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雪山无尘张乐臣手机博客杂谈 |
分类: 呓★锐评 |
文/张乐臣
今日推荐博文:贫困不是放弃的理由
万州区龙驹镇黄显村二组34岁大龄青年邓长江和同村一组的16岁少女订婚同居,本月底两人还将按照当地习俗办喜宴“结婚”,对此两人都表示:完全是自愿的。两人都家境贫困,撮合这门亲事的红娘称:“两家人挨饿受冻,不如组成一家抱团取暖。”
当地妇联表示,自由婚恋他们不会干涉,但是若两人要办喜宴“结婚”,调查证实后将对双方进行《婚姻法》、《未成年保护法》、《妇女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和教育。(《重庆晚报》2010/12/16)
这则新闻,看后觉得心里酸酸的,之后又举得当地妇联有些事后诸葛亮,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之所以这么说,我有这么几个疑问:第一,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已久,16岁的文文小学就辍学了,为何等到现在也无人问津?难道文文是浮云?第二,新闻中说文文家原来有低保,但是后来不发了,而家里的情况也很特殊,国家每年都在关注弱势群体,为何他们依旧揭不开锅,救济金是否成了有关部门的下酒钱?第三,等到媒体报道了,当地妇联才站出来说“若订婚属实,他们将调查后予进行教育和劝说”。说句不好听的,早干嘛去了,难道是生小孩去了?可笑,荒唐,无厘头。
34岁单身汉,小学毕业后辍学,父亡母盲在穷山沟难娶媳妇。16岁少女,小学二年级辍学,母病父弱去过的最远地方是镇场。
若不是被逼无奈,我相信文文和邓长江肯定不会这么做。两个穷苦的家庭,一家缺劳力,一家缺人料理家务,他们急迫地要组成“家庭”,为的仅是“抱团取暖”。这样做有错吗?
我并不认可他们现在结婚,至少可以等到文文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如果文文是真心的,邓长江完全可以等三年半,期间可以出去打工,由文文帮着照顾母亲。当然这只是我的看法。
如何破解这道难题?当然希望当地妇联的教育劝说能最终起效,推迟这场原本就不应该现在举办的“喜宴”。也希望有好心人能够帮他们一把,让他们怎样走出目前的困境。
同时,衷心的希望我们的媒体,不要过多的片面地报道他们,给他们一个安静的环境,让他们生存。媒体的报道,也许出发点是好的,关注弱势群体,但是报道过度就有点为了功利性。最近《中国青年报》也发文《媒体刊文称过度热炒“蚁族”无助年轻人发展》,关于蚁族的报道,可谓一箩筐,然而,蚁族依然存在,他们的生活权益仍然没有保障,如此一来,媒体的报道,倒成了富人教孩子的笑柄“你要好好学习,不然你也会想XX报上的XX一样”。试问,这样的报道有用吗?最起码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媒体,为了自己的生存,不惜揭别人的伤疤,实在是杯具。
我们关注文文和长江,一方面我们同情他们,另一方面有谁不是带着“爆点”去看的,关注这个新闻,无非是看看少女又光棍有没有什么“露点”,当然,同情他们是对的,如果带着一种看笑话的心态看,那只能说明看客心里有问题。
我们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他们,更不能鄙视他们,看看他们的生活状况,你能叫他们怎么办,怪只能怪他们生错了年代。
“To be or not to
be”,这的确是个问题。
■欢迎加入无尘QQ好友群:12489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