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乐臣
张乐臣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6,515
  • 关注人气:22,92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生为何觉得大学无聊

(2010-09-16 08:22:51)
标签:

教育

时评

校园

分类: 呓★悦读

最近,一直有新生在博客中咨询我关于大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他们的问题,有一些也是我在刚跨进大学时遇到的,看到有人再问我类似的问题,若有所思,俗话讲“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估计正是这个道理,每年都会有人遇到这些问题,只是碰到相同问题的人改变了而已。在此,特地为几个问题做出解读,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明白:大学不是混的,你可以混,但别后悔以后日子混你。

NO.1  大学一点都不好,觉得好无聊。

应该说,这是迈入大学以来最普遍的心理,刚进大学,游戏规则发生了改变:内容多了;自习多了;老师管的少了;讲课快了;没教室了。不再是以前由老师牵着鼻子走,而是完全靠自己去规划,靠自己去努力寻找自己奋斗的目标。上过课的人可以了解到,老师点名只是例行公事,你来不来和他的业绩无关大碍,只是考试的时候你若是考不好,那你就要临时抱佛脚或者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了。考试不及格,就不能怨天尤人了,别人怎么会考好?

大学是很无聊,但是如果你能够在无聊的生活中,过得比别人滋润,那说明你进步了,说明你懂得如何来安排这些无聊的时间。

NO.2  无空闲的时候,多去图书馆

    图书馆是一个好地方,呆着这里,足够你解脱无聊。有人问我“我总不至于每天呆在图书馆吧?”

这话问得好,我想有这个必要,大学期间不读几本书,以后可是要还债的。图书馆里的书,虽说鱼龙混杂,但经典之书却不在少数,读一个本书,可以从中看出一个人的修养。

建议大家多去图书馆,一个月,或者一年,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不要推脱明日,明日复明日,不知道大学能够几个明日!你可以有选择的去读书,培根不是说过“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当然,整天泡图书馆也不是上上策。大一有些专业比较空闲,你可以考虑做兼职、在学校勤工、参加社团活动、参加志愿者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使你抛弃大学“无聊论”,可以使你增加社会阅历、开阔视野,为自己以后步入社会做铺垫,还可以交到朋友,增加自己的人脉,赚得大学里的第一桶金。何乐而不为!

NO.3  社团问题

我可以很明确的说,加入一些社团是有必要的,特别是你想拿奖学金。大一的聚会、联谊特别多,一般都是些社团、同乡会等,你可随意参加,那些活动其实都不错,可以让你更加了解大学生活,帮助你适应,也扩大你的交友圈,当然也是打发时间的好办法。不过,加入社团也需有的放矢,有篇新闻说某高校大学新生狂报18个社团,这是不可取的,报这么多社团,说明他有上进心,渴望得到锻炼,但是,报的太多,必然会分心,影响学习和其他日常生活。

外地的学生大可利用大一的时候多出去走走,毕竟新环境是需要适应,西湖、西溪、灵隐寺、龙井村都是不错的地方,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说不定你也可以写出类似于“欲把西湖比西子”的诗篇流芳百世。

NO.4  学分问题

这个不需要过多的关注,只要你每门课达到及格,都能拿到相应的学分。学分的查询,在选课的时候后边会有标明,或者你可以登陆自己的原创系统在课表中也会查询的到。

我们在选课的时候是由自己选老师,所以老师选得好坏就十分重要了,同一种答题;因为老师改卷的松紧度不同,考试成绩就会大不相同了。

NO.5  考试问题

大学的考试,其实很简单,有时候临时抱佛脚都会比别人考得好(这得看老师),只要你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一般情况下都能够及格,但是想要拿到高分,还是需要下点功夫。

平时把重点放在一些主要的科目,比如英语、专业课。英语分成精读、泛读、听力、口语。精读跟高中里差不多,注重语法词汇;泛读是看英文原著;如听力你们觉的有点不适应时,平时就要多听听VOA

NO.6  英语四级

我觉得中国做得最对的一件事情就是取消英语四级和学位证书的挂钩。以前英语过不了四级,不发学位证,以至于全民英语,不管什么课,都在奋斗四级,这是死板、迂腐。现在好了,这个规则取消了,但是四级还是有必要过的,至少考研要过四六级。而且,通过英语四六级,评奖学金的时候可以加分。

 

其他没有涉及到的问题,你可以通过留言、纸条的形式咨询,我会尽量帮你求解。

 

原创博文,杂志等纸媒刊用转载请标明出处,并支付相应稿酬和样刊,违法必究。

近期发现很多不法分子转载本人文章至若干网站,还安上自己的姓名,在此,强烈鄙视那些可耻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