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阿来麦家浙江图书馆苏童青年时报河岸雪山无尘校园 |
分类: 呓★悦读 |
第一次和苏童老师对话读书
【现场图片,拿时报的一张用,比我拍的好】
【朗读完后,苏童老师陷入沉思】
【回答读者提问】
【回答读者提问】
【这个小姑娘问“您小时候最爱读什么书?”】
【苏老师回答,主持人在偷笑】
【苏老师在问刚才那个小女孩自己的回答她满意吗】
【讲座现场】
【在签名】
苏童老师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经历过没书读的日子,对阅读这件事非常看重,“阅读是人类最美好的一个姿势。一个人如果没文化,不阅读也可以很愉快地度过一生;但能阅读而不阅读就是一场悲剧。”苏童老师回忆起自己当年疯狂买书时的情景:那是1979年,一批书解禁,当时苏童老师还在苏州读高中,“一个城市只有一个新华书店卖书,新华书店因为装修临时搬到了观前街的一个道观,我记得当时的场面很奇怪,《收租院》的雕塑巡展还没有撤掉,卖书的柜台就摆在那些苦难的泥塑中间,无数人拥挤着买书,等我挤进去了,只买到一本《微积分》。”苏童老师说,今天如果还有这样的场景,新华书店会高兴坏的。
现场提问时,有一个可爱的腼腆的小学生问苏童老师:“您小时候最爱读什么书?”苏童老师不敢怠慢,回答得很认真,“最爱看打仗的连环画。”互动之温暖亦让人温暖。
还有一个读者问道“你的作品背景为什么都选在夏天?”苏童老师也被问得愣了神,思索了一会儿才说:“或许是因为我的童年都是在大街上度过的,时间最长的当然是在暑假里。”
苏童老师还自我爆料,说自己曾经的美术梦,“小时候看小伙伴学画画非常羡慕,我的美术梦到高考前才放弃,但是在写《1934年的逃亡》时,一直借助图像在思考小说,那些想法全被我画在一本练习册上。”
“写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从乱写开始的,这是种训练,把你想的东西大量地写出来,等到写作成为你的大脑和身体的需要时,那就是文学的召唤。对于作家来说,有了写作,这个世界就不孤独。”连这番成为作家的秘密都贡献了出来,苏童老师昨天真可算是敞开心扉真情投入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