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schumi
schumi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3,607
  • 关注人气:3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格哈德·里希特艺术展1963-2007”德方馆长致辞

(2008-05-28 19:31:00)
标签:

杂谈

分类: 艺术之旅
“格哈德·里希特艺术展1963-2007”德方馆长致辞

    经过多年来与中国的博物馆、科学家及艺术家的密切合作,德累斯顿国立美术博物馆才有可能将2008年主要工作献给“中国在德累斯顿·德累斯顿在中国”合作项目。这种深入的交流促成今年四个在德累斯顿的展览及三个将在北京举行的展览,其目的是加深两个文明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通过这种交流使两国的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都得到会面的机会。

    德国方面以两个代表性的展览在中国展示德国的艺术。第一个展览的标题为“灵动的风景:穿越德意志艺术时空”,它以来自柏林、德累斯顿及慕尼黑博物馆的展品展示了超越两个世纪的德意志风景画历史的广阔全景,包括从卡斯帕尔-大卫·弗里德里希至今的作品;第二个是“格哈德·里希特艺术”。两个展览形成理想地配搭,因为格哈德·里希特在德累斯顿上大学时,卡斯帕尔-大卫·弗里德里希及其同时代人的浪漫自然风景画,已成为其主要灵感来源。后来,他不但将这种风景画典范的构图方式运用于自己的风景画和海景画,而且也运用于他的抽象画创作之中。

    格哈德·里希特的这次展览起源于我们中国合作伙伴的愿望。我非常高兴,这次能够在北京成功地实现这个项目。当我在几年前对中国的访问以及对我们有关交流项目“中国在德累斯顿·德累斯顿在中国”进行预谈时,我经常感受到中国艺术家对格哈德·里希特作品的浓厚兴趣。通过拜访许多展览与画室,我更明确地发现里希特对中国青年一代艺术家的深入影响。因此,我认为最终将格哈德·里希特的原作介绍给中国恰逢其时。更让我欣慰的是,这次成功地展出代表里希特过去四十五年的绘画,它不仅是内容丰富的回顾,而且也展出他众多的主要作品。格哈德·里希特自己向我们提出建议,将其正在巴登-巴登市弗里德尔·布尔达美术博物馆举办的展览作为北京展览的基础。他亲自用展览模型设计了中国美术馆里的布展,并慷慨大方地用自己提供的作品对展品加以补充。

    格哈德·里希特是世界范围最重要及最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他1932年2月9日生于德累斯顿,这里也是他作为画家首次培训之处。现在,格哈德·里希特生活在科隆,他与出生城市及德累斯顿国立美术博物馆的关系,在德国统一后的十多年更加深入。里希特与德累斯顿恢复关系的最明显的象征,是他2002年在阿尔贝廷殿近代大师绘画馆为其作品自己设计的三间展览室和国立美术博物馆建立的格哈德·里希特档案馆;他慷慨地对近代大师的展览场所——阿尔贝廷殿以及雕塑收藏馆的装修进行捐助。

    首先,我向格哈德·里希特对我们工作的信任以及其对我们复杂的项目不断的支持表示感谢。没有格奥尔格·伯克曼博士与英格丽德·伯克曼女士、弗里德尔·布尔达先生、西尔维娅·施特勒尔女士与乌尔里希·施特勒尔先生以及其他不愿留姓名的收藏家的慷慨解囊,这次展览就不可能实现。我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为了向我们提供这次在北京展出的作品可能,弗里德尔·布尔达先生将自己在巴登-巴登博物馆举办的格哈德·里希特绘画展的展览时间减缩。我对此异常珍贵的协助向他表示特殊的感谢。另外,我向格茨·阿德里亚尼教授表示十分感谢,因为他用与巴登-巴登的展览一样敏感地对待作品的方式,策划北京的展览。最终,向我的同行——中国美术馆的范迪安馆长、其同事以及中国文化部的陈平先生,为我们一贯友好的,鼓励和充满信心的合作表示我个人的衷心感谢。

马丁·罗特
德累斯顿国家美术馆馆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