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抑郁症到底可以让人多痛苦?

(2018-04-16 16:00:00)
标签:

教育

社会

心理学

心理学网校

分类: 心理学堂

抑郁症病人或者患者到底有多么痛苦?或者抑郁症可以让人有多痛苦?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有多痛苦。我们无论怎么去想,我们无论怎么去设身处地,怎么去共情,我们都不能够真正地体会到抑郁症病人内心的痛苦。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们外部的人都是一种假设。

介于这样的一种现象,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尽量通过科学的心理学知识,以最高级别的设身处地,去了解他们的症状,以及症状背后的动机和意义;我们不知道他们多痛苦,但是我们知道他们是非常痛苦的。我们去接受他们所表现的思维、语言和生活中的行为。我们能够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和接纳。有一些抑郁症患者的家属说:“我们应该怎么做?”我想,我们能做的就这两个方向。

我们不能够体会到他们真正的痛苦,我们就要相信他们是非常痛苦的,他们的痛苦是我们感受不到的。所以,我们就要接纳他们因为痛苦而表现出来的所有的行为。而不是对他们的否定,甚至是对他们的不接纳和讥讽。这就是我们能做到的一点。

同时我们也要去学习这方面的科学知识,然后更多地从专业上、从科学上、从真正的原理上面去了解和理解他们。因为毕竟抑郁症是一种被“掉进万丈深渊里面”的状态。

大家知道那个爬雪山过草地。红军长征的时候爬雪山过草地,有的人最害怕的就是一脚踩空了,踩到那个浮草上面,底下实际上是那种沼泽,掉下去之后就再上不来了。抑郁症病人他们就是那种状态,他一点一点的往下边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 “无能为力”或者是“无法自拔”。

这种无能为力,他眼睁睁地看着他自己陷下去。他对自己无能为力,而且是无法自拔,无法自己把自己救上来。所以说,他们是非常痛苦的。而这种痛苦,不是说被砍了一刀那种痛,被打了一棍那种痛,不是失去了一些东西。它不是突如其来的痛,它是一种挥不去的那种湿漉漉的、压抑的、悲伤的、悲观的状态。

所以,它的痛苦就类似于“零刀子割肉”。你能感受到一刀一刀割到自己的身上,把那个肉给割去了。但是你又不会死,你甚至也不会痛。真正的痛是不可怕的,最怕的是什么?最怕的是不痛了,麻木了。而你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又改变不了。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生不可怕,死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什么呢?就是“生不如死”。或者“生也不得,死也不得”。这就是抑郁症它的痛苦的最核心的地方。

那么,抑郁症到底可以让人有多痛苦呢?我们要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去谈。我想从抑郁症发展的几个阶段,去看它每个阶段的痛苦的程度和特点以便我们更加地了解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病人)的心理历程和心理的痛苦水平。

第一个阶段就是无力感

就是我们刚才说的无能为力——无力感。可以说在现实生活当中,每一个人多多少少都会在某一个当下感受到无力感。为什么呢?因为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生活是向前的,人生也是向前的,向前走的路上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如意。

你遇到了障碍,遇到了困难,又找不到好的办法去解决,你还不能够逃避,不能不往前走,不能够不面对。可是,你面对不了,却又不得不面对,这时候就会产生无力感。

比如说,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男人,看着年迈的母亲、父亲,看着年幼的孩子,再看看自己很少的那一份工资,以及随时都有可能被裁员的风险,这时候自己就会有无力感。前几天某企业的一位高管,被裁员辞退,然后就跳楼了。这一位员工是一位技术高管,他身上背着几百万元的房贷(因为他有两套房子),属于中产者,是技术高端人才。当他被辞退的时候,他突然感觉到无力感,就像身体掉入到沼泽地里一样,自己拔不出来了,在思想上他想不开了,所以就发生了这种恶性事件。

生活不如意十有八九,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现实中有无力感。无力感的外部表现,听到一个人“唉!”的一声叹息,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这些困难你还不得不面对,你又面对不了,在你的心里边中就会产生了不良的情绪和压力。于是,人就表现出唉声叹气。有时候我也会产生无力感,周围人就会问“韦老师,这两天为什么总是叹气?”我说“没有啊!”这样的表现很多时候自己是不知道的,当回过头来看确实有。为什么叹气?就是因为有些事情自己解决不了。

比如说一个农村的家庭妇女,她的丈夫游手好闲、赌博、乱来、又好吃懒做,并且不疼爱她,回来就酗酒,打她一顿。她回到娘家去和娘家人说,爸爸妈妈只会说,这是你选择的,你不能够不面对,所以她不得不面对。她看着年幼的儿女,又不能够放弃自己的生命,不能逃离自己的责任,但是自己又明显感觉到自己承受不住了,快要被瓦解了。所以她长期陷入在无力感当中,这就是无力感。

无力感的人还是选择一次一次的冲锋,继续向前。但每一次向前冲,都会感觉到受伤一次,受挫一次。所以,他一次一次的无力感袭上心头,说明他还在对抗,说明他并没有逃避,这就是无力感。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很多人都会感觉到无力感。超越过去了,就超越了一个障碍。

在无力感这个阶段也有几种不同。我们每个人因为过去受到的教育不一样,人格特质不一样,气质类型不一样,所以做出来的选择行为方式和行为类型也不一样。

比如说性格懦弱的人,面对这种“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的时候,就会选择逃避,当鸵鸟,掩耳盗铃。一些不服气的人,性格比较倔强的人,就要往前干到底,遇到了现实当中的困难、困境、障碍的时候,就会发生冲突。所以那些恶性的事件,冲突当中发生了恶性事件的人往往是这些人。还有一类人是圆滑的,选择避开。他心里边压抑,心里骂了你千百遍,表面还是和你笑着说话。

这三种方式显然都不行,都没有真正的过去,最终没有解决问题。有没有更好的,更高级的方式?有升华的方式,在面对生活的困难、困境的时候,我们有一句话解读幽默。幽默是什么?幽默是微笑着和自己的命运和解。

比如说家里面有一个泼妇老婆,还有不听话的儿女,自己还要面对发展不怎么好的职业,环境还很差。他却成天笑呵呵的,很少给别人谈他真正的心事,一说话的时候就是很幽默,很风趣的。别人都愿意和他相处,只有和他很好的老朋友,在深夜喝二两酒的时候才会流着眼泪说自己的心酸事。大多时候你都看见他很好。这个幽默的人是招人喜欢的人,他其实在用幽默的方式化解了他生活中的阻碍和困境,他和自己的命运和解了。

当然还有更高级的方式,就是一直不放弃,寻找方法,最后突破了。一次一次突破了的人就是成功人士,不光是事业上成功、外部环境的改变,从心理上也是越来越有信心、心理资本越来越强,所以就会走向人格高贵、健全,事业发展比较好,做学问有独立的人格和科学的素养,做企业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做政府的公务人员、管理人员,也是一个有着人格、有着方法的高贵的人。他不会去同流合污,不会去贪污受贿。他会是一个很不错的政治人物。

所以大家来看,突破出来的人是很少的,大多数人都会用逃避、对抗、和解这样的方式去做。无力感时间长了以后,如果没有很好的化解,就会上升到第二个阶段。长期处于无力感,整天唉声叹气,做事从来不顺利,时间长了以后你会受不了的。

第二个阶段就是倦怠感

我们通常说的是职业倦怠感。倦怠包含了人的一种心理的状态,心境的状态。不只是指职业倦怠,职业倦怠的人在生活当中也是一样会产生倦怠的。什么是倦怠呢?最科学的和它最近的一个词是懈怠。

比如我刚才提到的一个司机,虽然前方被堵着了,但是他依然还盯着前方,想着要继续,往前突破。但是等过一千次之后,在这条堵车的路上开了一年之后,这个时候就会懈怠了。所以方向盘也不顾了,眼睛也不瞪着了。有人问他:咱们怎么还不走?他头也不看你,眼睛也不眨一下。如果你到一个超市里买东西,你看到一个服务员。你问她的时候,她头也不抬,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这个人就存在职业倦怠。如果在生活当中,我们遇到了一个人,你跟他说话,你看他头也不抬,无精打采的样子,他就是倦怠。

现在的人是对事物不反应了或者反应不快速了,因为他已经有点放弃。请注意,倦怠,是对前进的一种放弃状态,所以它是一种懈怠。这种放弃并不是完全放弃,只是说他没有那么积极了,他是消极的。倦怠的人就是被动接受的人。

在教学中,一个倦怠的老师就会对学生说:你们要学就学,你们又不是给我学。几个十几个考不上跟我也没关系,反正我尽了我的责任就是了。这种表现就是倦怠。现实当中的家人,如果倦怠了也是这样的。混一天是一天,一年就这样过去。就是他不再积极的追求了,不再积极的去掌控了。

倦怠的人有没有痛苦?他也有痛苦。他也是一种不接受自己的状态。倦怠的人并不麻木,如果被批评了,他会跟你吵架的,他会生气的。倦怠并不是说他心死了,他没有麻木,只是他面对不能应付的事情的一种策略。这种策略时间长了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但是并没有完全的麻木。最痛苦的是,我感受不到我的痛苦了,如果我彻底绝望了,如果我不抱希望了,如果我真正的悲观了,这种时候就上升到第三个阶段了。

第三个阶段就是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经济心理学一个很专业的术语。是美国的心理学家赛里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来的。他用狗做了一项经典的实验。起初他是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那个蜂音器一响,对狗进行难以承受的电击。这个狗关在笼子里逃也逃不了这个电击,跑也跑不掉。多次的实验之后,又采取只让蜂音器响,不给电击,在给电击之前,打开了笼子,此时狗不但不跑,而且还没有等电击电到它身上,它就先倒在地上了,边倒在地上边开始呻吟和颤抖,像跟电击过一样的。本来可以主动的逃跑的,却绝望地等待着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也就是说,当我们倦怠久了,我们面对现实的困难,真的无能为力。我们就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我们身边好多这样的人,他来问你问题,比如你的朋友,他在婚姻中遇到困难,问你他要不要离婚。然后你就给他分析,说了半天。一个晚上你说的所有的理由,他都给反驳掉了。你给他积极的建议,在他那里都没有效果。这个人就是习得性无助的人。他有“做不到,没有办法”,这样的观点。最后你发现拿他没有办法,他已经在长期的生活中学习到了“无论我怎么做,我都不可能改变,无论我怎么去努力,都不可能改变现实”这样一种核心的观念。这种观念深深的植入的他的思想和人格里面。就像那只狗一样的:它已经坚定地相信,它不可能改变命运了。说白了,就是它绝望了,它完全地放弃了。

这就是习得性无助,这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不是很悲观,他的名字就是悲观,他的状态就是悲观绝望,彻底的麻木。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有,非常多。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要面对每天的生活,时间长了以后,他的心境就低落下来了。当他的心境低落下

来的时候,这样的一种状态就叫抑郁,就是他抑郁了。

大家看,第一各阶段他非常痛苦,但是不放弃,无力感;第二个阶段他非常痛苦,假装放弃,他就不痛苦了;第三个阶段他完全放弃,绝望了,这个时候他痛苦了,但是,他是真正痛苦的人,他不知道自己痛苦。

第四个阶段,长期处在抑郁当中,又开始痛苦了

就是整个过程都是痛苦的。这个时候抑郁状态伴随着什么呢?又开始有情绪了——沮丧,悲凉。大家请注意看:丧失,就是什么东西我都没有了。所以到了抑郁状态,抑郁状态如果维持一个月以上,一定会转变成为抑郁症的。抑郁状态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身体的机能、自己的心理、自己的外部的变化恢复回来的。所以,如果没有恢复回来,他就是抑郁症了。也就是说,抑郁的状态是可以自行的恢复的。

第五个阶段,抑郁症状态,就不太可能恢复,而是需要治疗了

需要心理、生理和社会三个维度的治疗。所以,抑郁症是怎么炼成的?抑郁症是经过这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他痛不痛苦?每个阶段他都非常痛苦,有时候知道自己是非常痛苦的,有时候是不接受痛苦的,有时候又假装不痛苦的,有时候又完全认为不痛苦的,实际上自己是很痛苦的。

所以各位,你身边如果有抑郁症的人,不要拖着,就是去看病,就是要吃药,因为他随时都会发生危险。他上午的心境跟下午的心境都会不一样,不要赌,不能拿生命开玩笑的。带他去看病,先吃药稳定情绪再说呀。因为他已经发生精神和生物性的病变啦。

外部的人不知道他有多痛苦,他已经经历了九死一生。需不需要住院那需要医生说,医生给他看完之后,通过临床的访谈,通过询问观察,通过心理测量,科学的方式,最后医生建议他住院就要住院啊!我们在这里只是学习和自我康复,属于社会心理的这个方面的帮助,而真正的问题是要解决的。

抑郁症到底会让人有多痛苦,我们只能用一句话回答:非常之痛苦!痛苦到我们想不到,痛苦到六个阶段有六个不同的痛苦。所以,他们是值得我们同情的,是需要我们帮助的,是需要我们爱护的。是需要我们用学的视角,真对待。今天我们的腿,伤了化脓了,晚一天去,不要紧。但是心理上晚一天去会更糟糕,尤其是抑郁症,晚一天去,命都没有了——他自杀了!

好了,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相关的人,同时我也希望心理学志愿者、心理咨询工作者、心理教育工作者以及帮助他人的人,我们要在理念上了解,在科学的原理方面要去理解,要在技术方法上去思考,也要有一种恰当的人文和心理方式去对待。谢谢大家!


抑郁症到底可以让人多痛苦?

本文作者:韦志中教授

本文均为原创,未经许可不得私自转载或大段引用用于商业用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