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农民工讨薪房产时评 |
分类: 呓★锐评 |
前几日,河南郑州市一农民工与包工头喝酒讨要工钱,包工头称“喝一杯20块”,农民工将一杯酒灌下后昏迷在街头。据悉,劝农民工喝酒的包工头欠其四五万元工钱,多次讨要未果。(8月18日《郑州晚报》)
“喝一杯20块”这是赤裸裸的侮辱!农民工为讨薪遭包工头恶意刁难,不喝酒不给钱,无奈,只得喝。农民工讨薪已经算不上新闻了,跳楼、割腕、求神、开新闻发布会……为了博取媒体和公众的关注,不得不将旧闻玩出新花样,已然成为一道具有特色的风景线。诸见报端的讨薪报道实为少数,一年四季,讨薪路上总是没有休止符。讨薪大车,还会行驶多久,是个未知数。
在缺乏相关保障的情况下,农民工是食物链的最底层,显示成为一个弱势群体,但城市的发展中,又都离不开他们。农民工的付出与回报是不成正比的,讨薪难,只是其中一个最顽疾最为突出的问题。
农民工讨薪难,其根源在哪里?第一,农民工身份特殊。农民工介于农民和工人之间,属于临时性工人。农民工一般是包工头召集而来,两者之间基本上不会签订劳动合同或者用工协议,只有口头承诺,所以在今后维权路上埋下了隐患。不签劳动合同并非农民工法律意识淡薄,而是因为在劳动密集型市场供大于求时,不少用人单位或者个人就会如此肆无忌惮。
第二,农民工维权难。就目前的维权途径来看,无非是仲裁或者向法院诉讼,这两种途径必须要有证据,然而仅有口头协议的农民工却有理说不清,在漫长的取证过程中,包工头或者承包商早已逃之夭夭。取证难之外便是讨薪成本高昂,俗话说“讨薪一千,自损九百”,农民工多是没有背景的人,昂贵的成本往往使得农民工望而却步。
第三,监管难。在众多新闻报道中不难发现,拖欠薪水的矛头主要是包工头,而包工头是第N次方承包商。开发商与承建商并不直接与农民工建立用工关系,而是通过层层转让到包工头。这里的矛盾更加突出,食物链上层不给或者少给钱,最终受害的便是底层的农民工。而对于食物链各层的监管却是难上加难,目前尚无明确的法律条文对各阶层有所约束。甚至相关部门在明知承包商拖欠薪水,却故意搪塞,视而不见。走投无路的农民工不得不采取各种极端方式讨薪。
针对农民工讨薪难问题,年年“两会”都有声音,但是效果甚微。解决讨薪难还需要从源头入手,对用工单位或个人做好强有力的监管,对故意拖欠者依法从重处理。建立一个切合实际的机制,多位农民工开辟“绿色通道”,放低门槛、缩短日程,让农民工有“门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