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韦志中:心理学工作者的个人发展

(2017-02-23 22:00:37)
标签:

心理学

心理学网校

分类: 心理学堂
原创 2017-02-17 韦志中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Dxz7eBF4c3zTGpCiczeJDFdwj4gW5e6A5yyhD8jibH5RxGiaKviahap9apTiaPvKp8lW2cxVGntFMpmaGv6ky42491A/0?wx_fmt=png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Dxz7eBF4c3zPpB71CCHd4LSQlricYjnhKGeddmFNO5YicqyiaiakOdB7QMXZdS5p6jOfo34eRicZK0IcbHDjFtQVAlg/0?wx_fmt=jpeg


 

最近这段时间,我接触到很多我们网校的学员。学员们都在关心一个话题:“我们学心理学怎样学得更快、更好?怎样学得更有效?有没有捷径可走?还有我们学完之后怎么样去发展?”

 

这就涉及到职业发展的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一门课程给大家。 2017年我们韦志中心理学网校一定要做一门这样的课程《心理机构的经营与发展》。这门课也同时包括了心理学工作者个人的成长,怎么样去做心理学工作?怎么样成为一名好的心理学工作者?

 

我们学习心理学不能总是花钱投入,我们如何把我们学的东西应用起来,关键就看能不能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做一些实践。

 

今天就结合我个人心理咨询职业的发展过程,与大家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我的心理学职业发展之路

https://mmbiz.qlogo.cn/mmbiz_gif/Dxz7eBF4c3y4DtPOSaibaJY363nGBzbniaC3lJqKQllWAicBIn3OcQNs5d3Gk9NwTT2iciakESAaGjKIicHsGn2zdkGA/0?wx_fmt=gif


 

大家知道考心理咨询师需要有几个背景:医生背景、心理学背景,因为我不是心理学科班出身,也不是医生,我都不是,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取了二级心理咨询师。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Dxz7eBF4c3y4DtPOSaibaJY363nGBzbniaJ9bRX9aYkFH7j0DJKUFiciaz3vqaAvHPgibJ3N2xGxdhViamYoBgnWwbtw/0?wx_fmt=jpeg方向选择:扬长避短

 


关键词:婚姻



 

一开始做个体心理咨询,别人都有一个服务方向。我在想,我有什么方向呢?我看到在生活中,我有自己婚姻情感经营的经验,于是我就把我的心理学方向锁定为婚姻辅导了。虽然我不是心理学科班出身的,但是我可以把原来我自己的经验和我所从事的心理咨询方向结合起来。而且大家知道广州做心理咨询,想要解决婚姻方面问题的人还是很多的,所以我个人就选择了做婚姻情感咨询、做性心理方面的咨询。

 

当时我在广州“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他们请我去做中心主任,其他老师有的是心理学科班出身的心理学硕士,他们做疑难杂症的比较多,有的做神经症治疗,有的做行为认知,有的做青少年咨询,也有的做成年人职业规划。我想我就做婚姻咨询,因为相对来讲,婚姻咨询是经验部分和科学技术部分结合起来比较好的,有时候完全的科学技术不一定能解决,反而经验能解决。

 

这就是说,我开始做个案咨询的时候,就已经把自己的长处放了进去。大家知道:我18岁就结婚了,19岁就有小孩了。实际上,我婚姻的经营经验要比很多人强。运用这一点,再加上我一个朋友黄老师的建议:做婚姻咨询一定要做性心理咨询,于是我就向这个方向去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我加入中国性学会

 

当时广州的心理咨询个案收费是300元/小时,我专注只做婚姻咨询,长期写一些婚姻的案例放在我们当时的网站或论坛上。在这样的背景下,我的个案就真的比较多,因为我坚持一点,那就是自己要扬长避短。


关键词:团体


接下来我就在思索,怎么样让自己变得更专业呢?那就需要寻找方向去学习。

 

做了一段时间的婚姻个案咨询之后,我发现我的性格中有愿意在众人面前去表现的成分,当时我自己参与和负责了五、六个沙龙,在做沙龙主持这种集体性的活动时,我就找到一种感觉,我觉得我应该是属于团体的。 

 

我记得当时薇薇安心理咨询”创办的时候,于东辉老师和臧海龙医生我们三个人在一起有一次谈话,谈到将来打算学什么,有什么方向?每个人都要有自己一个主攻的专业技术,他们其中一个说我要学精神分析;另一个就说要学心理剧,当时我就想那我做团体好了,我一定要树立自己的一个专业旗帜。

 

我为什么要去做团体呢?我其实当时是有一个“小算盘”,有一个侥幸心理的。我跟他们算了一笔账。我说如果要是做个体的话,中国大陆有一大批个体心理咨询专家,排到前100名根本轮不到我。就是说这些人他们都很年轻很有能力,比如说像精神分析学派曾奇峰,施琪嘉、李小龙、李孟潮等,还有“医院派”背景出来的精神分析的心理治疗师。


我当时是出于职业发展的角度考虑:怎么样快一点赚到钱能够养家糊口,就是这么简单。所以我就想我不能像他们一样去玩心理学,我必须要让心理学尽快地养活我。做个体咨询,无论你多么厉害,前面人太多,你根本就没有机会,我讲这个话太直白。


我做团体则不同,在国内前面只是樊富珉老师。十几年前团体心理咨询在国内来说,欧文亚龙团体还没有进来,只是有他的一本书《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我选团体就意味着,在团体心理咨询方面,如果需要有100个心理专家排在前面的话,只要我努力,我很快就可以排在前10名了。

 

我去报樊富珉老师的团体班,是北京纽瀚斯公司开的团体心理咨询培训班。第一届我们的同学有80多个,大部分学生来自大学和医院。


大学和医院的人他们本身就有一个铁饭碗,他会和我一样为了生存去做吗?他们学习没有我那么狠。别人会说:“韦志中比较胆大一点。”我想说:“不是我胆大,是我后面有我的家人和孩子等着我开饭。”


所以我学完回来的第三天,我就组织开了一个团体沙龙,很多人来参加。他们说:“哎呀,韦老师,你这个主意很棒!”于是就准备策划开华南地区第一届团体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在2006612日开班。


从那时开始,我就走上了团体道路。今天看起来,当初这个选择是对的。

 

2011年,我在第五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上,讲的就是个体团体发展,类似今天的主题《心理工作者的发展之路(个体与团体)》,在别人都在想着搞定一个人的时候,我就想着搞定一群人。

 

在那一次大会上发言时,我问他们:“在座的各位有没有赚到钱呢?”结果都没有人回答。我问这个问题,其实我知道大家都没有赚到钱,这已经是五六年前的事了。

 

为什么没有赚到钱?我来做一个解读。心理学行业100场的培训咨询师的工作坊有90场都在教你怎么样治疗一个人,可是社会上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有90场都是通过团体而不是个体。言下之意,你在那里等个案,是很难等到的,你如果会做团体、会讲课,就可以到企业、到单位去讲课。

 

我记得很清楚,第一堂课人家给我一千块钱,从那时候开始,后面就两千块钱、四千块钱、五千块钱,最多的时候我收过3万块钱。那次是炎黄健康传媒的HR请我去讲课,因为他们总公司要上市了,把全国的总经理、经理都叫过来,开一个上市之前的动员会,需要请一个老师动员一下,也就是团体训练,两个小时我就赚了3万块钱。那时对我来说,我就觉得很多很多啦。


关键词:转身


从一开始,我扬长避短,开始做婚姻心理咨询,那时候还有很多人找我咨询性心理方面的问题。我跟很多咨询师说,你们为什么不能赚到钱呢?

 

我当时做心理咨询的时候,一天七八个小时的个案,2005、2006年的时候收费标准是500/小时,到2007年是800/小时。那个时候我的个案一天做七八个小时。


很多人认为说韦志中赚钱是靠培训而不是靠咨询的,错!我赚到的第一套房子,就是我靠咨询挣的。

 

当时我的小孩要上学,上的是一个收费比较高的学校,我只拿3000元的底薪,50%的咨询个案的提成。我自己出来开机构的时候,没有一分钱,我的一个兄弟赞助我一台手提电脑和15000元,这15000块钱我用来租房子,交了3个月的房租,这一台手提电脑是我唯一的办公设备。

 

一个助手从薇薇安跟我一起出来,他叫谢恒,是我的第一个助理。他跟我说:“人家都支持你,我也支持你,我三个月不要工资。”我们就开了自己的机构,当月就营利4000块钱。

 

为什么?因为我有个案咨询啊!所以大家不要以为我不是做个案的,我恰恰原来是做个案的。我做个案之后,把我之前欠的债还清,又跟我哥借十万块钱,我自己口袋也有十几万块钱,在青岛开发区买房子交了首付。


靠咨询我养活一家大小,而且还买了房,这是我的真实写照。所以我讲心理机构的发展,我认为我还是有资格的,因为我从借了15000块钱到开了机构,第一个月就盈利千块钱,我的助理谢恒的工资我一样每个月都发给他了,一年之后机构的运作就完全展开了。


这中间有很多的故事,今天时间关系就不能给大家完全地谈了。我在课程上面会把我自己的这些故事讲给大家听的,我真是掏心掏肺地给大家讲这个事情几。个转身决定我的职业发展:

 

第一个转身就是:我从原来不是学心理学的做了心理学,恰好又找到了大家都喜欢去咨询的方向:婚姻、爱情咨询、性心理咨询。这一方面我虽然不科学,但是有经验,一方面学习科学知识和技术,一方面把我的经验用进来,职业生涯就完全做开了 

 

第二个转身是:从个体转向团体;

 

第三个转身是从心理学工作者、教育者、咨询者转变向培训者。我想把我的经验交给别人,2006年开了工作坊之后,就在很多地方开工作坊,因为那个时候,社会上开工作坊的人还很少,就一些大师在开工作坊,相对来说,我收费就会便宜一些。20062012年,我每年有一百天到一百五十天在全国各地开工作坊,这期间我就转向去“教”。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Dxz7eBF4c3y4DtPOSaibaJY363nGBzbniaJ9bRX9aYkFH7j0DJKUFiciaz3vqaAvHPgibJ3N2xGxdhViamYoBgnWwbtw/0?wx_fmt=jpeg心理定位:心理学者


 

我的身份是什么时候改写的呢?2009年。原来叫心理咨询师韦志中,后来我不愿叫心理咨询师了

 

因为以前一个学员问我:韦老师,你有心理咨询师证书吗?我说:有啊!”


他又问:“那你是几级?” 我说:你不要问了,你问这个几级说明你是初级,真正在一个行业做的人哪有问几级的道理呢?”

 

你到底是几级?”  我说:我是二级。”

 

哎呀,我的邻居二狗也刚考了二级” 我当时就说:!”

 

其实二狗考二级跟我有什么关系?但这就是真实发生的,所以当时我就把二级心理咨询师叫作二狗,三级心理咨询师就叫三娃或是三毛

 

后来我想过,如果不能和别人区分开怎么办?我不能自称心理专家,也更不能称心理学家,所以想来想去,我就叫心理学者韦志中

 

心理学者对自己的定位很重要,定位“心理学者”。往高看,提升上去了是一个学者;下来了,低低在下面,是心理学工作者;所以这个定位可上可下。

 

如果有人说:韦志中,你为什么自称心理学者啊?我是心理学工作者,难道不让我这样叫吗?

 

如果有人说:你是一个心理学工作者”对,我是一个心理学者。


我把自己要求为一名心理学者的时候,我其实就开始搞研究了。2007年我着手我的第一本书的写作,2008年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第一本专业著作本会团队心理咨询实践》。

 

为什么要出一本书呢?我出书的时候,是20082007年签订协议,2008年出书。这本书是我自己自费的书。也是目前我的书里面唯一一本掏钱给出版社,让出版社给我印刷的书。

 

因为你从来没有写过书,然后你要出版书,别人凭什么帮你出版呢?所以就要让你自己花钱出版,我花了多少钱呢?45000,这个数字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我全部的家底拿出来,存款就50000块钱,我就拿了45000去投资,而且印出来的三千册书基本上是我送出去的。

 

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声音,为什么要叫《本会团体》呢?本土会心团体,就要一个自己的牌子。今天我们说,做人要擦亮自己一块招牌,那么做事情也要有自己的主张,做心理也要有自己的心理定位。

 

在这样的几次转型当中,我慢慢地从钻研问题模式起步,从个体转向团体,从心理教育和咨询又转向做一个老师,做一个研究者。成为研究者后,我就开始出第二本、第三本、第四本、第五本书一直到现在第十五本书。

 

在这个过程,我开始发表论文。发表论文,第一不是为了评职称,第二也不是为了去获得科技奖,但是为什么我要做研究?因为我是心理科学工作者。

 

别人说你是江湖派他是学院派。谁是派?谁都没有派。我的老师钟年说:其实心理学就是一派——科学派无论你是在社会做应用还是高校里做学术,其实只要你是科学的思维,你一定就是一个合格心理学工作者所以我发表了四十多篇论文,做了几十个课题参与。

 

一个社会上搞心理咨询应用的人,最初也不是科班出身的,为什么要做这个呢?为什么出书?为什么搞课题?为什么参加学术交流?参加心理学术会议干嘛?可是我要去,因为我是心理科学工作者。

 

但是我又发现很多的心理学工作者不重视科学研究。举一个例子,我在济南参加第十二届中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在济南山东师范大学,当时有一个学员参加过我的工作坊,开车给我送资料,送到院子里,


我说:这里有很多会场,他们都不要钱了,不要门票了,你现在就可以进去了,很多的学者在做报告

 

韦老师,我听他们讲课?他们听我讲还差不多一边跟我说拜拜”一边开车门就走了。对我很尊敬,可是他对心理学却不尊敬。当我看到这种反应的时候,我真的觉得又可笑又可悲。


可笑的地方是什么呢?我内心里有点坏坏的开心,假如心理学界里面的心理咨询师是这样的人,我韦志中不出头才怪?因为他们没有开放的思维。可悲的是,如果我们心理咨询师行业是带着这样狭隘的心态怎么能行呢?


所以大家看到从2016开始2016年因为网校我一直在录课。我之前那几年一直在各个学术会议上:华人心理学大会、心理学技术论坛、中国心理学会年会、社会心理学的会议以及积极心理学会议等等。第三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我交了四篇论文全部通过,都要做报告。

 

马上今年八月,第四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我还要交论文,还要交工作坊,通不通过是一回事,我一定要做。我在中国心理学届已经参加了十六次的心理学学术大会。我有两次在大会上做工作坊,三天的工作坊,一次是“石头的故事”,一次是“本会团体”。

 

有人说韦志中你怎么挤到我们做学院派里来了社会上也有人觉得,你又跑到大学里担任一个课题教授,你又在做什么呢?所以,大家都说韦老师很会营销其实我想跟大家说一开始我的几个转型就奔这一点,因为我骨子里是有方向和追求的。

 

因为我骨子里面是有方向和追求的,所以我起初一起合作的有医生、有心理学背景硕士毕业以上的人,那时候他们就说:“你韦志中做营销可以,做总监可以。”

 

在薇薇安时候的老板,就认为我只适合做运营总监。我当时就是不服气:我为什么要去经营他们大家,我不经营我自己呢?后来辞职也是因为这个。


可能骨子里有一种自卑,一定要证明自己是专业的,所以后来就写文章、做课题、写论文、写书,那么做下来之后发现:专业为王,如果没有专业,你一切都不要谈。

 

人家真正服气你的,是因为你的本事,而不是因为你的华丽,不是因为你长得帅,也不是因为你有手段,长期下来让人服气的一定是你自己的专业。

 

大家觉得韦志中心理学网校经营得好,其实我们的网校就是开发的这些课程,让这些学员觉得学到东西有用。再一点,千万不要放弃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就是你的专业要能够接地气,服务当下的一个需求。



心理学工作者个人发展建议

https://mmbiz.qlogo.cn/mmbiz_gif/Dxz7eBF4c3y4DtPOSaibaJY363nGBzbniaC3lJqKQllWAicBIn3OcQNs5d3Gk9NwTT2iciakESAaGjKIicHsGn2zdkGA/0?wx_fmt=gif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Dxz7eBF4c3y4DtPOSaibaJY363nGBzbniaJ9bRX9aYkFH7j0DJKUFiciaz3vqaAvHPgibJ3N2xGxdhViamYoBgnWwbtw/0?wx_fmt=jpeg

学时一大片,用时一条线


回来说我最开始说的一句话:学时一大片,用时一条线。我学知识的时候,学《基础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心理学的基础研究,学心理学史,学文化心理学,学我们所有的心理学的知识,这是一大片地去学。

 

可是用的时候呢,就是一条线:我自己要有一个方向,不是什么都来,不全部都跑。这就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成长当中,专业的部分,一定是你的学习不能停步的。

 

所以这一点,之前我跟大家谈过:学、做、研、教、写的话题,加个人的心理资本,就是坚决不做老油条。

 

我在这里说不是骂我们自己人,每一个城市都有一批心理学的学习者。我2007年到南昌开心理咨询工作坊,我发现有一些人在学习。你过了几年之后,再去这个城市,你会发现这些人还在学,就是他没有用,没有实践,他没有去做服务。叫他去讲课,还是不行。

 

可是问题来了:他实践能力方面并没有提升上去,但是他的心气上来了。因为数一下会发现:一、二、三、四、五,他已经搞了五年了、他已经搞了六年了,他当然就是一个老资格了。可是因为他自己的学习过程、实践过程和发展过程定位得不准确不科学,他只是心气上面认为自己是老资格了,实际上能力并没有提升上来。

 

这一类的人,我们把他叫做“老油条”。“老油条”的特点就是:心气儿在上,能力在下。你去这个地方讲课,假如说有一个韦志中来这个地方开课了,今天我们要不要去听,他第一个问题问的是什么呢?问的就是要不要钱?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穷人的思维是什么呢?穷人的思维是把时间看得不宝贵,而是把他付出的一点点钱,看得很宝贵,就是如果不要钱我今天晚上就去。去的话,我今天晚上至少3、4个小时吧?这3、4个小时不是钱吗?那么如果要钱了我就不去。

 

首先来讲,他不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去做事情。如果一个正常的人他会怎么问呢?他会问:“韦老师今天来讲的是什么课?”他讲的是社区老年人心理服务的,那恰好我就是开老年公寓的,要多少钱我都去啊!因为我去听了对我有用啊!只要我承担得起呀!

 

与此相反,有的人他不问内容是什么,而是问他要付出经济吗?如果这个课,是对你的需求满足,能使你更加好起来的,那你就要付出这个经济啊!穷人的思维就是时间没有用,而自己的这个钱是重要的,所以你越来越挣不到钱。记住你该花的一定要花,不该花的就不花。

 

所以我在想,“老油条”的一个特点就是:他永远不会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他永远回避的是我不要做什么。你要知道你做什么就好了,大家一定要在这个方面去想这个问题。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Dxz7eBF4c3y4DtPOSaibaJY363nGBzbniaJ9bRX9aYkFH7j0DJKUFiciaz3vqaAvHPgibJ3N2xGxdhViamYoBgnWwbtw/0?wx_fmt=jpeg

时间最珍贵,成长最重要,选择最智慧


网校的学员们,你们想走心理学的职业生涯道路,一定不要用老油条的思维方式,你要相信时间是最珍贵的,成长是最重要的,选择是最考验你的智慧的。你选择去做这件事情或做那件事情,这中间是你的智慧,你选得好你就选对了。

 

时间是最珍贵的,而不是其他。因为人生那么短,所以有人问韦老师你到我们这里来不来,你有没有时间?我说我有时间,看我愿不愿意,看我去了有没有意义?如果有,我的时间就为这个事情让路,我就是有时间的。所以,我基本不会用没有时间去推卸的,别人说你要不要做什么?我很少说我没有时间。我都说这个事情值不值得做,值得做,其他的事让开,不值得做,我就不去做,也不想去做。在这个城市有我想见的人,想去玩的地方,想去讲的课,那我当然要去做。

 

所以,不要说没时间,你也是24小时,我也是24小时,时间都是一样的,所以成长是最重要的。你个人的人格成长了,你这个人对了,你就可以做任何事情都做得好。你是一个真诚的人、一个好学的人、一个善学的人、一个行动力强知行合一的人,你就可以做得更好。所以成长最重要,时间最珍贵,选择最智慧。

 

最后,我回顾一下我说的话:我个人怎么样走上心理学的职业生涯?我一开始就是扬长避短;然后,我开始几次转身,我一定要把自己当成一个科学工作者;再然后把自己当成一个教育工作者;最后才把自己当成心理工作者。因为你永远是在做影响别人的事情,你的所有言行都很重要,所以,我们有了学时一大片,用时一条线。这样子走下去不乱跑:时间最珍贵,成长最重要,而选择最智慧。这就是今天我给大家做的一个分享。


【本文为2017年2月12日韦志中心理学网校《校长时间》韦志中校长的专题讲话录音整理稿,整理人:徐海缤、穆新民、游俊云、陈晓云、冯玉芝】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Dxz7eBF4c3y4DtPOSaibaJY363nGBzbniaGCc7vM5UZI6KqibK67Xx9y2raK3wAkJ416zduoRXqvJmSpPssXVDZ0Q/0?wx_fmt=png


总编辑:韦志中     责任编辑: 冯玉芝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关注一苇渡心公众号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Dxz7eBF4c3wyiaHnUXSy4pXNUJJdaKpNvw0DhAj4ibKzAbzZjz3W7x9fp82GkKlfguF60G6zptlMFOTEklELQVbQ/640?wx_fmt=jpe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