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四年不回家被骂白眼狼不公平 

(2010-08-23 01:11:39)
标签:

留守儿童

亲情

雪山无尘

校园

分类: 呓★锐评

《楚天都市报》820日报道——

因为一年没有回家见父母,武汉一名留校的女大学生遭到同学指责,被骂“冷血”,是一只“白眼狼”。昨日面对记者采访时,她苦恼地说:“其实他们不懂我的心。”

晓琳(化名)是武汉商贸职业学院一名大二专科生,家在安徽一个偏远农村,父母靠种庄稼为生。为了缓解家庭经济困难,从去年暑假结束至今,晓琳就一直呆在武汉做兼职赚钱没回家,只给家里打过4次电话。

 

有句话叫做“母行千里儿不愁,儿行千里母担忧”,还有句古话称“父母在,不远游”。说的就是儿女在外,做父母的无不牵肠挂肚。常回家看看,或者打个电话、发个信息、写封信报个平安,是最起码要做的。

按照这个常理,也许,晓琳的做法不对,但是,什么事情都有它的因由。

难道晓琳真的就这么冷漠无情,不想念自己的父母?我看未必,她有她的难处,我们在没有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就断下结论,这对晓琳来说不公平。

最近在看《战地浪漫曲》,其中有这么一个画面:因为团长张二牛没有及时出兵增援文工团,致使文工团团长王英及其他三位同志牺牲,文工团的三剑客举办了个“追思会”当众质问、批斗张团长。

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事情没有搞清楚就这般鲁莽行事,不值得提倡。张二牛团长有他自己的苦衷,接到的是死命令,要拿下前方的阵地,文工团是牺牲了四位同志,但是,张团长不知道牺牲了几位爱将!

同理,晓琳四年没有回过家,她心里也一定很难受,她何尝不想回家?回家就得需要经费,来来回回的车费和伙食费或许够晓琳一个月的生活费,晓琳折腾不起。“其实他们不懂,我呆在家里只会增加父母的负担。”晓琳告诉记者,弟弟今年也考上了大学,父母供养两个大学生十分艰难。她回家也帮不上父母的忙,20岁的人了,伸手要生活费也很难为情。

农村的孩子早当家,这话不假,晓琳也这么做了,她是对的。她需要的是理解,是安慰,而不是在不明事理的前提下一味指责,那样只会给她的伤口撒盐。晓琳是懂事的人,他的父母为她骄傲。诚如晓琳的父母对记者所说,我特想女儿,知道她懂事想帮我们分担压力,她一个人在外也不容易,只要她能经常给家里报个平安就好了!

这样的一则新闻,可以折射出很多令人思考的问题:一是农村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的生存问题;二是有些人过于抠字眼、抠事理,不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三是学校、当地的有关部门的忽视。

谁不想回家?谁不想看看自己的爸爸妈妈?谁不想归故土?只是,这些问题遇到了贫困生,他们会再三权衡,孰轻孰重!为了不给家里增添负担,他们可以一天做多份兼职;他们可以一顿饭只吃一个馒头、一碗米饭;他们甚至假期放弃回家的机会来打工。

我很想质问:社会在做什么?酩酊大醉了吗?

当然,我们不能埋怨社会,社会就是这样残酷。但是,应该关心一下这些群体吧,至少他们是社会的一分子!

同样,我也想反问一下晓琳的同学:你们回家就真的为你们的父母分忧解难了吗?你们回家就是真的孝敬、爱戴你们的父母吗?

我为晓琳鸣不公,为晓琳这样的群体鸣不公。谁来关心一下呀!有没有肯关心?

有首歌“实也想家,其实也想妈,其实也想为她沏杯热茶”,谁不想呀。只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



原创博文,杂志等纸媒刊用转载请标明出处,并支付相应稿酬和样刊,违法必究。

附我的联系方式:
邮箱yirenzhang1989@163.com

电话:057188477737 

QQ:594526109(加的时候请注明新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