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同阿来、麦家等名家面对面

(2009-06-14 13:58:25)
标签:

麦家

阿来

谢有顺

吴玄

杂谈

分类: 呓★悦读

同阿来、麦家、谢有顺、吴玄等名家面对面

 

同阿来、麦家等名家面对面

同阿来、麦家等名家面对面

同阿来、麦家等名家面对面

同阿来、麦家等名家面对面

同阿来、麦家等名家面对面

同阿来、麦家等名家面对面

同阿来、麦家等名家面对面

同阿来、麦家等名家面对面

同阿来、麦家等名家面对面

同阿来、麦家等名家面对面

(这张图片是西湖杂志社长吴玄前来参加我社举办活动时的留影)

 

和作家零距离接触,应该只有白日梦才会发生的事情,今天却突然发生,见到了几位国内知名的作家,而且还和他们留影,并获得签名。

今天中午,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谢有顺老师,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 来老师和麦家老师做客浙江省图书馆“文澜讲坛”,为我们带来了“文学与杭州”的文学视听盛宴。

第一次见到国内著名作家,而且一次性见到三位,心上不去下不来——忐忑的要命,不过三位老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我心里踏实了许多。

谈及故乡,谢老师说了一句经典“情感心理学”,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根据地,作家也是如此。故乡,童年的启蒙地,它在冥冥之中改变这着每一个人。麦家老师回想起自己印象中最深的事件,在11岁来杭州时买了一张杭州市地图,之后成了他的“必读物”每日爱不释手,他说这幅地图象围棋谱,充满着奥秘,而正是这种童年的细节塑造了今天的他。阿来老师说起了西藏,讲的是西藏的一种口头文学,这种文学带有浓厚的审美气息,这不得不让人想起他的《尘埃落定》,带着一种淳朴的气息,使人留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更养育一位作家,诚如阿来老师说,作家回到故乡是一种归宿,当然这也多多少少的支持了麦家老师会杭的抉择。是啊,归宿,“每逢佳节倍思亲”如今新年即将来临,我也想回家,在外漂泊的游子,记得常回家看看,毕竟走遍千山万水,还是家乡亲。让人勾勒其古代的骚客,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到处漂泊,或许这是古人给我们留下众多宝贵诗词的缘故之一,未及细细咀嚼,谢老师又一浪涌来,说到古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说到古代诗人漂泊的众多因素,说到诗歌和小说的不同等等,谢老师认为,诗人不恐惧漂泊,他们通过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本身性情,他们不注重表达外在世界,而侧重于内心的描绘,抒发自己的情感,使人产生共鸣,仔细琢磨,也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确实如谢老师所说,苏东坡、陈子昂都只是写内心,而没有细致的描绘西湖、幽州台。

这时,一向沉默的麦家老师突然“主动发言”,“你这么说,写诗不回来,写小说回来,我是写小说的所以的回来”话毕引来众人大笑,说话间,麦家老师提到自己坚持写日记,而且日记的数量比小说多得多,呵呵,这一点我和麦家老师很像,我也喜欢写日记,来宣泄自己的压抑或者愁思或者愉悦等,总之如麦家老师说的“写日记就像对着镜子说话,并且还能留下童年的记忆!”

写日记,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即使我不是一个很好的记录者,这篇文章,就是我的日记,一种感悟,见到作家的感悟,体会作家话语的感悟,对自己以往和未来的感悟。

短短的两个小时,如流水,如夸父,过得如此之快,还在与三位作家合影留念,而且获得签名,好生快活。

美。爽。滋。今天过得,充实。不枉浙图此行!写此文章,以飨读者!

 

(文字年初写于静心轩,今日把图文上传以飨博友,图文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这是几位老师再三嘱咐的事儿)

 

附讲座的一些内容——

 麦家:杭州就是一个巨大的棋盘

  杭州地图帮我打通数学和文学的暗道

  说是杭州人,其实麦家只在11岁那年由父亲带着从富阳来过一次杭州。那时候看到西湖,他觉得西湖像个海,杭州就像一座海边的城市。当年,他买了一张杭州地图回去,看了很长时间,因为在他眼里,杭州这个城市在当时的地图上是狭长形的,这张地图很像一张棋谱。他那时就想象杭州就是一个巨大的围棋棋盘。因为围棋是比象棋神秘许多的东西。象棋有一定的限制,围棋可以把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我想到围棋,然后就想到了数学,而数学就是我进入文学的方式。我常常想,是不是杭州的地图给我的启示,打通了数学和文学的暗道。

  17岁那年,麦家离开了杭州,经历了郑州、福州、南京、北京、拉萨、成都等城市,没想到最终还是回到了杭州。有人说诗人应该漂泊,小说家可以固定在一个地方。我很幸运,是个小说家,所以回杭定居,肯定不会江郎才尽,这里有我生活过的村庄,有我辛酸的童年经历。有人说作家的写作经验在20岁之前就已经完成,后面的写作只是在重复之前的写作经验。我回到这里,就是回到我的童年。

  接着,麦家讲述了自己创作《暗算》时的一个故事。《暗算》里面有一个瞎子阿炳,他有一个原型,是在富阳一个有上万人的大村庄里。那里有一个傻子,他甚至爸爸妈妈都不会喊,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却有一个奇特的功能,能报出所有小孩子的父母、爷爷、奶奶。别人生出的小孩才一个月,他看一眼就知道这是谁的小孩。我一直想,故乡这个人很神奇,我想把他写成小说,我想了很长的时间,有一天突然想到,让他不通过眼睛看,而是通过耳朵听。他眼睛瞎了,但对方说一句话,马上可以听出对方的父母是谁,爷爷奶奶是谁。有一天他为国家从事监听工作,成为了民族的英雄。这就是生活和小说的关系,也是杭州这个地方跟我从事的创作的关系。

  阿来:成都是自己消费自己

  杭州还有不少外来人消费

  因为成都老被人拿来跟杭州比,在成都生活多年的阿来也索性对两个城市来了番比较。每年都会悄悄来西湖边住上几天的他说,谈起杭州,就会想起张岱写的《西湖梦寻》,文字非常漂亮,非常干净,让我非常崇拜,也正是张岱激发了我对汉语的兴趣。

  成都和杭州,这两个城市都比较休闲,但是阿来觉得,成都的特点是自己消费自己,因为受地理条件限制,只能是周边的一些人来消费这个城市。杭州不一样,周边有上海、宁波这样的大城市,外来者很多,对各方面消费的要求也更高,这使得杭州有压力,要提高自己消费的品质,所以就更加国际化,视野更开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毕业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