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篇
学校如何教会家长共同教育孩子?
1
留守儿童家长真的不关心孩子教育吗?
我去过最好的学校,象成都龙江路小学;我也去过最差的学校,就是有些乡村学校,学生大部份是留守儿童的学校。
我去讲家长会课的时候,来的都是爷爷奶奶、还有留守妇女、小孩吵吵闹闹的都有。
但是,我分明看到了一双双渴望的眼睛,其实他们骨子里都渴望知道怎样去了解他们的孩子,渴望知道为什么孩子有时候会有这样那样的行为,渴望能学到一些科学的知识
。

其实大多数留守儿童家长也是重视教育的,只是他们存在的问题是不懂教育。这就需要我们学校,我们老师来帮忙。
那么这些家长们需要什么呢?
第一门课是育儿观、价值观、生命观,属于理念课;第二门课是知识、技术和方法;第三门课就是自我人格的成长。
这三门课只是用理论形式、只用讲道理的方法是不行的。第一门课应用沙龙形式;第二门课应该用训练班的形式;第三门课应该用心理成长的工作坊。
这就要我们的老师学会用这三种形式去开家长会,只有这样才可能有效开展家长会工作,实现这三种目标。
2
学校教育是帮助家长而不是“利用”家长
有的老师说,如果他们根本不理会呢?
那是你技术没有用好的原因,现在我们更多的时候只是“利用”家长,没有真正地去帮助家长,只是想防御家长。
把他们叫到学校来,他们可能会很木然的表现,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他们对待生活、对待生命就是这个态度,我们应该在这当中做一些体验式团体教育技术,让他们能够参与当中,就是我们自己要想办法让他们提高参与感。
那么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家长会要怎么开呢?
有的学校里开了一个视频聊天的专用室,让学生预约与爸爸妈妈视频聊天的时间。我觉得这个措施已经开启了与留守儿童家长开家长会的新形式。

3
促成家校共育应该做些什么?
小孩年纪还小,爸爸妈妈离家打工去了,打一次电话回家,他可能就会几天时间的情绪波动,或表现为不肯睡觉、不听话、在校有不良行为等。
这时家里的监护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就会说,你不要再打电话回来了,有事跟我说就好了,不然很难管他。
这样的情况下,说明小孩的心还是鲜活的,被爸爸妈妈打电话回家这一行动下情感被激活了,所以接到电话会有情绪波动。
如果爸爸妈妈打电话回家,他不愿意听,说明他的心已经变得麻木冷漠,情感隔离。
哪一种表现好呢?那当然是有情感变化比麻木冷漠好,但是这还不是最好的,如何去避免呢?

家长们懂得和孩子如何通电话吗?知道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心理影响吗?
就这一主题,就值得开一个远程家长会,这就是家校共育应该做的事情。
这些家长他们真的不知道怎么去跟孩子打电话,他们可能只会问:“有没有听爷爷奶奶的话?上次寄的钱收到没有?……”
如果小孩没有太多具体的回应时,父母可能会生气,会责备孩子:为什么不跟我说话?讲话呀!父母觉得自己那么辛苦得不到回应没有被理解,这样的电话不如不打!
因为这样的责备给小孩带来更进一步的心理伤害,也因为责备了孩子,会给家长带来新的心理压力。
越是贫穷的家庭对孩子将来成功的渴望越强烈,大家看到,小县城里特别多的一种现象,农村家庭把孩子想办法送到城里读书,租个房子让爷爷奶奶陪着。
所以我们从这个视角出发,要站在家长需求的层面来做好家长会,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家校共育的目的。

小结:
为父母服务的家长会的目标是推动教育教学效果、学生的心理发展,三维教学课标的实现。
其核心的目标是学校和家长联合起来为培养孩子的知识、技能、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共同努力。
家校共育首先要关注家长内心的需要,他们才愿意配合学校,而不只是学校为了管理好孩子,要求家长去配合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