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裸奔雪山无尘手机博客校园 |
分类: 呓★锐评 |

-
0(0%)
-
0(0%)
-
0(0%)
据钱江晚报报道,杭州某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寝室楼下,因为毕业纪念火了一把。该院的大四毕业生苗克磊(化名),干了最后疯狂的一票——裸奔。
“我要用最低碳、最无破坏力、最不扰民的方式,来纪念大学时代的最后一天!”当记者联系上苗克磊,“裸奔男”这么说。虽然在人人网上,整个裸奔历程已经是有图有真相了,但苗克磊还是拒绝记者的当面采访,只愿意采用线上交流的方式。
根据网上的全程记录,裸奔过程是这样的:
当夜,月黑风高。苗克磊在寝室门口脱掉衣服,通过门禁,便开始一路奔跑到一食堂门口,全程大约400米。
苗克磊号称,这是让最坦诚、最真实的自己,最后再踩一遍熟悉的热土,纪念天亮后就结束的大学生活。“裸奔的只有我一个,有六个哥们儿协助,两个拍照,一个摄像,剩下的拿衣服。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勇气哦。”对于独自裸奔,苗克磊略微得意。
“裸奔嘛,我心里也有小九九。有了这个壮举,同学将来应该能很轻易地想起我。”不久就要出国深造的苗克磊,对同学,对母校,有着特别不舍的情感。他把自己的纪念照上传至人人网,相册取名“最后的疯狂”。
相册亮相后,认识的不认识的,千里之外立马出现了一批“围观者”,有兄弟责问他:“怎么不叫上我!”,也有人调侃地说:“哥皮肤肉质不错,强烈推荐给双汇。”一个心地善良的学生还为苗克磊担心:“真疯狂,希望这位同学已经顺利拿到毕业证了。”
在学校人缘不错的苗克磊倒是很严肃地回应:“咱拍的照片和视频可都是背面滴,咱还是得顾及影响滴。纪念自己的大学生活就足够了,不搏出位。”
呓人观点:
裸奔者,出名者也。
都毕业了,在学校还没有名气,干脆策划点事件出来,如此,自己倒成了焦点,说不定还会成为头条。于是,选择,人们向往而又很少有人做的裸奔,实乃是精明之举。
裸奔,应该不是一件大惊小怪的事情了。2009年11月6日杭州下沙一大学生胡华凯裸奔抗议学校断电。不少年轻网友称,裸奔时代到来了;也有网友称,裸奔不符合国情。2009年6月30日,复旦大学两名男生裸奔庆祝毕业。2010年3月14日,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内出现一企裸奔现象。从科大校园内一直裸奔至合肥百脑汇。
胡华凯的裸奔学校不予追究,而且惊人的就是自己挂科后原本办不到学位的他,居然在裸奔事件后拿到了学位,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呀。而复旦的那两位仁兄,学校也没有追究其责任,干嘛要追究,替学校做了多大的宣传呀,这或许在某一层面昭示着,这个学校民主、自由,有人裸奔,学校也不管不问,说明注重学生的综合思维。
这样的解说,有点狗屁不通了。
裸奔:以政治之名。第一个裸奔的人就是为了政治目的,后继的裸奔者更是乐此不疲。裸奔以政治为名,多了几分为了几分为名众的义气。它是以自己袒露的身体宣告自己的不满和自己的悲悯。
裸奔:以爱情之名。这只能说是伪爱情之名——当爱情不再,苦苦哀求的一种徒劳。裸奔者的底气并不太足,身上不自信的因素太多。它终会失败,看上去更多的是一场闹剧。
裸奔:以运动之名。当后裸奔运动更加普及的时候,裸奔和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宽阔的比赛场地成了裸奔者的舞台,他们以其姣好的身材吸引了赛场之上与之外的观众。它是在向世人宣告对运动的狂热还有其它的表达方式。
裸奔:以金钱之名。裸奔和金钱的结合显得无奈而龌龊,逼不得已急中生智的所为。裸奔者的目的不纯,直接奔着钱去了,因为形势的危急穿不上衣服或者是钱命令他不穿衣服。它是金钱的驱使,直接影响了风化。
裸奔,是一种姿态,一种格调,一种意旨和寻找。
裸奔,是一种境界。
一丝不挂也是一种境界。现在哲学主张征服自然,而另一种哲学主张回归自然。
于是我们裸奔在起点与终点。我们穿越着无生无死,无前无后,开始无终之间。
于是有了这么多的以裸奔名义而成为头条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