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遇见未知的自己雪山无尘张乐臣校园 |
分类: 呓★悦读 |
似乎很久没有更新博客了,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微博里,微时代,我们成了自媒体,在这个信息冗杂的年代,有很多东西都值得我们停下来,细细思索,写点什么,只是感到厌倦了,看着这些带有噱头的新闻,不愿意再下笔写东西,不只是因为产生了惰性心理,还有自己真的没有多少墨水可以吐了。我,匮乏了。究其原因,是自己太过浮躁,没有把住自己,以至于总是停留在表层,和大部分人一样围观、谩骂。
大学很美好,让我们有更多的自由空间去发挥,当然,也有更多的空间去挥霍,挥霍我们的青春。当我每每静下心来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一无所获。我内心变得焦虑,变得脆弱,不得不利用微博这个自媒体释放内心深处的积虑。
很多时候都在想,大学四年我收获了什么?我的梦想是什么呢?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里讲到:“在信念方面,我们每个人都有三大阴影:1、我不够好。2、我无足轻重,不重要。3、我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是的,此时此刻的我就有这样的阴影。我不知道如何去消除,也许,我想的太多,把自己弄得敏感。
我不清楚自己的未来。我和大部分人一样,怀着梦想,来到大学,开始新的人生,本以为我会因此改变命运,可是愈来愈多的讯息,让我感到这很吃力,在这个“拼爹”“拼妈”“拼钱”“拼亲戚”的时代,我没有任何资本。假期回家,父母又在语重心长的对我说,毕业好好找工作,和单位的领导、同事搞好关系。咱家没有关系,找工作你要自己努力。你做记者行吗,不要鸡飞蛋打什么都落不到。听着这些“唠叨”,我只能说我尽最大努力,你们不用劳心。大学给了我们什么,我们又能得到什么,这和我们在大学里的付出成正比。俞敏洪说过,不要以你的现状来判断你的未来!未来是个未知数,没有人能够书写未来,也没有人能够预知未来。当我们守株待兔似的等待着大学给我们牛奶和面包,那我们什么都得不到,只能去“拼爹”“拼妈”“拼钱”“拼亲戚”。当我们试着去打破僵局,为了某种信念,努力拼搏,那么我们的未来又是另一个景象。
我到底是喜欢设计还是媒体。设计身,新闻心。所学的专业,毕业找工作并不是难题,只是我热衷采编,希望进入媒体工作。但给几家媒体投递简历一直石沉大海,让我担忧。设计?媒体?到底哪个我更喜欢,突然之间,我陷入哈姆雷特式的抉择。我开始失去自信心,开始埋怨遇不到伯乐,或许我不是千里马,只是一头“骡子”。想起一句谚语“是骡子是马,拉出去溜溜!”这个比赛,就是步入社会,我们能否在茫茫大海有立足之地。即将毕业的我,随着毕业季慢慢的来临,也患上了“毕业综合征”,开始在找工作中迷途:担忧自己毕业找不到工作,担忧自己在单位实习不能留下来,担忧自己不能在杭州立脚。诸多的担忧,源于对自己的不自信,源于自己无所谓的疑虑。我有一个朋友,她并不着急去哪里实习,并不着急能在哪里工作,而是照往常一样完成自己分内的事情。这一点,我要向他学习,在毕业前夕,及时给自己充电,把分内的事情做好,等到毕业季到临,带着自己的自信迈入社会,带着目标去某一家心仪的单位应聘。“臣服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我过多的焦虑使得我迷失方向,我需要臣服当下,慢慢接受它,在现实中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