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SimonRatter |
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对拉特的批评已言过其实
作者:Alfred Brendel, The
Guardian, May 31, 2006
编译:Grace of Iceberg, 2006 年 6 月 2 日
我既吃惊又沮丧地读着贵报关于西蒙•拉特和他的抨击者的报道(《西蒙•拉特棒下的柏林爱乐乐团令人失望》,2006 年 5 月 25 日)。与一些批评恰恰相反,柏林爱乐乐团目前如日中天。当然,这个乐团不是卡拉扬或阿巴多时代的翻版。在保留着丰富的浪漫主义时期的交响曲目外,这家乐团通过一种奇特的方式向当代音乐以及十八世纪的音乐张开了胸怀。一个人喜欢哪种莫扎特纯属他个人的事;不能期望出现要极力再现卡拉扬声响的指挥家。
今年初,鄙人有幸与西蒙爵士合作上演了七场音乐会。可以这么说,在我所听过的马勒《第四交响曲》的三次光芒四射的演奏中,没有哪一次能超过柏林爱乐乐团的版本。这个乐团的每个声部都能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同样品质、精度和力度。近年来,西蒙爵士指挥的舒伯特的《C 大调交响曲》和勃拉姆斯的《第二交响曲》也同样如出一辙。最近,我们在萨尔茨堡音乐节合作上演了贝多芬的《第四钢琴协奏曲》,这样的合作令大多数独奏家梦魅以求。今年一月份,乐团访问了纽约,连续上演了四套不同节目,大获成功,这同时也应该是西蒙爵士个人的丰凡成就。在纽约和萨尔茨堡,我亲眼目睹了观众的聚精会神以及乐队的全心投入。
我记得过去曾发生过多次贬低卡拉扬的事件,这在当时已成为德国国内的一种时尚。与此类似,新闻界也发起过一场罢免克劳迪奥•阿巴多的运动,要他卷铺盖走人,理由是他没能重振这家老龄乐团的活力。事实上,阿巴多为乐团挑选了许多青年英才,而这一努力正被西蒙爵士传承。在阿巴多长期缺席后,柏林之旅中的西蒙已广泛被人们看好。无论鉴于其有失风度还是缺乏判断能力,那位质问西蒙爵士是否不及其前任的记者最好自惭形秽,他的措辞更不该被四处引用。
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
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