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一种新型学校帮助计划

标签:
教育 |
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一种新型学校帮助计划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在当今知识经济、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正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这就要求人们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学校教育也不再只是教授学生知识,而是培养他们的学习愿望、兴趣和方法,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为了顺应时代的需求,教育部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核心是课程改革,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但是,由于新课改的三维目标与现有教育管理、师资、环境等的匹配存在问题,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三维课程目标并没有真正实现。而时代的发展对教育的新要求,又迫切需要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来保证实施。在这种需求的背景下,我们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科学思想和原理,结合先进学校的成功经验,根据各个学校自身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
二.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
构建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的。
1.哲学基础
2.教育学基础
3.心理学基础
以马斯洛(A. Maslow)和罗杰斯(C. R. Rogers)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的作用是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情味的心理环境,使人类固有的优异潜能自动地得以实现。人本主义重视的是教学的过程而不是教学的内容,重视的是教学的方法而不是教学的结果。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专业知识、课程计划、视听辅导材料、演示和讲解、丰富的书籍等,而在于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促进者”与“学习者”的人际关系之中。
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观点。他认为,儿童的发展随时存在着两种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是指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能达到的水平,表现为儿童能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第二种水平是指依靠他人(成人或能力较强的同伴)的指导帮助所能达到的水平,也叫潜在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虽不能独立解决问题,但在他人指导帮助下,经过努力刚好可以解决问题,这种发展水平也就是最近发展区,它是一种正在形成和发展的状态。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在于训练和强化已经形成的发展区,而在于激发、形成正处于成熟过程中而又未完全成熟的发展区。
三、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的内涵
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主要是根据新课改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进科学、系统、全面的整体三维优化。三维优化包括教师的理念与能力优化、学生理念与环境优化、教育方法与过程优化。优化的顺序依次是教师、学生和教学过程。因为,教师的身心和谐与职业幸福感决定着教育教学能否成功,所以,把教师作为首要的优化对象。教师的理念和能力的优化主要围绕三个主题开展:教师心理资本、班级管理与建设、三位一体课堂技术与过程。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在学生的优化方面不仅关注学生个体,还高度关注学生的家庭,高度关注教育的其他外在环境因素。但是,它的重点是学生心理资本优化,包括三个方面,即心理教育与预防、自主管理能力提升、关系(即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师生关系、家庭关系)。对教学过程的优化就是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打造高效课堂。要澄清的是实现课堂高效需要以教师的成长作为前提,以学生的成长作为保障,教师、学生、教学过程三位一体实现联动,使每一位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有可持续的更好的发展。
那么,在具体的学校教育中,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如何展开?如何实施呢?我们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探索和尝试,总结出了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在学校应用中的一套系统方案——学校教育帮助计划SAP。它主要包括教师心理成长、班级管理与建设、课堂教学动力与技术、校园心理生态与心理健康教育四个维度,并可相应地进一步细分为教师心理资本建设(教师、班主任、校长),体验式家长会(家长)、体验式班会(学生),课堂优化改革(课堂教学过程),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学校文化)等五个优化层次。
1.教师心理成长
教师心理成长也就是对教师进行心理资本建设。美国组织行为学家、管理学会前主席路桑斯2007年将“心理资本”定义为“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其特征是:(1)拥有表现和付出必要努力、成功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的自信(自我效能感);(2)对当前和将来的成功做积极归因(乐观);(3)坚持目标,为了取得成功,在必要时能够重新选择实现目标的路线(希望);(4)当遇到问题和困境时,能够坚持、很快恢复和采取迂回途径来取得成功(韧性)[4]。可见,心理资本是一种重要的个人积极心理能力,也是个体在特定情景下的一种积极状态。教师的心理资本也是一种能力,与教学效果相匹配。自我效能感高、积极乐观、坚韧的老师会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在自己的教育事业上,在课堂上更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对学生更有责任感,从而也会有更好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成绩。所以,对教师的心理资本进行优化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
教师心理资本优化的核心理念是:“老师幸福学生才能幸福”。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通过体验式工作坊和体验式团体教育两种方式对教师自身的心理能力和心理条件进行优化,主要围绕自我效能感(自信),积极的心态(乐观),成功的愿望和育人理念(希望),抗挫折的能力(韧性),职业幸福感(价值),应对问题的能力(管理)六个方面。传统的认知教育试图透过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来缓解自身心理倦怠和压力,这种方式似乎起到作用越来越小。原因很简单,这是一个人的心理内部出现了问题,需要针对这个人心理内部开展工作,而传统的心理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而这种提升需通过“体验式培训”的形式来完成效果就会大不相同。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通过科学、系统、全面的体验式培训,让教师首先成长,协助教师解决自身的心理困扰,提升幸福指数,掌握心理学知识,提升人本管理绩效,让教师成为教育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2.
班级管理与建设主要通过体验式家长会和体验式班会两方面进行优化。
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挑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而我们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和效果却不理想,令人堪忧。教育,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家长,仅有良好的愿望和良好的动机,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的。最有效和最佳的途径就是:家长要加强学习,明确角色、提高素质、善用方法,自觉地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工作。体验式家长会便为家长提供了一个学习与成长的机会。它依据家长的成长需要和家庭教育需要,通过成长工作坊、体验式培训和讲座交流三种培训方式对家长的心理资本建设、家庭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技术等进行优化,从而让家长通过成长和学习,成为自己和孩子的心灵导师;并有效改善亲子关系和家校关系,形成和谐的家校合作关系。
班会不是为了服务于班主任的工作需要,而是为了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但是,传统班会并没有很好地落实好这一目标,存在着数量和效益不成正比;学生不喜欢常规说教、索然
无味的班会等问题。体验式班会则能很好地完成上述目标。它是依据学生身心发育特点、成长规律和班级建设的需要,在团体动力推动下,通过绘画、音乐、具象、此时此地技术等体验式心理教育技术,围绕教育主题而开展的班会活动。在体验式班会活动中,老师更多的是导师,是引领者、参与者、分享者,让学生感受教师角色的另一面,同时感受更多的温暖、包容、理解和支持,这样学生在安全的心理空间内才能感受到更多的幸福、快乐,学生创造的思维和潜能才能不断得到开发。
3.
课堂不仅仅是一个场所,更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空间的过程,是生命相互润泽的过程。要打造具有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等特征的高校课堂,必须做到动力均衡发展、技术协调匹配。
在课堂中动力形成因素有很多。物理层面包括:教室大小、学生座位的安排、室内布置、文化因素、男女生人数等。人的层面:包括教师、学生、小组、班级。在人的层面中形成动力均衡的效果除了教师的因素外,关键在于学生、小组、班级。三者点、线、面关系的良性建构和发展是关键的。这里首先要涉及第一核心人物就是我们每个小组小组长人选。例如这个组长在小组里,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在学习方面或其他方面在小组中具有榜样示范的作用。教师要及时表扬鼓励树立组长的威信,同时在组间和班级形成介绍个小组先进管理经验氛围和平台,让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相互学习、扬长补短,实现整个班级的稳步推进的蒸蒸日上班级风气。
教育技术是教育中的媒体、教育心理学和系统方法的融合。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需要的是团体技术。我们倡导的体验式团体教育技术是运用具象法、象征法、模拟法等多种科学方法,对教学内容在团体动力场中进行立体、全面的转换与制作的手段与过程。从理论背景上,可分为团体教育技术和团体心理技术。那么我们在课堂上就是要使用团体教育技术和团体心理技术,只是团体教育技术要占的比例更大一些,教育层面更多一些。比如:情景的引入环节本身是要以引起学对本节课知识的注意(心理层面)、引发思考和探究(认知层面),为后面的主动积极学习行为产生做了一个很好铺垫的技术。
4.校园心理生态与心理健康教育
四、总结
参考文献
[1]陈利平,
[2]巴班斯基.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
[3]库尔特.勒温.
[4]路桑斯.
Experiential-oriented Group Education Model: a New Type of school Assistance Program
WEI Zhi-zhong1, WEN Jin-mei2, XUE Lu-fang3
(1.Modern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enter, Wuhan University;
Abstract:
Key
words:
[1]
[2]
[3]
该文已经发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2014第11期
学校心理学家的摇篮,中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希望。
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学校心理辅导师(SAP执行师)培养计划,为学校心理帮助计划(SAP)输入人才,
首期30人,全国选拔,择优录取.打造应用心理学人才,让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
简章: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c1edfd0102e5a7.html
《积跬步以至千万里--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发展记实》宣传画册出炉了!免费赠送100本.
有兴趣了解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和索取画册的朋友,请留下邮寄地址、邮编、电话、姓名到邮箱:8496241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