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徽因的气节

(2007-08-22 08:26:50)
标签:

艺术赏析

建筑大师

林徽因

民族气节

林徽因的气节

人说林徽因的美是一种天生丽质的美,是超人的才智与良好的教化相得益彰的美。也许正因为如此,多少年后,风华绝代的林徽因在许多人眼中仍充满了超凡脱俗的美。我钦佩林先生,因为她的才华气质与非凡的人生经历,更是她与生俱来几无掩饰的高尚人格和一位中国学者堂堂正正的气节。

林徽因的气节

上世纪30年代,国家处于外忧内患、国难当头的乱世,林徽因和梁思成分别从美国宾夕弗尼亚大学建筑系和美术系学成回国。

 

“在这整个民族和他的文化,均挣扎着他们重危的命运的时候,凭你有多少关于古代艺术的消息,你只感到说不出的难受!艺术是未曾脱离过一个活泼的民族而存在的;一个民族衰败湮没,他们的艺术也就跟着消沉僵死。知道一个民族在过去的时代里,曾有过丰富的成绩,并不保证他们现在仍然在活跃繁荣的……如果我们到了连祖宗传留下来的家产都没有能力清理,或保护;乃至于让家里的至宝毁坏散失,或竟拿到旧货摊上变卖;这现象却又恰恰证明我们这做子孙的没有出息,智能德行已经都到了不能堕落的田地……”抱着这样的信念,梁林夫妇一边忙于创建中国自己的大学建筑专业,一边开始考证和保护中华古建筑瑰宝的艰难历程。

林徽因的气节

从30年代初到抗战全面爆发,他们拔山涉水行进于山西、河北境内省穷乡僻壤,先后走访了全国十五个省、两百多个县,进行实地的考古、调研,不辞劳苦,不畏艰险,精心勘测了2000多处古代建筑遗存和早期造像石窟。若干长年埋没在荒野之中的国宝级古建筑从此为世人所知,为世界所认同,也从此得以保护。其中包括河北赵州石桥、山西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等,都是在国际上具有划时代影响的中国古建筑。辛勤劳动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将这些无价之宝进行了详尽的丈量和测绘,因此而抢救了一大批国之瑰宝,形成了中国建筑史极其珍贵的一手资料,让后代中国建筑师受益。

 

其时的中国,民生凋敝,兵荒马乱,野外考察异常艰苦,他们经常是风餐露宿,身边还带着年幼的孩子。成天的劳累是身体又较单薄的林梁夫妇的沉重负担,最落魄的时候甚至连起码的食宿都不能保证。最艰难的时候,一家人栖身荒山野岭中的破庙,一只硬馒头充饥……

 

林徽因的调查日记里有这样的一些记录:“ 628日……行三公里雨骤至,避山旁小庙中。六时雨止,沟道中洪流澎湃,不克前进,乃下山宿大社村周氏宗祠内。终日奔波,仅得馒头三枚(人各一),晚间又为臭虫蚊虫所攻,不能安枕,尤为痛苦。”这些文字即使是今天再读,仍让我们感慨不已。

林徽因的气节

 

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铁蹄踏遍了大半个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林徽因和梁思成没有选择避走海外,重享富足安宁生活,而是选择了留下,和多灾多难的祖国相依为命。

 

日军侵占北平前夕,林徽因夫妇带着母亲、一双儿女和几只皮箱、铺盖卷儿逃离古都,从此辗转颤沛在时为“大后方”的西南各地。


国破山河的乱世中,林徽因从没有改变她作为一位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血性。抗一家人为躲避日本飞机轰炸,跟着营造学社暂避某地,年幼的儿子问母亲,“如果日本人打到四川,怎么办?”林徽因平静地回答:“中国读书人不是还有一条老路吗?咱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此时此刻,面对国家和民族的危难,她已经做了以死报国的打算。

 

艰苦的物质条件,恶劣的生活环境,终于使林徽因旧病恶性发作,长期卧床不起。家中唯一的体温表了已破损,量个体温这样的事都做不到,更谈不上哪怕稍微像样一点的治疗。病魔彻底摧毁了她的健康,令她“眼窝深陷,面色苍白,失掉了她那一向焕发美丽的面容。”


抗战胜利后,林徽因和梁思成一家回到了北京,回到了久违的清华园,可是,病魔已经为她日后的英年早逝埋下了祸根。

 

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国家和首都的规划与建设中,先后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她还力主了对国之瑰宝景泰蓝的抢救。她对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北京怀有很深的感情,在《我们的首都》一文中这样描绘:我们的首都是这样多方面的伟大和可爱,每次我们都可以从不同的事物来介绍和说明他,来了解和认识他。我们的首都是一个最富于文物建筑的名城;从文物建筑来介绍他,可以更深刻地感到他的伟大与罕贵。

 

基于对城市规划理念独到的见解,出于元大都古北京城在世界范围内无可比拟的历史文化价值的认知,她的丈夫梁思成和另一位学成回国报效民族的陈占祥一道,提出了一个将北京城这座全世界硕果仅存的完整古城保存下来、作为一个活着的博物馆留给后人的“梁陈方案”,建议在北京西郊规划建设国家机关集中所在的北京新市区。由于历史条件和特定时代背景的限制,有关方面没有认可他们的真知灼见,

 

一番争论后,北京市最后还是决定拆除市区大批的古城墙、城楼和牌楼,为之痛惜不已的梁思成惨然泪下,病榻上的林徽因,不顾已是病入膏肓,强撑着虚弱的身体去找北京市当时的领导当面据理力争。虽近乎失声,却句句真情:“你们拆去的是有着八百年历史的真古董……将来,你们迟早会后悔,那个时候你们要盖的就是假古董!” 

 

前些年,为了重现北京的历史风貌,在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的最南端,当年被拆除的永定门又被重建,无论它的客观效果对于现今的北京城规划布局将起何种作用,招来的仍是许多批评声。从五十年代初开始一直到七十年代中期,北京城里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存除核心区之外,多数已经被拆光。

 

人们经常说林徽因不仅具有诗人的感染力和想象力,更具有科学家的缜密和求实精神,更具有一种敢作敢为的丈夫气概和勇于坚持真理的高尚品质。


林徽因的气节

林先生的一生都充满着爱,她爱丈夫、爱儿女、爱真理、爱国家。林徽因短暂的一生,除了她的学问和文采,对于国家、对于北京,她无时不时刻反映出来的言行和作为,一定时期内曾是令人瞩目的一些事情。无论是战乱还是和平建设,许多故事都从不同的侧面佐证了林徽因先生所保有的那种气节,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气节。

 

而这些,五尺男人身上也未必就有的。

 

(本文贴图均系网络图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晚晴园寄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