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美术馆官方网站)
“灵动的风景:穿越德意志艺术时空”展德方馆长致辞
“风景画必然走向经验的真理,而它的最高境界是把这真理重新当作外壳,让更高的真理能够照耀进来。”
弗里德里希·威廉·约瑟夫·谢林(德国哲学家)
十九世纪初的德国风景画引发了在西方艺术史上绘画类别的一个根本变化。虽然风景画有着悠久的传统——其根源可以追溯到美索不达米亚时代——但是,直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之前,风景画从未被视为独立的绘画类别,更不用说与历史画、肖像画或静物画等绘画种类平起平坐了。
此次“灵动的风景:穿越德意志艺术时空”展览正是以风景画的这个转折时期作为开始,展示了德国风景画从最初的产生至今日的艺术发展历程。从浪漫主义时期、表现主义时期直至当代绘画的这些杰作,有代表性地表现了风景画这个种类在德国两百多年的传统。
浪漫主义时期的著名画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卡尔·弗里德里希·辛克尔、莫里兹·冯·施温德、路德维希·李希特或者卡尔·古斯塔夫·卡鲁斯,他们的绘画代表了觉醒的一代,他们作品中的风景是一种全新的表现。风景在他们这里成为烘托气氛、传达感情和表达自身感受的载体。风景与人物的关系有了新的含义。画家能够借助风景,将他们对色彩与形状不断变化的领悟进行重新构造,象征性地表达出他们的感悟过程。于是,风景画派在十八世纪一跃成为现代派的化身。因此本次展览从浪漫主义时期即现代派初始阶段的绘画开始,一直延伸到表现主义直至当代绘画。
随着艺术家团体“桥社”对风景画的密切关注,以及受其影响在1900前后产生的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德国风景画的历史也翻开了新的篇章。表现主义绘画对于德国风景画派的革命性意义,几乎可以和浪漫主义相提并论。这个1905年在德累斯顿形成的艺术家团体可以列出许多著名的成员,如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尔希纳,艾利希·海克尔,卡尔·施密特·罗特卢夫,埃米尔·诺尔德,马克斯·佩希斯坦因以及奥托·缪勒等。“桥社”艺术家将风景与人物进行了革新性的组合。人物与空间的既充满张力,有时又近乎脆弱的关系,构成二十世纪初强调色彩与形式的表现主义画派艺术创作的中心主题。
而在德国当代绘画中,大师乔治·巴塞利兹,卡尔·霍斯特·怀迪克和马库斯·吕佩尔兹的绘画作品,有代表性地表现了二战后,那一代的东、西德艺术家是如何将风景和人物题材提升为绘画的中心主题。这三位画家的作品全集对于1945年后德国艺术史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们的表现形式大相径庭,尽管——或者正因为如此——他们全都将创作重点放在人物绘画上,并且对此游刃有余。个人的神话、政治的隐喻直至对希腊神话的解析是他们艺术的特征,绘画语言的个性化是他们的纲领。从尼奥·罗施,马丁·基彭贝尔格以及新生代代表画家如艾博尔哈特·哈维考斯特,科林娜·瓦斯穆特,弗兰克·尼采,索菲亚·莎玛还有马库斯·德拉佩尔的作品中,人们可以看到,在他们的浪漫主义前辈发明风景绘画的两百年之后,新生代画家对于风景与人物的艺术创作理念正在向什么方向前进。
场景的选取与人物的关系,无论是通过人物的出现还是通过人物的缺席得以表现,似乎是一条贯穿了整个德国风景画历史的主题线索。由此可见,研究绘画作品必须联系其起源,并把它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着的绘画语言来理解。
“灵动的风景”展览意在将这三个伟大的艺术运动内部明显的却又隐藏的这条发展线索展示出来。
这个极富雄心的意图能够得以实现,要归功于收藏了十九至二十一世纪德国风景画的三家最重要的艺术博物馆的鼎力合作,即柏林国立博物馆,德累斯顿国家美术馆及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绘画收藏馆。
柏林国立博物馆的老国家美术馆、新国家美术馆和汉堡火车站当代艺术博物馆带来了它们珍藏的绘画,而德累斯顿国家美术馆的当代大师画廊和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绘画收藏馆的新绘画陈列馆、萨克美术馆及现代绘画陈列馆都为我们提供了精选的代表作品。
这已经是德国三大国家艺术博物馆的第二次合作,上一次是2007年德国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之际,三大博物馆联合在布鲁塞尔艺术博物馆成功地举办了
“见识欧洲”
大展,向全世界观众呈现德国艺术。
此次柏林、德累斯顿和慕尼黑三大艺术博物馆能够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再一次成功地举办联合展览,显示了他们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加强与发展。
三大艺术博物馆共同的心愿是,将从浪漫主义到表现主义艺术家团体“桥社”直至现代艺术中德国风景画的大师作品在北京作一个集中的展示,这的确是艺术史上的一大幸事,这些绘画精品能相聚一堂的机会非常难得。我们非常高兴也特别荣幸,能通过这些精品的展示,引领中国乃至世界的观众走过近三百年历史的德意志“画卷之旅”。
如此盛会没有多方的大力支持是无法成功举行的。在此我们要感谢所有为举办本次展览付出努力的人员,感谢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先生以及他的全体同仁,特别是郑妍和徐虹女士,她们以极大的热情为展览提供帮助、技术支持和组织工作。尤其要感谢范迪安先生,是他热情地提议,并慷慨地提供中国美术馆作为此次展览的场所。
我们要向在柏林、德累斯顿和慕尼黑三家博物馆参加此次联合展览项目的所有工作人员表达衷心的感谢。正是由于你们的友好合作和你们丰富的专业知识,本次穿越德国风景画历史的“画卷之旅”展览才得以顺利实现。此外,还要向来自出版社,以及进行画册的审稿、翻译和图片设计工作的所有参与者,为他们迅速而专业的出色工作表达衷心的感谢。
十九世纪德国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约瑟夫·谢林曾谈起风景画所蕴含的真理的力量,那么我们祝愿各位从这个意义上,在参观展览时获得一种愉快的和全新的视觉体验!
彼得·克劳斯·舒斯特
柏林国立博物馆馆长
马丁·罗特
德累斯顿国家美术馆馆长
瑞恩哈德·伯姆斯塔克
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绘画收藏馆馆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