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位轮胎反差出乎意料 正赛选胎策略或扮关键角色htt

标签:
杂谈 |
分类: SinaNews |
排位轮胎反差出乎意料 正赛选胎策略或扮关键角色


排位赛中超软胎出乎意料的输给了软胎


颠簸的路面会加剧轮胎在正赛中的损耗
新浪体育讯 不同以往,新加坡站排位赛中,配方较硬的轮胎“战胜”了较软的。这一反常特性也许会对周日长达61圈的正赛带来很大变数。
普利司通为本站比赛所带来的两种干胎配方是软和超软,这与此前的摩纳哥和瓦伦西亚两场街道赛中的配方组合相同。但是新加坡大奖赛的比赛时间是晚上,太阳已经落山了。因此赛道表面温度与空气温度相差无几(排位赛开始前赛道表面31摄氏度,气温30摄氏度)。而以往在日间进行的任何一场比赛,只要不下雨,赛道温度都会高于空气温度。
在排位赛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很少见的现象:车手们热衷于配方较硬的轮胎。
普利司通运动部轮胎研发主管浜岛裕英赛后承认,排位赛中出现的状况让他感到“出乎意料”——软胎比超软胎表现更好。
“今天我们看到了一场非常有趣,刺激和出乎意料的排位赛,尽管积分榜领先的车手排在了前面。”浜岛裕英在普利司通的官方总结中说到。“随着赛道状况的提升,圈速提升得非常快,甚至在赛车增加载油量后也如此。当赛车更重的时候,(配方较硬的)软胎有着更好的表现。”
最值得注意的例子来自迈凯轮车队:两位银箭车手在Q2初始换上超软胎出去跑,但速度上不去,汉密尔顿情急之中还险些出现事故。科瓦莱宁返回PIT更换回软胎,圈速就立刻飙升。而坚持使用超软胎的汉密尔顿几乎被提前淘汰出局。汉密尔顿在赛后也表达了对两种轮胎性能差异的迷惑:“选择哪一款轮胎很困难。两种轮胎几乎没什么区别。”
法拉利方面,莱科宁也被以往的轮胎经验所累。“使用软胎的时候,赛车工作的非常好,”莱科宁在官方总结中说到。“但是在Q3,装上更软的轮胎后,看起来就不再那么好了。”杆位得主马萨也在赛后表示“较硬轮胎看起来比较软轮胎更好”。
再看看宝马车队,库比卡用软胎取得第四而海德菲尔德用超软胎获得第六。赛后泰森表示“两种轮胎很难区分哪个更快”。
排位赛轮胎“硬胜软”已成事实,那正赛呢?
首先,正赛赛道表面会积累更多的轮胎橡胶,理论上有利于超软胎发挥性能。相反,赛道抓地力的提升意味着我们会看到更高的蜕化率,尤其是后胎。另外不得不被再次提及的就是街道路表严重的颠簸,这很可能加剧轮胎的损耗。矛盾怎么解决?
浜岛裕英给出自己的看法:“我可以预测,三次进站是车队们喜欢的选择。”或者说,这是保险的选择。而传统的两次进站,在理论上相信仍最具竞争力。考虑到新加坡街道赛道的平均速度和维修站设计,一次进站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