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学生就业掏粪工雪山无尘教育 |
分类: 呓★锐评 |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至今64年来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如今的大学已从“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读大学乃寻常之事。一方面是“最难就业季”,一方面又是毕业生不愿“放低身段”而产生的就业期望与现实的差距。这个现状令人纠结,而破解之道则还在于转变观念。
这是一群“放低身段”的大学毕业生,另类的就业方式——麻豆、掏粪工、搓澡工、牛倌等等,帮助他们应对属于自己的“就业季”。
有人说,大学生当掏粪工是一种历练,劳动无贵贱之分,不管从事何种职业,仅是工作分工不同,对社会的贡献却是一样。此话不假,但是细细思量,却很容易让人陷入一种误区,更会使得“大学无用论”再次升华。倘若掏粪工这一行业,人人都可涉足,那么我们苦读数十载圣贤书,难道就是为了换取“掏粪工”这份工作吗?而所谓的做掏粪工,有些人无非是为了争抢编制,带着某种功利性。
每个人对于成功的定义是不同的。成功就是一种坚持,就是“像蚂蚁一般努力工作,像蝴蝶一般快乐生活”。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涌现了很多让我们感动的人物,他们大部分人的职业都是普通的,但是他们都在坚持,都默默地为整个社会服务,淡泊名利。或许我们做不到像他们那样伟大,但是我们至少可以踏踏实实地工作,快快乐乐地生活。
大学教育,尤其是本科,在世界范围来说已经从技能教育转向了通识教育,所以大学教育与职业规划的挂钩已经逐渐脱节了。就业本事是人力市场的市场行为,服从供需关系,倘若一定要把教育行为视为职业投资,也必然会有投资行为带来的风险与利差。
就业的成功与否关键是要看个人在这个位置上是否发挥了他应有的价值,是不是做到了人尽其才,不然就是迫于社会环境下的无奈妥协。
□ 约稿、用稿请联系博主

-
0(0%)
-
0(0%)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