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和学生做游戏

(2011-10-08 21:38:44)
标签:

gb2312

游戏

真话

垮掉的一代

狙击手

教育

分类: 散文随笔

我和学生做游戏

 

上午经过科教楼大厅的时候,一群学生冲着我大喊: 苏老师,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学生们声音很大,很热情,我听出了她们邀请的真挚诚恳。看着学生们充满期盼的眼神,我也发自内心地高兴。很久没有做过游戏了,不对,应该说很久没有看学生做过游戏了。于是,我也抱着和学生亲近的想法不自觉的坐到了他们中间。

于是,我们十一个人就这样席地而坐,乐成了一团。主持游戏的叫“法官”,是我任教班级的学生,她重新介绍了游戏规则。我是一个不合格的成员,听了很久,才听清楚这个游戏叫“杀人”——好恐怖的名字!我开始觉得和学生做这样的游戏恐怕不好,毕竟我是老师,还是学校的主要领导,要是让其他老师看见,会让人说闲话的。自私的我在心里担心着自己的形象,想着开溜的理由了。“我是法官,你们当中有三种角色:杀手、警察、平民,发给大家的纸牌上写着……”“法官”还没有讲完,我就催着开始了!牌发下来之后我一打开,是一张狙击手的图案,来不及细想,就发出了胜利者的笑声。“法官”接下来让大家闭着眼睛,“杀手”先睁开眼。懵头懵脑的我笑着睁开了双眼。“法官”拿着我的牌说,你是“平民”,下面写着了,老师搞错了,我们再来。我仔细一看,狙击手是卡片的内容,角色写在下面。我脸有点发热,心中顿生愧意,我也做了一次不听话的“学生”。不同的是所有学生都没有怨言,依旧充满着热情,在大家爽朗的笑声中,“法官”收好了牌,又重新开始了游戏。

这次我听话多了,我忘记了我是老师,按照“法官”的程序一一照做。牌发下来后我瞄了一眼,是“杀手”,心中暗自得意可我没有露出声色。先是“杀手”睁眼,我看到了三个“杀手”,我们通过眼神的交流确定了“谋杀的对象,在会意的笑容里我们也闭上了眼睛。接下来是“警察”睁眼,再接下来是大家都睁眼。“法官”告诉大家,“杀手”杀死的是一名“平民”,“平民”角色的学生允许说一句遗言,那个同学想了很久说了一句:让上帝惩罚杀手吧!我们三个“杀手”心里乐着,但是没有表现在脸上。接下来除“法官”以外的人投票确定“杀手”,不知道什么原因,九个学生里有四个都投了我的票。于是“法官”判决了我,让我在“说真话和受惩罚”里选择一个,我自然选择了说真话,一个陌生的女孩问了一个比较刁难的问题“你喜欢你们班的男生多一点还是女生多一点”。我只好随意说了个答案“谁可爱的时候我就喜欢谁多一点”。学生们哄堂大笑,轻易地放过了我。游戏继续着,规则一样,只是我和被杀死的“平民”学生成了看客。接下来这轮,两个“杀手”杀死了一个“警察”,所不同的是,“警察”不是无辜身亡,而是因公殉职,他可以留下一个愿望。随后的游戏中,不断有学生被迫说真话,受惩罚,我看到了他们不俗的才艺,也听到了他们对父母,对学校,对同学的很多真话。

玩了两轮,我自然要去做自己的事情了。走的时候,学生们一再挽留我,热情得让人感动。知道我坚持要走的时候,学生们都站了起来,说着谢谢,目送着我离开。接着她们又进入角色,沉浸在游戏的乐趣中了。

回到办公室,我沉思了很久。想起十几年前自己的高中生活,想起参加工作时与学生的交往,反思着自己的教育行为,反思着孩子们的游戏,我感慨万分。

我们要了解学生,就必须走近学生。对于高中生,我们总喜欢按照大人的思维来要求他们这样那样,总以为他们应该像我们一样处世为人。作为一个老师,我原来总以为是了解学生的,可今天和他们的近距离接触,我才发现我的思想和对学生的了解还停留在若干年前。要了解学生,通过平常的班级交流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室里,站在学生的心里角度,老师可能永远只能是老师。所以我们必须近距离的多方面的接触学生。我们要在教室外,走进学生的心灵,在学生没有顾虑和防备的情况下追寻他们的本色。这种交流和了解是最真实的,也是最能有效解决问题的。

学生的心是真诚的,也是需要理解的。游戏当中学生的表现是让我满意的。他们的善解人意,彬彬有礼;他们的激情满怀,朗朗笑声;他们的真诚热情,团结合作都让我倍感意外。他们不是垮掉的一代,也不是我们口中一届不如一届的一代,在他们的身上我更多的是看到了祖国明天的希望,看到了我自己的落后与不足。然而,我也看到了他们稚嫩的心灵更需要我们的理解与宽容。教育的本真是培养健康的人,现在的大部分学校关注的还是知识,是学生的成绩,对学生的心里所想关注很少。我们经常提“主动学习”,一个不理解学生心灵的老师又怎样能够让学生好学,乐学呢?

生活是提高学生思维与能力的重要途径。游戏是生活的一个侧面,我记得有一本语文杂志在封面上这样写着“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其实学习的外延何尝不是生活。我们经常讲,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发展中的人。在传统意义的学习中,学生只能是一个学生。只有在生活中,学生才会还原成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带着弱点甚至缺陷但是真实的人。作为一个老师我们应该时刻尊重学生的生活,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就如“杀人”游戏中,我就看到了学生们无意中训练了自己的判断能力,合作意识。假如我们能够顺势引导,事后加以恰当地点拨,学生能力的提升也就可以事半功倍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