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经常被欺负的人,长大后会有什么心理创伤吗?
标签:
健康教育心理学心理学网校杂谈 |
分类: 心理学堂 |
首先,我们要谈谈小时候为什么经常被欺负?欺负你,对方会达到什么效果?对方往往利用外部的伤害行为把你的心理击垮,把你心理上的意志打掉。
比如说在一个班里面,几个同学欺负一个同学,其实他们是为了让这个同学服气他们、怕他们。或者是跟着他们去做他们意志上的事情。总的来说,他们表面上是通过拳头,或者是孤立你等冷暴力,不管他们运用什么样的欺负手段,都是发自于一种犯罪心理。其实是为了把你的意志给打掉,让你从心理上就范,放下自我和自尊。
有了前面的探讨,我们就可以尝试性地回答这个问题了:小时候被欺负的孩子长大后是不是带着心理创伤,或者说小时候被欺负的孩子会不会全部都造成心理创伤?
如果那个小孩被别人欺负,他的意志被别人打掉了,说白了就是他被别人打服气了,打怕了,他接受了那个苦逼的状态,那么说明他受到了外部的影响,别人欺负他的目的就达到了,那么他就会产生多种心理上的创伤,或者不良后果。
比如说他也是一个暴力者,软的欺,硬的怕,见到强大的,他就讨好、逃避、乖巧顺从,见到弱小的,他就去欺负。那么,这是不是他小时候被欺负,长大后造成的心理创伤呢?当然算是心理创伤的一种体现了,因为它已经变成了一种行为,这种行为是因为价值观等综合性格做出来的。
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怕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一听到这个人就害怕、逃避、自卑。真正被打怕,意志被打掉的人,可能会有创伤。那是小时候被欺负,长大后造成心理创伤的一种表现。
会不会有天天被挨打,并没有从心里面服气?有!我们说那是自由。自由是什么?自由就是你把我的头砍掉,我依然有不服气的资格,这就是自由,是最高意志。小时候被别人欺负,这里包括各种原因,有家庭的、学校的、教育的等各种原因,但是他从心理上并没有被打垮。所以说,我们不能仅从“小时候被欺负”这种外部行为就判断他长大后会造成心理创伤。
大多数可都会造成这样那样的结果,程度不同,表现形式也不一样,但是也有一些不但意志没有被打掉,反而越挫越勇。比如我们古今中外很多的成功人士、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等大人物,都是这种表现。
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叫《创伤是第一生产力》。文章中谈到“不好的东西”不一定就把它拿走,它同时也会有好处的,所以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是:外部的创伤行为,并不一定全部会造成心理上的创伤。是否造成创伤是由外部的文化环境、自我的体验和认知来决定。
http://p3.pstatp.com/large/50ec00015b6b25233e73
比如说,我小时候在电影院里看电影,被一个和我差不多的小孩(我不太喜欢他,他也不太喜欢我)踩到我的脚,旁边比我大几岁的人就会说:“他怎么能踩你的脚,你揍他。”然后我就上去把那个小孩子揍了一顿。现在想起那件事情,如果你不觉着他踩你的脚有问题,他说了一句对不起就可以了。但是周围的环境,大家都认为你被别人踩到脚了,你竟然不还回去,你太窝囊——这让我也产生了这种感觉,所以我就跟他打起来了。
其实和他打起来这件事情,主要原因并不是他踩到了我的脚。我觉着他踩到我的脚这只是第一个因素,第一个因素并不一定能造成最后的结果。第二个因素就是别人认为我被踩到脚了,我应该反击。当我感受到别人认为我被踩到脚我应该反击的时候,我就是受到了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不是那个事件的影响。
就像我之前讲的那个故事。一个小女孩被性侵了,她并没想到自杀。而是回
家和妈妈说这件事,结果妈妈说:“你还有脸回来?你把脸都给我们丢尽了。”然后这个小女孩儿就自杀了。
在超市里面闲逛的兄弟两个,被怀疑偷东西,被搜身,并且挨了一顿骂,回
家和妈妈说,妈妈又把他们两个说了一顿,兄弟两个就从楼上跳了下来。杀死这两个孩子的都不是第一个偷东西的因素,而是第二个因素,就是文化。
所以,我们做什么事有时候并不可怕,遇到什么困难也并不可怕。接下来外部的文化因素的导向是非常可怕的。很多时候,影响事情走向的是周围的环境,这个环境就是文化。大家都这样认为的时候,有些人就被逼死了。
比如说有个人生意破产了,如果周围的人认为破产了你还可以从头再来,大家可能会接受你的。如果周围的人给他的一种感觉是你活着已经没有用了,周围的不良环境最终会导致他自杀。不要小看周围的这种感觉文化,它会杀死人的,很多人是被周围的环境给杀死的。
所以说,小时候被打、被欺负,如果说周围的人也不觉得这是个问题,你自己从内心里边也会觉得不是问题。
第二个因素,是自我的体验和认知。我并不觉得我被你们欺负了,只不过是我现在还打不过你们而已,我并不愚蠢,也不窝囊,我也不是你们说的笨蛋,我不服,这就是自我的体验和认知,外部的文化环境和内部的体验认知,决定了小时候被欺负,长大以后会不会有心理创伤。
我今天给大家这样说,其实还是试图给大家说明白,一个人的心理经历了一些不良的事情,他们最终产生什么样的心理人格,会不会造成心理创伤,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人格的个性弹力和张力是很强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不是经历的所有的困难和挫折都是不好的,有的可以转换成生产力。
第三个因素,我也想说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不可能人人都处在一个群体里的优势地位,有的可能是优势地位,有的可能是弱势地位,但最终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外部环境,适合自己的位置,把自己安放好,既不侵犯别人也不会被别人侵犯到,这个就是社会化。
今天之所以有很多青少年心理有问题,因为他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没有学会安放自我。我们今天的心理教育和心理治疗主要指向了那个问题的发生,并不是对过程进行一个反思和检查,甚至优化。一个小孩被欺负了,他选择求助、求饶,那也不见得是错的;一个小孩被欺负了他选择勇敢的战斗,也不见得一定是错的;一个小孩儿被欺负了,他选择忍受,也不见得是错的。
莫言先生在他的故事里讲到,他小时候也是被别人欺负的,但是他通过的是忍让的方式,这样做没有问题。所以每一种方式都是它的社会化,我们今天的家长和社会都会说你忍让是不对的,你不吭声是不对的,你应该把他打回去,或者报告老师等等。社会化是很复杂的,人在生下来之后都要在社会中得到属于自己的社会化方式。在办公室里有人喜欢实干,有人喜欢讨巧,有人喜欢打小报告,有人喜欢搞小团伙,有人喜欢自己独来独往,这就是在社会化当中形成的,没有对错之分。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