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乐臣
张乐臣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42,509
  • 关注人气:22,9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手机依赖成常态的隐忧

(2012-12-07 03:10:03)
标签:

大学生

手机依赖

雪山无尘

杂谈

分类: 呓★锐评

大学生手机依赖成常态的隐忧

编辑/张乐臣微博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心理疾病,尤其青睐青年白领女性、业务担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学生三类人。随着手机在中国普及率的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手机持有者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离开这个“爱物儿”,哪怕只是半天儿不见,也会魂不守舍,坐卧不宁。高科技在给人们带来沟通便捷的同时,也将一种“新鲜病”——手机依赖症“捆绑销售”给了现代人。

在冯小刚执导的电影《手机》中,费墨老师曾对手机做出过一个经典的评价:“手机,不再是手机,而是手雷。”而经过9年的时间,如今的手机已经不仅仅是手雷了,它已经成了我们出门居家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我们依靠手机获取信息,依靠手机娱乐,依靠手机来查找我们想要查找的东西。手机依赖,已经成了一种“病”。

在一周的时间里,关闭你的手机,拒绝网络,不再拨打电话,也不再玩游戏,与你QQ上的朋友,人人网上的同学,现实中的亲友彻底失去联系,你能做到吗?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的四名学生,近日就做了这样一种尝试,尝试着挑战“手机依赖症”。最终一名学生因为身为学生会成员琐事太多选择了退出,其余三名坚持到了最后。

这或许是一个看起来没什么难度的挑战,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手机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电邮、短信、电话、微信、微博、网页浏览、甚至是视频……手机如今已经不再只是通讯工具,更是信息获取的移动终端设备。

不管你在什么地方,不管你在什么时候,只要你有一部手机,只要它还有电,还能正常工作,你总能获取到很多信息。这种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也让我们对手机产生了欲罢不能的依赖。

事实上,我们对于手机的依赖,更多的源自于对信息的依赖。我们总是害怕一夜醒来,我们被社会抛弃;我们总是怕在朋友聚会聊天时,被人说自己“OUT”了。但是对于手机过度的依赖,也让现实中的我们,逐渐的产生了一种疏离感。

你是否有这样一种感觉:由于长时间使用网络和手机进行聊天沟通,你的打字非常迅速,而且说话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但是当你真的与你的同事、老师或老板面对面交流时,你又会有些手足无措,说话时往往会内心紧张,因此时间长了,不管是聊私事还是谈工作,你更依赖网络和手机,哪怕你跟你聊天的对象只是一墙之隔,你也不愿意走到他的面前进行沟通?

手机依赖越来越严重,据媒体报道,一位老太爷和他的几个孙女吃饭,但是,几位孙子、孙女通通坐在哪里把玩手机,老人一气之下,拍桌离去。

手机依赖,已经阻碍了人们的正常沟通,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加剧,变得麻木,当这样的信号越来越多时,则会成为当下社会一大病垢。

 

 

你是否也是手机依赖症患者?让我们来做一个小测试吧!
  问题1:你是否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如果没带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

  问题2:当一段时间手机铃声不响,你会不会感到不适应,并下意识地看一下手机是否有未接电话?
  问题3:你会不会总有“我的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做自己的手机在响。
  问题4:接听电话时你是不是常觉得耳旁有手机的辐射波环绕?你是否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拿出手机看看?
  问题5:你是否经常害怕手机自动关机?
  问题6:你晚上睡觉也开着手机吗?
  问题7:当手机经常连不上线、收不到讯号时,你会不会产生焦虑和无力感,而且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
  问题8:最近经常有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出现吗?
  如果以上问题有一半以上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很可能已经患有“手机依赖症”了,所以,如果你有勇气,不如尝试着关闭手机,远离网络,多跟亲人朋友一起出去走一走,面对面的聊一聊。

 

欢迎关注我的微博:@张乐臣 (问题咨询,请发私信)


浏览更多文章,请点击此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