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靠近TA,温暖我

(2017-02-11 16:19:01)
标签:

教育

韦志中心理学网校

心理成长

健康

分类: 心理学堂
原创 2017-02-09 班君 

靠近TA,温暖我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Dxz7eBF4c3z2N2Zbk0scibZIowlXY2lBaFBs0WGazgRdPWUn4v0RYZnXPXIpiaKnAHygXssS3tASWncpKfmrBtxQ/0?wx_fmt=jpeg 格物致知


“好小的一张床,要有六个人同时共眠,想想都不可思议,就是勉为其难,也着实让人不舒服”。这是我看到『六个人一张床』这个主题 ,我的第一反应。


听了第一讲和第二讲,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心旷神怡啊。


爱的系统法则提到了环境对一颗树的影响,如果一颗树能协调于地球引力和太阳光照之间,它就自然能垂直地向上生长,枝杈之间取得均衡。在这个形式下,它是最稳固的。


然而,如果一棵树不能按这种常规的方式生长,可能生长在峭壁上,它只能适应风、土壤、重力和太阳相互影响按照系统所允许的方式生长。这样的树和那些垂直的树相比并没有不好,但它可能看起来不太稳固,可能没有生长在平原的同类们那么高。


两种树都同样的自然法则,可是生活环境却向它们施加了不同的压力,它们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方式找到系统平衡。


我们常常也遇到同一品种植物的树或花在同一个环境下生长,有时竟然会有不同的结局。这和自身的内在系统有关,有的自身系统能用自己最好的方式找到与外部系统的平衡,我们会说其生命力旺盛,而有的不能寻找到最好的方式,导致糟糕的结果,我们会说其很脆弱,或者说是不是自身抵抗力不强?


所以,我们要按照各自不同的系统及其所允许生长的最好方式才能找到最佳平衡——也就是适者生存。我们“如何适应环境”爱的系统法则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就像环境对一颗树影响那样重要。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Dxz7eBF4c3z2N2Zbk0scibZIowlXY2lBaEWeictOZqpcYH6jzMTUDB9sX0EPpaEKqeOugVpSKiaPjCJ6rkzYQWzVQ/0?wx_fmt=jpeg

 

每个人的脑海或心中随时会有感性和理性的斗争,随时有自己和自己在争讼、打官司。“心兵”在一次次潮涌,也在一次次退潮,就这样修正着、磨炼着、适应着,在每次遇到陌生环境时潜意识寻找着系统的平衡。


一个非常经典的选择题:一个光脚的人要去远方,但是道路上布满荆棘,他该怎么办:A打着赤脚一路踩下去;B把路上的荆棘砍光;C穿上一双结实的鞋子。对于正常人来讲选择C是不成问题。


那么再看一道选择题:一个赤条条毫无准备的人来到世上:A和世界搏杀;B把世界改造成自己希望的样子;C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用现下流行的一句话“不是敌人太过强大,而是我们太过弱小”。


明明自己学习了很多知识,了解了很多人情世故,掌握了很多生存技能,觉得自己努力了,而且是夜以继日的努力着,然而,几轮下来,伤痕累累、心力憔悴。


我们可以抛开那些属于世界公认的主流价值观“道德”、“给予”、“奉献”、“正直”、“诚实”等等,环视周围环境的不断变化,不管是尖刻批评还是严苛责备,这些能找到我们自身罹患的病症,我们都要心存感激,回到家,关起门,该面壁面壁,该修行修行,该打针打针,该吃药吃药。


格物致知,唯有如此,才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健康的行走在阳光下,自由之路上。少量的付出和接受,并不会带来多大的好处,大量的付出和接受,才让我们感到富足和幸福,似“火山爆发”,似“洪荒之力”,似“爱如潮涌”。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Dxz7eBF4c3z2N2Zbk0scibZIowlXY2lBatrogSUVL3fOYDLWG6o9zCYwt99aG7bicpMEDr3h6SDbzuZrsXVpo0Zg/0?wx_fmt=jpeg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Dxz7eBF4c3z2N2Zbk0scibZIowlXY2lBaFBs0WGazgRdPWUn4v0RYZnXPXIpiaKnAHygXssS3tASWncpKfmrBtxQ/0?wx_fmt=jpeg聆听内心


眼睛看到的,听到的都 不一定是真的,要用心去感受真实的结果,事情的真相。


最近播的电视连续剧《漂亮的李慧珍》,剧中男主角白皓宇在真假李慧珍之间摇摆不定,他用眼睛看到和耳朵听到的是事情表面的一种;而用心感受到的却又是另外一种,而且每每总能让他泛起涟漪,开心舒适。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Dxz7eBF4c3z2N2Zbk0scibZIowlXY2lBa5UIpyqMNdwuDUQOzZUI6icPk265wo3kBrRkqbHx8pkPsTYvowauUBiaw/0?wx_fmt=png

 

因此,我们要聆听自己的声音,心灵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心灵的健康”、“人格的完善”、“精神的强大”不是一句话、一堂课、一次修行就能解决,我们需要顿悟,更需要渐修。


在家庭中抱怨、指责,总是在“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上纠结,呈现出严重的“外倾化”特征。


用现代新儒家梁漱溟行生的话,这是一种“重心在外”的人生,而这样的人生很难体会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即使你获得了某种“成功”这样的成功也只是外界定义的,不一定是你自己真正想要的。


我们要聆听,聆听我们内心的声音,自己会发出什么样的音色?如何去寻找“和音”?而怎样才能达到“和音”?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Dxz7eBF4c3z2N2Zbk0scibZIowlXY2lBa4ibGrllc6ic6ibyEMsicN9MIVq0oALVAyJN5l1yjtODLIEEkrurC01iay9Q/0?wx_fmt=jpeg

 

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买碗的故事》,老板对那个年青人的一段话:“道理很简单,你刚才拿来试碗的那只碗本身就是一只次品,你用它试碗那声音必然浑浊,你想得到一只好碗,首先要保证自己拿的那只也是只好碗……”


在婚姻家庭中,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就像一只碗与另一只碗的碰撞一样,一颗心与另一颗心的碰撞需要付出真诚才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


自己带着猜忌、怀疑甚至戒备之心与人相处,就难免得到别人的猜忌与怀疑。我们要剔除自己碗里的杂质,然后微笑着迎接另一只碗的碰撞。


我们也常常说自己很努力了,但是原生家庭的文化以及自己的习得性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的。


前几天在【一苇渡心】中看到有位朋友对我的《感恩生命中的遇见》中的留言:“……又好像是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看到这几句话,有点打翻五味瓶的感觉,闪现出的第一感觉就是自己习得性的呈现,工作中一丝不苟,不断的反思。


但是这种方法可能在面对家务时常常会用,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家人是否能接受?自己表达时的言辞、音色、声态是否是都能接受的了?自己发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浑浊?清晰?回声?


自己习惯了整洁干净,窗户玻璃半个月要擦一次,地板都是用抹布来擦,家里从没有拖把,地上不能有水滴(包括卫生间),厨房的抽油烟机也没有油腻等等,有时自己也觉得是不是太过了?自己也觉得累(都是亲自去做),但是看到家人开心的样子,自己心里也很开心。


特别是当儿子拿我的包包帮我整理,“妈,你的包包好乱啊,你开家长会,看我凳子摆放多整齐,边说边整理我的包包。”我就觉得我很不好意思,会不会对孩子以后的人生造成影响?是我需要的,还是家人需要的?工作、家务、爱好,总觉得时间太少了,有时真的听不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近两年在适应混乱模糊中我找到了自己,知道自己的“音区”在哪里。单位的同事取笑我说:“她开始上幼儿园了”,听了这话我是开心的。


我靠近了TA,那个“小我”,家中的出现了的不同的“人物”,学会了聆听TA的声音,学会了如何去“和声”,如何去配音。“你象打了鸡血,天天正能量,和你在一起舒畅!”听到这些话,有点小窃喜,我在不断的修炼自己。


靠近TA,聆听对方的声音,寻找那合适的音区。也好像舞伴之间技巧的相当,风格的相近,配合的默契,展现一段柔情,舞动美妙的一曲。


靠近TA,温暖我,暖暖的!


              

https://mmbiz.qlogo.cn/mmbiz_gif/Dxz7eBF4c3z2N2Zbk0scibZIowlXY2lBaZeyMFSXTOD1YmqZJZNdWiaAqMXR8cEciaib4aTRDiaaoxDOuAgWjfu7WkQ/0?wx_fmt=gif



总编辑:韦志中     责任编辑: 王宁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关注一苇渡心公众号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Dxz7eBF4c3wyiaHnUXSy4pXNUJJdaKpNvw0DhAj4ibKzAbzZjz3W7x9fp82GkKlfguF60G6zptlMFOTEklELQVbQ/0?wx_fmt=jpe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