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志中心理学网校第二十八门课程介绍: 本会团体心理咨询技术三部曲


标签:
积极心理学教育网校 |
分类: 心理学堂 |

学完课程我能收获到:
① 学习到团体心理咨询发展各个阶段的情况。
②
③
课程介绍:
我在做团体心理咨询技术时探索出了三种有趣的方式,一是石头的故事;二是心理刮痧;三是文化心理剧场。
这三者分别代表了人与一些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比如,在过去,人与物是不分彼此的——物也可以代表生命;再有,时间——剧场以时间线的推移呈现;第三,空间——心理刮痧是整体的呈现。即人与物、时间和空间。
关于石头这部分也是我的一个幸运,在2005年的时候,一个来访者讲述自己的恐惧症;我看着眼前讲述的这个人,我感受到这并不是那个深受恐惧折磨的人——就像是一个人格外镇定地讲一件自己慌张万分时候的故事,完全没有代入感。我问他,“我有点疑惑,你说的那个感到无比恐惧的人在哪里呢?”这里我用的其实是完形的技术——向他的内心引领。于是来访者回答:“他在我的心里面。”于是我问他,“你来想象一下,蜷缩在你心里的那个恐惧的人是什么样子呢?”并请他在咨询室里面自寻一件物品代替那个恐惧的人。来访者找来找去最后拿了一块石头——他用一块石头代替了心中的恐惧的自己。
于是我们开始操作,让他与代表“恐惧的自己”的石头进行对话。后续又布置了一些作业,想办法让这个小孩不再恐惧。
由此,我踏上了石头的故事的心理咨询技术的探索,并运用在了不同的咨询案例当中,尤其是创伤心理咨询——用于内在小孩的建设、关系治疗以及关于自我成长的案例中。2009年,第二届心理学术大会,我递交了一项内容“石头的故事——心理成长工作坊”并得到了通过。在济南,山东师范大学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工作坊的实操展示。
在此之前、湖北湘潭、武汉和深圳等也开展过若干场这项工作坊。
由此,和石头结下缘分。其实,借助石头我非首创,但是石头与文化的结合我认为自己做的还是可圈可点的。
谈到文化背景,不得不提文化符号。比如天地日月星辰,代表它们的符号都有各自背后被赋予的意义。比如,常言“老天爷啊”——天就成了信仰的神。除了这些类似永恒的符号之外,还有石头。
石头存在久远自然状态下不易改变、消磨。因此石头作为文化符号的载体、以及本身代表的意义值得深思。
据科学家所言,人类发展历程中,中华文化56个民族都有过石头崇拜的历史记载——把石头作为图腾。如今,四川的羌族依然有白石头崇拜的传统。
再比如,四大名著有两部为石头的故事,一是红楼梦(石头记);二是西游记——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出来。这也侧面反应了石头可能是中华民族集体潜意识中的文化符号。
心理咨询中,比如,你和母亲进行链接,要求你选择一块石头代表你的母亲,感受它就是你的母亲——一段时间装在口袋里,陪伴你的生活。最后期待的效果非常显著。这个过程就完成了关系的修复和重建。
课程中,会用案例的方式,用石头、或者心理刮痧等真实呈现给学员。这门课程中的技术是我非常看重的。三项技术提炼为十讲内容带给大家。
渴望探索文化、本土心理咨询技术,喜欢石头,愿意用石头做心理治疗的心理学工作者、咨询师,一定要关注这门课!
我们一起学习!
欢迎报读韦志中心理学网校2016-2017“大众心理学专业”。
报名请联系全国各地辅导员!!!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