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毕业生高考教育世界杯雪山无尘校园 |
分类: 呓★悦读 |
毕业生——写给我的高四
文/张乐臣
感谢编辑推荐本文至文化博客首页
2010年06月28日,本文刊用于《淮海晚报》第8版“风铃”(题目:《归何处
感谢编辑戴老师的厚爱!http://www.hynews.net/hhwb/html/2010-06/28/content_811760.htm
毕业时节,离别就如这杨柳岸的晓风残月,惹人闲愁。不知是谁的眼泪在飞,连空气也被浸润得哀伤。六月的泰安,不知为何变得如此沉闷。校园里很多人在拍照录影,毕业日来临了,每个人都会说这么一句话:“三年的时间过得真快,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
我在这里度过了四年的青葱岁月,这里的一花一草我闭着眼睛都能找到,看着校园里穿梭的人流,傻傻一笑。偶尔的一缕微风,把我吹到曾经的花样年华。
岁月会带走我们的青春,但带不走我们那颗向往青春的心。青春便成了一个话题,成了毕业生卧谈会的指定产品。人们勾勒着青春的轨迹,追忆着青春拐角处的稀罕事。
窗外,依然能够寻找到往日的画图,只是人们懒散了,看了三年,也该有些满足。不在寻找,不在涂鸦,只是有些呆傻似的坐在教室,等待着毕业日的来临,老师偶尔会来上课。听课不在是汲取知识,而是在打发时间。老师也变的沉闷,以前的打趣也隐迹起来,像秋天的昆虫样。
夜间。宿舍里。人们开始扯皮,从个人琐事上升到国际政闻,你一言我一语,谁都不甘落后。宿舍管理员来检查,声音才止住。几分钟后,人们又止步住沉默,谈论起刚刚那位检查者,“说话中听,不像其他人那样刻薄”、“戴眼镜,肯定是位武侠迷”、“不对,是夜车迷”……睡吧,没几晚上拉。有人建议睡觉。兴许困的厉害。可人们却不吃这一套,干脆,来点音乐。“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他身旁/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他们都老了吧/他们在哪里呀/幸运的是我曾陪她们开放”。
唱起来了。隔壁房间在砸墙,抗议我们的行为。我们也不示弱,拿起椅子在墙上狠狠敲了几下。罢了,睡吧!想想明天怎么应付教导主任吧!
太多太多的故事在脑海中闪过,想起好友发过的信息:天都黑了,你还不睡觉,你想当小偷吗?你能偷走什么?偷走太阳?
太阳!怎么偷?再说晚上也不会有太阳,那就偷月亮吧。
深夜。猫开始大叫,确切说是两只,两只异性的猫,声音异常刺耳。
有人在谩骂,无济于事。突然,不知谁扔出去一庞然大物,猫跑,夜又恢复以往的宁静,静得让人发慌。
大脑进入真空状态。不在记忆,虽然记忆如此之美,值得生命为之粉身碎骨。开始于无声处,胜有声。静夜。心有些惘然。打了N次客服热线,中国移动的语音提示温暖至极,心里舒服了许多。
第二天,有人找鞋,恍然,昨晚扔出去的是鞋。
某次课上,老师来了个出乎所以然,让我们写作文。看着作文题,只能空悲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搞好文字工作,毕业后肯定不会吃亏。
毕业,终于说了出来,像是点燃的火捻,一发不可收拾,群猪一起大聊毕业后的打算。有人想去家里墩大学地理系修补地球,学习袁隆平,改革创新,当个什么什么家;有人想上大学,混个研究生,去研究人类何时定居月球;还有的想读高四、高五,继续为中国高考献身;甚至有人要去北京上海,作职业乞丐,每次只收五角,发展“乞丐旅游”。
人们想法不一,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无论做啥,“奋斗”这架梯子少不了。如此,真的要找准方向,要知道“人不是做出来的,是活出来的”,你得活出个人样来,尽管时间不会等你!
时间是最好的孟婆汤,它会在不经意间多走我们最珍贵的记忆,一切还未开始,时间就着手写结局,一切还未结束,新的开始已经降临。
每天都是新的。虽然,太阳一直从东边升起。没有人把时间作为话题,害怕谈到时间。在人们填写同学录时,却不得不面对时间给予的残酷事实。
世界乍然低调起来,像色彩中的灰色调。
周杰伦、甄子丹的碟片已放不出影来,墙上张贴的明星画,也在时间的洗刷下略显苍老。抚摩着排满方正符号的书,泛黄的纸页已成为历史,上面密密麻麻的笔记显得碍眼。
不在读书、听音乐——张国维、林语堂、余秋雨、贾平凹、海明威、莎士比亚,刘德华、水木年华等等都成了博物馆的藏物。
在蝉鸣的时候,行李都打点好了。要上路了,毕业生!
校园也即将成为另一座岛屿,另一个故乡。徘徊,听风吟唱,不免有些寂寞。
二
一些故事注定一开始就要结束,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反映就已闭幕;有些人注定一相遇就要分离,我们还没有来得及说声再见,就以看不见。
这是一位网友在我博客上的留言。
校园里的榕树下,几对恋人正在怀旧。初恋的感觉,至今还是一部优美的小说。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不飞又能去哪?私奔!少有人这样想过吧,也不会有这种浪漫的细胞。
手牵手走在校园,见到教导主任,淡然一笑,擦肩而过。猛然一句:“毕业后有什么打算?”
沉默。冷场。教导主任只得留下句“好好想想吧”走开了。
关于恋爱利大于弊的传说已没有人在提,就要毕业了,谁还在乎?
走廊内,墙壁早已褪去青春。上面倒挂时的脚印仍在得意的笑。
眺望。学弟学妹们正在操场上娱乐,笑声不断,欢声不止。而我们厌倦了篮球,厌倦了乒乓球,厌倦了在操场上留下背影,像焉瘪的茄子,坐在教室,或者躺在宿舍:回忆,放映三年前的影像。
干瘪的足球在垃圾桶旁呆了很长时间,没人愿意把它丢掉,犹如没有人愿意去忘记青春蓬勃的三年。
一切都在改变却没有变样,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苍老了。偶尔会有人调侃几句,某某大师的青春迷糊症犯了,不知在之乎者也什么;某某成了流浪派,整天云游。
倾刻间,人们成了大师,随口一句即是名言。就连宿舍的墙也会写诗,受诗人们的熏陶,墙上爬满甲骨文,等待着下届的古文学者们来解读。他们想像的出,自己所住的铁架上曾住过怎样一位前辈呢?
只言片语会在不经意间流露,白纸黑字,越积越多,却载不完毕业生们心中的情感。
想起一句话,难道全世界的鸡蛋联合起来就能打败石头?所以做人还是现实些。
是啊,现实主义好!毕业生们面临几天后的分离,没有了忧愁感。
认真填写同学录,参加每晚的欢送派对。校外的几家餐馆每年这个时候都会爆满,就连少有人光顾的酒店也打出招牌:毕业宴。
下一刻要做的就是聚会。
昆德拉说过,聚会是为了离别。不假,哲学上讲,新事物的产生必将代替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李白曾举杯消愁为乐,毕业生们也不落后。酒桌上,能喝的、不能喝的都过了头。发酒疯的、打醉拳的等不在少数。餐馆酒店的老板早已习惯,一年就这一个时候。人们要分离,心里话也只能借这酒传递。
酒成了媒质,缔结着毕业生们心中的万古情愁。
酒后,负暄琐话,只谈旧闻,不谈新闻,大家只对旧闻感兴趣,即使是一些平淡的像白开水似的往事。
夜,有月皎然,可连浪漫的诗人也不愿出来填词。有人在唱歌,任贤齐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毕业如一扇玻璃,我擦着凛冽的碎片,不躲不避,一扇一扇的走过去,回头一看,只是一地碎片,一地流质。
明天就要走了。
今夜更深处,平日的懒猪也异常起来。失眠!
离别进入倒计时,整整十个小时,六百分钟,三千六百秒!
隔壁传来哭声,这些善感的女生!想想明天就要离开三年的栖居地,女生的哭有了解释,得到原谅。
《旧约 传道书》中说:“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却永远长存。日头出来。日头落下,急归所出之地。风往南刮,又往北转,不住的旋转,而返回转行原道,江河都往海里转,海却不满,江河从何处流,仍归何处。”
归何处?何时聚?
每个毕业生想说的心里话也就这么一句。
■电话:0571—88477737
■QQ:1226926530(加的时候请注明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