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暴走爸爸刘志龙雪山无尘校园 |
分类: 呓★锐评 |
昨天,沧州盐山县贫困学生刘志龙跟随母亲到当地媒体求助。面容消瘦的他被学费所折磨,显得神情忧郁。为了争取国家助学款,他骑自行车近2000公里远赴黑龙江开取父亲“死亡证明”的故事,震撼人心。(8月27日
21岁的刘志龙是盐山县盐山镇后刘庄村人,父亲生前在黑龙江省鹤岗市一煤矿当工人。刘志龙6岁时,父亲在一次事故中去世。寡母幼儿无所依傍,便回到盐山老家。他们没房子没地,只能靠姥爷一家周济。7月29日下午,刘志龙带上雨衣、水瓶、打气筒,骑上自行车从盐山出发了。他兜里除了80元钱,就是一个年轻人的孤苦无依。
申请红十字会助学金需要父亲的“死亡证明”。为了申请助学金,刘志龙骑车去开证明,着实让人人替他捏一把汗,如此狂妄的想法也亏他能够想得出来。在2008年的时候,也有听过千里骑车从浙江到北京的大学生暑期实践团队,虽然都是骑车远行,但是本质不同,一个是为了锻炼自己,一个则是为了完成学业,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
也许刘志龙压根就没有考虑过自己的行程,没有考虑过路上会遇到什么未知的麻烦,就为了省下那几十或者几百元的生活费,上路了。同样作为贫困生,我打心底佩服他,感激他激励我,让我有了一个动力。
抛开这些不说,单从是什么因素迫使他选择这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就应该值得我们每个人包括相关部门深思!同时,他的故事,又何尝不是一堂悲怆凄楚的人生课呀,农村学生上学难问题,贫困生的入学问题以及政策不到家等问题,无不流露出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然而农村的教育总是不容乐观。有关专家指出,现在农村孩子占整个大学生人数的比例只有17.7%,而上世纪60年代这个比例要高于70%。在农村教育中,一方面新的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造成农村小学生毕业率徘徊在90%左右,初中生辍学率上升至30%左右;另一方面,连续几年农民增收缓慢,高校学费十年上涨了几十倍至上百倍,一些地方出现了应届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人数显著增多的现象。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每年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90%以上的大学生会选择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而这些孩子们鲜有城市儿童的视界,不是他们不上进,而是他们的条件有限。他们把城里来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当做“外星人”,因为这些人有很多他们没有接触过的世界和知识。他们受到的教育也是有限的,有些学校甚至缺少教师,那么,之前说到辍学、读书无用论等问题就自然而来的出现。我想,什么时候大学生社会实践不在首选农村的留守儿童,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农村的学生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动则几千元的学费、住宿费等让一家人脑疼,筹学费或许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让人看着揪心、感伤。而有些大学的贫困生居然是选举出来的,这就难免会造成“真正的贫困生选出来,假的贫困生一箩筐”,助学金则被那些披着羊皮的狼捞去吃喝玩乐。这样的问题不是特例,而是普遍,解决这一问题,亟待出台更好更实用的政策。
政策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事半功倍;运动不当,则事倍功半。高校到底给予了贫困生什么样的政策,不得而知。得知刘志龙家里的状况,学校或者当地相关部门没有去核实吗?还要让他自己去开具证明,给报销路费吗?一张贫困证明固然重要,但是造假无处不在,很多非贫困生也会开据这样的证明,钻政策的空子,去分一份羹。怎么样甄别贫困生,怎么样最大程度的惠及贫困生,走好这一步,接下来的工作就会顺当一些。
助学金完全不如学费的数目高,不申请贫困生更无法完成学业,申请之后,余下的钱,也够一个普通家庭喝一壶的。当然也有助学贷款,但是贫困生的毕业谁可以保障,毕业后每年的利息也令人头疼,毕业生就业薪水极低或者待就业,贷款如何偿还又是一个问题。我们国家的贫困生太多,理应投入多一些,不过就目前的数据表明,教育投入是相当不足的,更别提照顾贫困生了。
或许他们都没有错,错就错在刘志龙选择的方式不对。不过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那就是交通费用!汽车票、火车票就像房价一样,只涨不降,让一个贫困生怎么承受得起。或许应该有这么一个政策:贫困生带着贫困证明和学校的介绍信还有学生证,非假期的时候坐车打对折,这倒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法子。最近的“暴走爸爸”不也有这么一层关系,昂贵的车费让他承受不起,才选择步行给女儿送学费吗?这又是一堂人生课,其中的因果我们不在谈及。单从他和刘志龙的行为来看,我觉得给贫困者降级或者改善交通费用是当务之急的。
关注。不带有任何色彩倾向的关注贫困生,可以说很少有人如此单纯。媒体有吗?听过这么一句话“贫困生那么多,你到底关注哪个?怎么关注?他得有好的新闻可挖,才能够关注呀,不然谁会看你的报纸。”是呀,贫困你也得有贫困的理由呀,你也得“贫困的有新闻亮点”,别人才会嗅到你,不然,只能遗忘在角落。现在的慈善家、慈善企业哪一个慈善行为不是大报、小大网小网的报道呀,也许这叫共赢,亦或者这叫手段,都不重要了,最起码他比那些没有关注的人强得多。
贫困生的出路在哪里?谁来为他们铺垫一条比较宽松的路?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贫困生,相信自己,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再出发。
原创博文,杂志等纸媒刊用转载请标明出处,并支付相应稿酬和样刊,违法必究。
附我的联系方式:
■电话:0571—88477737
■QQ:594526109(请注明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