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有德,父有义---2014父亲节有感

(2014-06-15 11:38:26)
标签:

育儿

父亲节

韦志中

父爱如山

亲子教育

分类: 心理学专业文章
                                      山有德,父有义

------------2014父亲节有感

   今天的是父亲节,两个女儿分别给我送了礼物,我也给父亲上了一炷香,藉此来表达对父亲的思念。

   最近半年,我先后接受了多家媒体关于父亲的约稿和采访。话题大多围绕亲子关系中父亲的角色和能力等内容,这种更多关注“爸爸去哪儿”的现象背后,其根本是社会的转身表现。从更多关注外在需要的满足,开始回归到向内在需要的满足方向转身,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值得媒体和学界推波助澜,因为,这是人们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最方便的一条路。借助2014年的父亲节,我们就一起来谈谈父亲的话题吧。山有德,父有义---2014父亲节有感

   要弄清楚爸爸去哪儿,还是先要了解它是从哪儿来的。爸字上面一个父,下面一个巴字,父是上古时期人们对所有官长的称谓,也是代表勇敢的人。巴是一个人服下身体,和另一个人连接的意思,比如它和另一个结字组合就是巴结,是下级对上级巴结。子女代表的是下级,爸爸则代表的是上级,组合在一起就成为了爸字。这种前人的智慧安排,和今天的亲子教育完全一致。

   那些因为孩子成长问题而烦恼的父母,来寻求心理学家帮助的时候,有一部分人承认自己没有做到和孩子做到良好的互动,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自己已经做了好多的努力,但还是没有效果。这两种父母其实犯的是同一个错误,都没有真正地做到“亲子”。亲是父母双亲,子是子女后代,两个组合在一起成为“亲子”。原来是指两个人或者两种人,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不仅仅是指两种人了,还包括互动,也就是说,当两个人在一起平等地互动,全方位地交互的时候,才是真正的“亲子”。平等是指父母也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一样,和子女一起参与到亲子游戏和活动中去,放下自己的所谓大人面子和权威。全方位是指不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灵上都要全面地投入进去。这样一来,整个过程才可以成为“亲子”,实现的目标也就是亲子教育了。那两种烦恼的父母的前一种是没有做亲子教育,后一种是没有做到亲子教育,孩子出现成长问题就是理所当然的结果了。这就好比有的爸爸带孩子去动物园,但一个上午都没有和孩子一起玩耍过,这就不能叫做亲子,这一次的亲子活动效果是很有限的。

   把古人的“亲子”和现代的亲子教育对应起来,我们未必敢说,我们今天的所谓科学的亲子教育是高于古时的“父加巴”的亲子教育的。这就是智慧和科学的区别,两者虽然都遵循了规律,但前者可能更虔诚,后者可能更功利。过分功利的科学也许会不经意地失去“道”的本意,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科学为什么有时候还不能超越前人某些经验的地方的真实。不论怎么说,作为想要当好父亲的每一个人,主要在下班回家的时候,进门时候,孩子冲到门口伸出手去附在你的身上,你可以把身体弓下来,不自觉地和孩子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爸“字,你就是合格的父亲了。要相信,这是世界上最好的亲子活动,最好的亲子教育课程。在这里可以说,父亲和孩子的亲子教育其实就是“亲”,做到没有距离,甚至没有缝隙,是一种亲密无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好像两者之间有一条管道,管道中源源不断地流淌着一种叫做爱的东西,滋润着两颗心,这就是最好的亲子。

   父亲在孩子的成长中有没有关键期?这是我作为一名心理学工作者常被人问及的话题。

   青春期以前,父亲一直是孩子心目中的偶像。在孩子心中父亲是无所不能的,是自己的一个心理人格成长参照物,这样孩子就能在形成自尊自我的关键期顺利进行了。如果这一时期父亲“主动颓废”,或者而是因为其他而导致的“被动颓废”,父爱如山就成为了空谈。父亲不再是孩子心中的高山,没有了高山仰止的心理需要的满足,对于孩子是一种莫大的损失。主动颓废是父亲自己自暴自弃,或者叫做不争气。被动颓废是外部把父亲的权威和形象给破坏了。比如,在一些亚健康的婚姻中,妻子没有获得丈夫的爱,利用孩子来攻击丈夫以实现报复,从而换取心理的平衡,就会试图降低父亲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久而久之,自己的目标(病态的)实现了,孩子心中“大山”也坍塌了。这种孩子是可怜的,在心理发育和成长的历程中,没有“参照物”,许多年后的亲密关系模式形成也会因为没有良好经验可以借鉴而困难重重。

  相对于青春期之前的“偶像”重任,父亲还会在孩子青春期之后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孩子不断长大,开始拥有独立自我和行为。他(她)们需要打破一些旧陈规,建构一种全新的世界,这是人类发展历程中的本能,这些本能可以让人类继续以优良的基因繁衍下去。毫无疑问,这时候父亲的这座大山,不再像小时候看上去那么高大,内心开始计划在什么时候开始启程,要去攀登这座山,去征服这座山。每一个成功的孩子,都需要过这一关,从父亲的身上迈过去。如果父亲过于严厉,这座山就会更像是一座华山,险峻且独路。孩子在攀登的时候会遭遇危险,一些孩子选择了放弃,一些孩子选择了继续攀登最终超越。遭遇危险的孩子,就是现实中那些因为父亲的教育过于严厉甚至变态而悲剧的孩子,现实中的代表人物有药家鑫和李磊,他们都在攀登父亲这座山的过程中跌落悬崖了。现实中选择放弃的孩子还是大有人在,这一类应该是最多的,因为,这个世界普通人还是多啊。我们只能为他们惋惜,如果,在他们需要彰显自我超越自我的时候,作为参照物的父亲,可以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和爱护,孩子可能会敢于面对,最终透过攀登父亲这座山而实现超越自己的重要成长历程。有时候,并不是因为山的原因,也不是因为攀登者的原因,因为在关键的时候没有“拉拉队“,没有鼓励和支持是最可怕的。最值得恭喜和值得赞叹的是那些透过自己的流血流汗,最终到大山顶实现一览众山小的孩子们。在和父亲的互动中,既保留了对父亲的尊重,但又没有放弃和逃避,勇敢承担积极应对,最终让父亲相信自己是可以应对一切困难的孩子,让父亲觉得自己有能力面对所有的问题,这份信任是自己努力而换回来的。

父亲曾经也是一个孩子,也无法决定自己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只能去适应和优化。有的父亲是温和的包容的,所以,孩子和他相处很舒服,不知不觉就已经到了山顶,也就是不知不觉孩子就健康地长大了。有的父亲像华山一样自古一条路,很难相处,但很值得相处,这种父亲有性格也有能力,自己有资本傲慢。有的父亲是一个小山包,孩子和他相处根本谈不上挑战,直接就走过去了。实际上,这一类的孩子也不见得未来没有出息,因为没有阻碍,可能有无限精彩。这类的父亲常说一句话,孩子啊,这一辈子你爸爸是完蛋了,以后就看你自己的了。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类孩子成才者也大有人在。

父爱如山,如山的父爱。我的父亲在我15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也就是说,当我准备攀登的时候。从此以后,我就一直在攀登,是我曾经年幼的时候看到的那座大山,它一直是我的参照物,是我人生成长的坐标。2014年的父亲节,又有了一些领悟。父亲的离去,成为了我的永恒,这一点我要比那些父亲还在的人幸运的多。因为现实中并没有父亲存在,父亲在我心中的形象和高度,就一直定格在了那里,无论我走多高,走多远,都还觉得不及父亲的一半,就是依仗这样的一份感觉,走入社会20多年了,我一直在攀登,从未停歇。

父亲,我想你了,你一直在我心里从未离开,我一直在努力攀登,从不敢倦怠。

   人们常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今天我们反过来说,可怜天下儿女心。今天是父亲节,现实中还有多少孩子,在苦苦地巴结着自己的父亲,但父亲还没有弯下腰来成为一个“巴”字,所以,他还没有成为一个真正的父亲,还没有享受到做父亲的快乐。在父亲节到来之际,我们真心希望所有的父亲,能够放下手中活计,去履行义务,享受作为一个男人应该享受的天伦之乐去吧。这是最值得追求的人生价值。(韦志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