环境越来越不满,不少学校因为缺乏必要的素质教育,不得不临时抱佛脚,搞一些形式主义的所为感恩教育,或者素质教育,让学生去完成。
给父母洗脚、给父母磕头、拥抱父母等等,还有些学校让学生完成各项指标之后需要父母签字。试想,即便是学生不给父母洗脚、磕头,为了能让孩子在老师眼里获得好印象,能不签字吗?这种行为真的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感恩”吗?
再来看山西这所小学的所为感恩教育的演讲,最终能到来什么实质效果呢?网友行为演讲者欧阳维建是“洗脑”“文化传销”。该校校长回应称,此举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感恩。在演讲中欧阳维教育孩子们要学会忍受母亲发脾气,只有如此才能称得上是一个感恩的人,如果妈妈的情绪不能发泄出来,就不能更好地爱我们。这种逻辑的话都能说出来,简直叫人笑掉大牙了。
这场冠以“感恩教育”的演讲,无非是小学生在这场营造的感恩的氛围下哭了而已,哭过之后呢,有多少人会真的懂得、体会父母的难处和不易?这种商业性质明显的感恩演讲,和那些在社区利用会议营销兜售保健品的演讲没什么两样,看上去更像是一场上千学生集体痛哭的行为艺术。
不由得让人想起潘长江在欢乐喜剧人表演的小品《洗脚》,里边有个桥段:你回家给爸揉个肩,从我这儿拿走三千,你回家给我捶个背,我替你交了一年物业费,今天要给我洗脚,洗完之后,准没好啊。
在感恩教育上,不能总是流于形式主义,总是一些套路化规则,集体给父母洗脚、集体给父母下跪,这些场面看上去很感人,但是却不具有实质作用,只是一场秀。要想真的让学生学会感恩,就应该摒弃应试化教育,从一点一滴,从幼儿园,小学就开始慢慢引导学生懂得如何感恩,如何孝顺父母。
□ 微信公众账号【夏了谁的夏天】和你一起谈情,说爱
□ 约稿、用稿,商务合作等请联系QQ:59452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