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要趁早”80%的人都没做到,原因在这
(2022-04-20 11:37:27)
					
											标签:
																				
                            致富趁早副业 | 
					分类: 商界感言 | 
张爱玲曾说过,出名要趁早。其实很多事都需要趁早,因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也是马云经常说的先知先觉。先知先觉的人总比后知后觉的人机会多。同样,致富要趁早,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是大家熟知的共识。可就是这么简单的共识,为什么知道的人多,而真正去做的人少。这当中究竟有什么原因?
本文试图从我身边的案例去简单剖解下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一点方法仅供参考。1994年,当时中国的市场经济才实行两年的时间,可下海经商在许多人心中早已萌动。那些先知先觉的人已经下海多年,如潘石屹。那时我妈年近四十,是沿海某经济发达城市的公交公司的优秀驾驶员,她在工作上一丝不苟,无任何差错,更无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
看到身边有人已经发财或者正在赶往发财的路上,我妈萌生出开出租车或者是承包中巴车的想法。当时出租车还是个新鲜的事物。打的对人们来说,是很时髦、很有面子、很有经济实力的表现。路上的出租车不多,收费也贵,主要是面对高净值客户或赶急的人们。相比公交车面对普通大众的公益服务,开出租车显然是门好赚钱的职业。
承包中巴车是在热门的地段、人流密集地来回穿梭。相对于公交车固定的车站,中巴车招手即停、随时下车的灵活停靠制度,很受人们欢迎。虽然中巴车收费比公交车高,但车内舒服度比公交车好。
无论是开出租车还是承包中巴车,都是市场经济下的产物,面对的是不同市场细分的顾客。相对于国有企业的稳定收入,高投入、高收益、多劳多得的市场经济分配制度,更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如果当初我妈下定决心跳出体制内,拥抱市场经济,那么我家就可能快速的过上富足的生活。可最终为啥没有走出这一步呢。因为是我爸的反对。我爸的反对也是很有道理的:
一、国有企业毕竟安稳,旱捞保收,各种福利有保障。而无论是开出租车还是承包中巴车,完全没什么保障。类似现在许多人纠结于国企和民企的发展前景。但很多人还是会选择进国企或考公务员,因为稳定啊。稳定压倒一定。平时稳定好像没什么用。可一旦遇到经济危机或者像疫情这样的黑天鹅,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显示出强大韧性的一面。民营和个体企业则将面临裁员甚至破产的遭遇。
二、开出租车或承包中巴车很辛苦,特别是开出租车往往要夜以继日的工作,不仅损伤健康而且无法照顾家庭和孩子。而开公交车就相对来说轻闲点,能劳逸结合又可顾家。如今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的聚集,开公交车也是很辛苦、很高危的职业。公交车司机猝死的事件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甚至还有公交车司机坠河自杀。这在当时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三、上世纪九十年代,也是社会治安比较复杂的年代。当时警方打击的重点就是车匪路霸,比现在的黑社会有过而不及。那时有些车匪路霸可是持抢的,每年牺牲的警察也不计其数。开出租车被抢劫杀人或抢奸杀人时有发生,我爸十分担心我妈的安全。
但毕竟别人意见只是参考,如果自己下定决心,那便是龙潭虎穴也要去闯一闯。有得必有失,高风险蕴含着高收益。我妈权衡利弊,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老老实实、安安稳稳的继续在国企上班,直到退休。
这是我妈的人生当中的一个极小极小的插曲,也可以说是一个小机遇。我写这篇文章并没有责怪我妈的意思。因为如果换成我,放在当初去选择,我也会和我妈一样。因为我要的是确定性而不是风险性。从这一点上说,我们家的家风是风险厌恶型,而不是冒险型。
因此“为什么懂得了这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的根本原因是你是风险厌恶型还是冒险型。如果你是风险厌恶型,那就会迟迟不愿行动。你肯定会等到低风险或者无风险时才会行动。可是如果真是到了低风险或者无风险时,那时就人人都可以做了,无收益可言。比如银行理财产品肯定没有高收益,只有稳定和安全。
冒险型的人看到的更多的是收益,风险虽然不可控,但可以提高自身能力,使风险变小。我们所看到的企业家大多属于冒险型的人。成功了就飞黄腾达,失败了大不了重回起点。这已经深深的融入于那些人血液中。也正是因为这个,让他们的生活多了一种选择,多了一种可能。前几年网上热传的曾和潘石屹一起搬砖的工友李勇,多年后仍在打工,而潘石屹早已成亿万富翁。李勇是被动搬砖,而潘石屹则是从国企辞职主动来搬砖。他看中的正是开发深圳中蕴含着无穷的机会,这就是1987年中国企业家的思维。
那有没有既收益高又少冒险的呢?其实也是有的。那就是邓公的试点理论。先在一小部分开展,如果成功了就推广,失败了也不影响整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搞副业。主业负责稳定,副业负责开拓。两条腿走路,双轮驱动带动收入翻倍。副业赚钱是当下很火的事情,许多创业者也是从副业转变而来的。关于如何搞副业,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故不展开。
如果用现在的副业思维来指导当时我妈的选择,是否可行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当时驾驶员是稀缺的,主业和副业时间上有冲突,都需要白天长时间的工作。另外开过车的人都知道,长时间驾驶会产生疲劳,存在安全隐患。驾驶员更需要休息。如果下班后再去搞副业开车,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这不是1+1=2的事,而是2选1的事。
之所以要强调致富要趁早,因为它的背后有一个隐含的逻辑:要趁着市场刚开始的红利期,或者趁着自己能力(技能)最值钱期,或是趁着自己年轻力壮期,去做事件才能事半功倍。比如1992年去开出租车,2000年去买房。如果错失了再去做,则失去了红利期。1992年开出租车是赚钱,2022年开出租车是谋生。境界完全不一样。
如果当真错过了也不要紧,因为致富也不仅仅是趁早一条途径,还有大器晚成。历史上大器晚成的人也不在少数,这里不例举了。其实只要具备改变思维的想法,着手行动起来,不断尝试新鲜事情,什么时候都不晚。最后用一句流行语结束本文。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