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十二天使桥

标签:
罗马台伯河十二天使桥贝尔尼尼 |
分类: 用建筑师的眼光看世界 |
http://s5/mw690/001o1u2Izy7iido6Ln684&690
透过高大青松的剪影,一眼看见台伯河上被射灯照耀着的十二天使桥,美仑美奂,碧玉雕塑,鬼斧神工,超凡脱俗。
http://s1/mw690/001o1u2Izy7ijWGA7Sg40&690
第二天早晨,独自一人从鲜花广场步行上桥现场观察。天使桥宽约六米,桥台两边排列着体态优雅的十二尊天使雕塑。迎面而来的吉普赛小贩向我兜售手中的小玩艺,微笑着向他们道声谢,转到一边去仔细端详。
和伦敦、巴黎那些名气很响的名桥相比,台伯河上众多石桥,皆为桥中精品,或许是罗马可用的旅游资源太多,多到不需要再拿桥来说话。
悠闲地在桥面上来回走动,我仔细观赏一尊又一尊出自贝尔尼尼之手的天使塑像。白色大理石基座上,神态安详的美丽天使形态各异,身披的长袍非常飘逸,动感强烈,一对翅膀在她们的身后标志着天使的身份,每一尊塑像都有着自己的一个主题。据说,如今天使桥上的十二天使塑像仅其中一尊是贝尔尼尼当年的原作,其它十一尊因年代久远,先后损毁,后人按照原样仿制,按原先顺序在桥上排列,反复看了两三遍,我分不出她们彼此之间有什么不同。
朝东西两个方向望去,远处各有一座白色的大桥,一座正对梵帝冈的国门,另一座正对国家司法宫,桥身都是三跨。眼前的十二座天使塑像,成六对等距离地排列在桥面的栏杆上,神奇的天使桥应该是座五跨桥梁吧?要不如何才能安放好这些雕塑。为了验证自己这个想法,顺着河边小道,我快步向前走了一大段,掉头看去,果不其然。
桥台的标高与台伯河的常水位大约有十米左右落差,桥的两端有依墙而筑的石阶通向河边宽阔的亲水平台,顺着石阶我来到桥下,要一看究竟。
十二天使桥为让桥面均匀地安放六对雕像,将桥孔设计成五跨是自然的选择。这样一来,天使桥桥拱的跨度,要比台伯河上其它桥梁小五分之二的尺寸。台伯河是区域性河道,为了保证通畅,还必须让桥孔保持必要的净空高度,桥拱的“高跨比”大约是二分之一,基本上是个半圆,这样处理,反而使得古拙的桥身多了几分秀气。增加的两跨桥孔,让天使桥变化之中更加富有韵律,平添几分美感。
为了从相对厚重的桥身完成向桥顶形态优雅的天使群像过渡,桥身两侧的栏杆采用了石柱加漏空铁饰的处理手法,水波纹铁饰与方厚的石柱,一虚一实形成了对比与反差,和谐养眼。整个桥身,从水面上巨大的石台到桥墩,再由造型优美的桥拱到栏杆、塑像,由下而上,形成了由重到轻的渐变,非常协调。
最早建于一千八百年前的十二天使桥,已经过无数次整修,临到贝尔尼尼和他的弟子为它雕塑天使群像,是三百多年前的事。干湿交替的岁月流痕,使得桥身近水的部位色彩灰暗,但是,愈是向上,桥身的颜色愈是明亮,更强化了桥身下重上轻的视觉,看上去稳定而轻灵。
站在临水平台边,我久久地凝视这座留有贝尔尼尼印记的古桥,心里由衷地赞美它。一生中见过无数大小桥梁,自己参与建设的桥梁也为数不少,可是,面对眼前的她,我还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靠近桥台的地方,顺着河边竖着一长溜旗杆,上面飘扬着许多欧洲国家的国旗,水流湍急的台伯河上,七八艘皮划艇正在奋力地逆水而上,从罗马人心目中最美的十二天使桥下鱼贯而过。见此光景,我急忙掏出相机将它们一一摄下,不仅是了收藏,更是为了日后好好地揣摩它,品味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