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韦老师的学生们】数学学科辅导中的积极情绪培养

(2017-02-23 21:58:18)
标签:

心理学

心理学网校

分类: 心理学堂
原创 2017-02-16 丁丽艳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Dxz7eBF4c3zHgmMCrS3WXK7y5rPBwY6VjxobpC1jsm2fSktIGDOJV1HWtSpqRziaEEcgMicv6XJ1gFN05KK2dmEA/0?wx_fmt=jpeg


编者按:


数学对多数学生来说,是比较有挑战性的学科。


丁老师把心理学与学生的数学学科学习融合,着重在于增加学习中的积极情绪体验,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会快乐,从而更高效、更主动地学习。


她是如何做到的呢?


 





引言:情绪对学习的影响



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大脑的短时记忆资源非常有限,大约是5-9个项目。


大脑作为一个资源整体,将资源供给给情绪与思维两个神经通路。


如果情绪占据的脑资源多了,造成思维过程中短时记忆容量变狭窄,使得思维占据的脑资源就相应的减少。


心理学上认为,知识与情绪是心理结构的两大变量。


情绪会干扰知识的加工、提取、运用,学习过程中受不良情绪的制约,情绪占据了脑资源,很难完成正常的思维活动,进而不能实现问题的解决,或者错误增多。


脑科学研究显示,高度兴奋的大脑不利于认知加工,保证中等正性情绪,是大脑理性思维的关键。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Dxz7eBF4c3xSsicsFib4mWlgcaicGyWfTS2jkBJYt40icF2bpmEWIiaqKQVV9m7lCqOEIjyJkddL2410QhhUNCCB1AA/0?wx_fmt=jpeg



教学实践操作案例


(一)启动学习 ——


在上课的开始,我会问学生:“这一周,你们有什么开心的事情要与大家分享啊?每个人来说一下。限定时间每人1分钟。”


要求是有人说的时候,其他必须要注意倾听,适当要作点记录。


整个操作使用教练技术,融合大脑神经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技术。


一般情况下,人们很容易记住那些让我们感到不爽的事情,而往往容易忘记那些带给我们快乐的事情。


学生在大脑里搜索最近发生的快乐的事情的时候,隐性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正向思维能力。


因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思维,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方向。


当我们在一次次在课堂中让学生分享快乐的时候,即使某一次,他搜肠刮肚都想不到什么值得分享的快乐事件,有了这样的沮丧体验,那么在日后的生活中,他就会有意识地去感知那些让人感到快乐的事情。


久而久之,一个人就养成了正向思维习惯,也就拥有了感知幸福的能力。


有句话说得好:“幸福不幸福,就看你看到了什么。


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练习公众表达,通过表达建立大脑的神经回路,同时也释放青春能量,培养自信。


谁都有分享快乐的愿望,当一个人在有听众的情况下,把一件快乐的事情说出来是一件特别爽的事情。


情绪是容易传染的,当一圈说下来的时候,大家的心开始变暖,学习气氛就开始升温。


这时候的老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启发,升华学生的积极情绪,如何提问,如何引导,如何升华,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否则交流的过程,就会变成是空洞的聊天,无法达到目标。


偶尔会疏导一下学员一周积累下的负面能量,比如说:“大家有什么特别需要他人支持,或者困惑纠结的事情呢?说出来听听,也许大家能给点帮助。”


如果某个学生正好被某事困扰,在这个环境中说了出来,就会大舒一口气。


曾经有一女生,因为对母亲说要考一所名牌大学,母亲不以为然,哼哼两声走了,这女生大受打击。


在说这个事情的时候直接就哭了,同伴递上纸巾,给予无声地心理上的支持。大家都没有说什么,她擦干眼泪说舒服多了。


这样的情绪清理,对于一个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否则她会被情绪长期占据着大脑资源,没法轻松的应对学习。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Dxz7eBF4c3xSsicsFib4mWlgcaicGyWfTS2wokyXXGvYI9GdTnlVeyuGXp5OLcyDTAUk9wlN11FicrYibVKrLrpHCibg/0?wx_fmt=jpeg



(二)学习过程 ——


一般在学科辅导的开始几次,我先会让学生定个目标,或者探索一下心中的梦想。探索的工具最常使用的,也最好用的是绘画技术,因为它操作方便,学生容易接受,结果还能够显化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梦想。


因为一个人一旦有目标,有梦想,那就如给他们的学习装上了发动机,让他们内心的梦想与目标牵引着他们前行。


比如一高一学生,每天在学校里基本上不做作业,老师见了他都烦他。家长忙于开面馆赚钱,回家以后也没有与人沟通,即使碰到家长,也很容易与家长起冲突。


家长把孩子送到我的课堂里,第一次在自由画画的时,他画了这幅画。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Dxz7eBF4c3zHgmMCrS3WXK7y5rPBwY6Vjh3ZzAWwlRV0Hbqb0QX6O8C695HL8Psg9Gj7icAPH7ic7BSibAjOVujIQ/0?wx_fmt=png


这幅画是他想了很久才下笔画的,在分享的时候,他说这是他未来的家,这个家在一个很大的花园里(虽然花园还没有画)。


第二次画的时候,我参照九宫格的画法,改造成六宫格(因为时间问题),让学生按照时间顺序,画一个月后,两个月后,半年后,一年后,三年后,十年后的自己。


我看到画中现在的他握紧着拳头,表达着他激烈的情绪反应,而三年后的图就见着阳光了。


十年后的图上有一座高楼,但我疑惑那楼边的小人在哈哈大笑,想干什么呢?


他说:“这个人是我,我站在刚造好的楼顶哈哈大笑,因为那楼是我的。”


后来我把两次画的图联系起来问:“你前后画的两幅画都有楼房,这有什么关联吗?


旁边的同学说:“你是想当老板吧?有那么高的一幢楼,有那么大的庄园别墅。”


他皱着眉头很仔细很认真地想,后来脸上一下子舒展看来了,漾出了从来没有过的特别舒展的笑容,当心舒展,人是会变帅的。


其他同学都惊呼:“原来你有这么大的梦想啊!”就因为这一次分享,他在其他学员之间的地位一下子升高了。


他内心梦想的显现,改变了他的学习行动方式。



在学习的中间环节,有时候会用集体催眠,也会有大脑运动操,来平衡他们的左右脑,或者使用积极心理学技术的一些活动调解情绪状态。


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我一般都会给出三至四个需要通过转化,融合了好几个知识点的综合性的题,让他们先做。


做出来了对答案,做不出来的,尝试着找教材,翻阅笔记,参阅答案等等。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一个反思的环节,在反思中领悟解题的核心思维。


如何审题,如何画图,如何列式,如何计算,如何翻阅教材与笔记,如何校对答案,如何反思等等环节,都需要给予具体的操作步骤指导。


具体的操作过程,按照(下图)心理学上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进行操作指导,使得学习过程更有效。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Dxz7eBF4c3zHgmMCrS3WXK7y5rPBwY6VYLsmaFAvhvcPBNjgQA5QVAyB5sr6nhSoKHOUIgV1xsbUn6nZwZZZqA/0?wx_fmt=png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一次次的自我领悟,教师的适时点拨,学习如何解题。


通过不断的自主学习,他们领悟了解题的操作程序,对以后生活来讲,也就学习了一种思维习惯。


解题完成以后,必须做的一个环节是组织学生分享,分享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整个解题过程中情绪的变化,还有学习到的认为可以迁移到其他地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


学生分享的过程,是又一次对大脑中的信息进一步梳理的过程,使得大脑更加有序,知识储存更加有规律,更进一步加深印象,使得短时记忆容易转化为长期记忆。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一定要培养学生对情绪变化的觉察力。一旦对心里的焦急,烦躁状况有所觉察,这些情绪就会减轻。


因为数学解题中遇到困难,使得问题无法解决的根本问题是:遇到困难以后的畏难情绪、焦虑情绪占用了太多的大脑资源,使得思维通道堵塞,大脑没有办法继续深入思考。


让学生在具体解题实践以后,再次对解题过程中的情绪变化进行自我反思,再次觉察,学生就会在解题遇到困难的时候,对情绪变化有所觉察。


可以对自己默念:“我发现我开始烦躁了,我发现我开始焦急了”等等。


一旦承认这些情绪的存在,情绪就容易缓和,大脑又能腾出更多的资源空间用于思考数学问题。


如果学生解出了数学问题,那一定要让学生再次体会成功解题以后的那份愉悦心情,这样容易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情绪。


日本医学专家村山茂雄在《脑内革命》这本书中指出,人在体会到愉悦的时候,大脑就会大量分泌出一种激素,类似于玛咖的作用,对人体有益无害,能使人愉快,被称为脑内玛咖。


一旦这样的愉悦体验多了,就会产生一种上瘾的感觉,渴望再次体验这种快感。


这样以后在启动数学学习的时候,会很容易进入状态,尤其是对于数学学习有畏难情绪的那些学生,多引导他们体会到这样状态。


有了这样的情绪体验,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利用催眠技术,强化学习的定义-联系-反应。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Dxz7eBF4c3zHgmMCrS3WXK7y5rPBwY6VVOLy4WOh7R8ERXsl7wibbm3g8mliawec1Dmvkgz5ibIEuahLrKb3IXXMQ/0?wx_fmt=jpeg


(三)反馈评估 ——


当两个小时的学习结束的时候,我会对学生说:“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你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有什么新的发现?大家每人讲3句话。”


这就是培养学生的自我觉察能力。


学习的过程,解题者需要时刻对自己的状态保持觉知,这样才能调控自己的解题行为与方向。


当这个问题一问,学生就需要对自己的整个学习过程有一个梳理,并提炼出来。


最后让他们用笔记录下来,记录的过程就有了把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的可能性。


随后我会进一步引导学生:“你们在这两小时的学习,对你们同伴的优点有什么发现呢?请向对方表达出来。”


学生们反思学习过程中对同伴的观察与感受,然后开始正向表达。


语言的表达方式是:“我看到你......(具体行为),我感到......”其实这就是一个点赞技术,是对真实看到的事情,真实感受的一个表达。


这样会让收到点赞的学生感到对方的真诚,让学生通过他人的正向表达,看到他人眼中自己的优点,有利于更全面的认识自我。


同时,通过同伴之间的表达,加强相互间的情感连接,让学员在团体中有一个正向的支持系统。


最后我会让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状态进行打分0-10分,并且思考变化的可能空间。比如问:“怎么样做,你认为你的状态会加1分?”“怎么样做,你的状态分会减少1分?”


通过提问,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行为进行评估反思,从而有利于思考行动方向。


一旦学生建立了过程性评估思维,也就有了监控过程的能力,也就有了调控的可能性,评估过程,就能增强对时间的觉知。


一个人一旦有了对时间的觉知,就能大大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我们很清楚,对于孩子而言,时间何其宝贵。一个人把握了时间,也就把握了生命。


如果他们能够把评估意识用于平时的学习中,这样他们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Dxz7eBF4c3zHgmMCrS3WXK7y5rPBwY6VziakciaoUe47pFZa9iaLRCR59CshES7klPAliad5npicvukDoaGaFibKSyBw/0?wx_fmt=jpeg


 

作者简介:丁丽艳:高中数学教师。本会团体导师、心理咨询师,也是一名催眠师、学习教练。



总编辑:韦志中     责任编辑: 李俊霞


https://mmbiz.qlogo.cn/mmbiz_gif/Dxz7eBF4c3xMtczSoVSC06cZB9QBlqfI4v5yfL9KMibnedcvENoKhnsAGHl1cZPqojje6Z1bMl3QeKctxLkUyCA/0?wx_fmt=gif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关注一苇渡心公众号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Dxz7eBF4c3wyiaHnUXSy4pXNUJJdaKpNvw0DhAj4ibKzAbzZjz3W7x9fp82GkKlfguF60G6zptlMFOTEklELQVbQ/640?wx_fmt=jpe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