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上来说,如何摆脱“操心的命”?

标签:
教育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网校 |
分类: 生活中的心理学 |
我想从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操心的价值和意义
操心的价值第一个就是责任。操心的人都是在承担责任。这个操心是指操别人的心、操团队的心、操家人的心,操和我有关的、在意的人的心,操我爱的和爱我的人的心,这个当然是一种责任,也就是说操心是一种责任的体现。操心的人是负责任的,为别人承担了责任,或者是为这个团队承担了责任。
第二个是维系了良好关系。一个群体里面如果没有操心的人,这个团体关系的粘度就不够。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有操心的人,时间长了以后这个团队人心不齐,就散了。家庭里也是,如果家庭里都是各自为政,谁也不管谁,家里没有一个操心的人,这个家就不能维持。操心的人往往是一个关系的纽带,更多是一种情感关系的纽带。比如办公室主任也是操心的人,他凝聚上级与下级,以及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是自我肯定。操心的人通过操心的过程,满足自我的存在感,获得自我的肯定。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他人认同自己,都渴望通过他人来自我肯定,可是有一些人就不做事,他有没有价值呢?操心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操心是和“多管闲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多管闲事是有一种社会责任感,操心是有一种团队的和重要他人的亲密关系的使命感。这两个层次不一样。
怎样做能使操心的人不那么辛苦?既然说想要摆脱,就说明她有点累了。操心的人本质是想通过操心实现目标的达成。通过操心,看到家庭的和谐,看到我爱的人的发展,看到我的价值,通过操心来实现这些。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我有点累了,我现在想做自己。往往女人在结婚之后操心十几年,任劳任怨,孩子大了,她会有点“醒悟”,突然发现有点累,没有完全做自己。
这个累有几个意思,一是发现没有完全做自己;二是想改变这种生活模式,不想一成不变地这样生活;三是稍稍怀疑,这样过下去,值不值得?我要变,怎么变呢?变轨道,变模式。原来做人模式,总是替人操心的,现在要建立一种不操那么多心的模式,比如,以前总替我儿子操心,现在还操他的心,其实不光是我不愿意了,儿子也不愿意了,说我老是管着那个熊孙子,媳妇已经跟我发生冲突了。这个时候,实际上你操心的历史意义已经不一定有了。
那你为什么不变呢?要想变,你就要建立自己的模式,这个模式就是新的轨道,就是要变轨。就好像我们原来没有钱,我们要赚钱就会幸福,现在我有了钱了,我还不那么幸福,我这个时候要变轨,不光要追求钱还要追求精神上的。我要学习,我要进入一苇渡心科普教室学习,我就不能光挣钱了,对不对?是这个意思吧。好,我现在学习了,还想有更高的精神世界,那么就要怎么样?我就要去助人,我要更有意义和价值,要让这个世界因为我的存在而有价值,这就要变轨嘛,很多人就是变轨变不过来,这个叫什么呢?叫做变轨道的青黄不接时间,原来的我放不下,我总以为离了我不行。
“哎呀老公呀,你明天穿什么衣服?”“ 哎,不用你操心了!”
“哎,儿子呀明天你上班了?”“不用你操心,我媳妇操心了!”
“孙子啊,有零食吗?”“有,我妈妈管,好了!”
如果这个时候你还不变轨道,那么你会怎么样?有一点觉得,这个时候的操心和原来的操心,付出的精力是一样的,但是原来的价值感却没有了!是不是?所以这个时候你要变轨。
变轨的第一步:放下。有些你要澄清,不是你的,你就要放下了。比如说原来儿子是你的,现在儿子还是你的,但是又不是你的啦。为什么呢?他是他儿子的爸爸,是他妻子的丈夫,他已经不完全是你的啦!这个时候你就要放下,放下旧有的一些东西。我们看到好多人是这样的,一边操着心,一边难受着,还一边放不下。那只能送你两个字——活该!其实还是自己没有变轨道。对不对?所以你要把关注点放下,放下过去的一些东西。
放下之后,关注点回归,回归到自己的身上,回归到自己的自我的实现、自我的价值、自我的快乐。比如原来我一直做饭,现在偶尔做一顿饭。原来我老跟人说你这样你那样,我现在不说了,我跟自己说:“哎,我要去买个衣服,我去逛街,我看看我去穿件什么衣服。”对不对?回归,开发新的生活模式和状态。其实,操心没有问题,问题是到了一定阶段,要把操心的重点,要进行变化、变革。
第二个,启动变轨模式。这个时间短则一年半载,长则三五年十来年,变不过来。有的人就一辈子变不过来,一直痛并操心着,就这么一辈子了。我今天举例子更多讲的是女性。其实,所有的人都一样。比如说你原来穷,你就把很多的精力放到去挣钱上。现在你不穷了,可以过新的生活了,但是你在内心里还是认为穷,于是每天还是像陀螺一样的转,还觉得自己要饿死似的。其实就是没有变回来,这就是说没有新的生活。
第三个,要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新的生活就是把一部分精力放到自我的快乐上面,把一部分放在精神的追求上面,把一部分放在利他、社会价值实现上面。要不断的告诉自己,你不操心,也坏不到哪里去。现在不干活,你也饿不死。没有你,他们也不会发展不好。我应该把关注点放在我身上,我要爱我自己。对不对?所以操心的命的背后是我累呀,累的背后是什么呢?是还在继续干,但是得不到价值体现,所以要寻找新的价值点。
比如说我个人,原来做心理咨询,是为了给自己找职业的出路,能够赚钱养家糊口。我干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发现我不能只是做一名心理咨询师,我要做一名心理学者,于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专业上面,要去做学术性的探讨。再过一段时间,我发现我不能只是会做就行,我要为这个行业做一些事情,于是我就要培养一些人才,这就是不断地再变轨。不然的话,大家想,我还像原来那样地干,我自己都累啦,不用别人说了,都没意思啦。是不是?所以即便是我一直做咨询个案,做下去,我一定也要找到一种新价值点的体现。就是价值的体现一定要变。所以这实际上是为自己的幸福和人生意义找出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在不同的阶段,每一个人都需要为自己人生的幸福和意义,找到新的根据地和出口。找到根据地,找到出口,要比摆脱操心的命更重要。因为你找到了,你自然就摆脱了。你找不到,你想摆脱也摆脱不了,对吧?这就是我对这个话题的一个解读,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