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教与学:学习的能力
(作者:郝忠莲 根据韦老师早晨在PTP群的交流整理)
每一天都会有一个新的太阳,每个人每一天都是一个新人。用每一天都是新的态度,对待人生和生活,你的每天都会很精彩,你的心情每一天都会很畅快。曾经有一位妻子抱怨丈夫没有以前对她好的时候,甚至咬牙切齿地说:“是我当初瞎聊狗眼,没有看清你的真面目”。又或者说:“他变了,不是当初那个人了”。我会说:“去年的冬天和今年的冬天都叫冬天,但他们已经不是一个冬天了。你的当初的丈夫和现在的丈夫,都是你的丈夫,但他已经不是一个丈夫了。当初的你和现在的你也已经不是同一个你了。一个人的痛苦往往是因为用昨天的模式对待今天的丈夫。用昨天的感觉要求今天的自己,当然痛苦烦恼总是围绕着你。就比如恒河里的水,我们每天看到的都一样,每天看到的又都不一样。所以活在当下,清空自己,接受新太阳,成长为新人。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缸水,缸的大小水的多少决定了这个人的内涵底蕴气质品格和修养。这缸水应该珍藏在自己家里,或者蕴积在自己的心底。当我们出来学习时,不是带着自己的水缸,而是带个杯子、水壶或水桶等更大的容器。虚心谦卑的用海纳百川的精神,把水源聚集,这样你的水就会越来越多。教授别人的时候,就应该把水缸抬出来,任别人瓢舀桶装担挑,做到倾囊相授。这样你的缸才会越来越大,你的水才会越来越多。
据我的观察和经验,学员们在和我进行知识互动的时候,有几种不同的表现。
第一种,提出一个问题给我,然后耐心倾听,之后认真执行。在我讲解的过程中很少手拿“盾牌”,既不质疑,更不否定,甚至全盘接收,立即执行。比如刘景绘,主办下个月的大型体验式班会和家长会大赛,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我相信他完全有能力办好。但是在前几天我们电话中,我还是提出了要学习刘备的“哭求”的精神,向同学们感恩求助。第二天他就在群里做了这样的事情。这类人首先放空杯子接受我的水,倒回自己的缸,然后又举着空杯子向你请教,当他们以这种空杯子心态向你提问或者探讨话题的时候,你总是能够感到异样的感觉和温暖,你的心理会产生满足和愉悦。因为对方说向你借点水,他带的是一个空杯子。因为他每天都是新的。所以才能带一个空杯子来和你交流。
第二种,手里拿着的杯子里还有半杯水,向我请教一个问题,但自己已经有了答案,不论你给出何种建议和思考,他总是觉得不是很好,原因是什么,他来交流这个问题之前,已经带着自己的一些固有观念和你互动了。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没有真正地放下自我,在和重要他人互动的时候,总是觉得有些别扭。为什么不能放下呢?究其原因,还是内心的不安全,这种半信半疑的模式,表面上是保护了自己,永远不会让自己被动,或者陷入到一个不利于自己的境界当中,但最后实际上自己每一天都是没有完全更新的自己。我四处讲学和求学,见到的这类人比较多,尽管他们笑脸相迎,对我毕恭毕敬,但我发现我的水怎么也不能完全倒进他拿来的杯子里。反过来,我有时在请教我的老师的时候,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第三种,每天忙忙碌碌,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吆喝什么,显得自己也很忙,也很积极的在参与。比如每次有什么好事情的都少不了他。但发现这种人很少以一个全新的自己出现在大家面前。就从穿衣服上面也可以窥探几分。每次都是一种衣服风格,走路的姿势也是。在课堂上非常忙乎,不是照相就是记录等。前段时间在《学校心理学工具箱》实验学校培训班的时候,研究生班有个学员在开课的下午来了,当分出小学组、中学组、幼儿园组、讲师组、销售商组的时候,他在那里犹豫自己更应该进入哪个组。我走过去问他这次来的目的是什么,他说先看看再说。我又笑了,这种先看看再说的背后,就是带着满满一杯水来的啊。我内心很是为他着急,一边想要获得心理学的发展,和自身的进步,一边手里拿着满满的一杯水。我是无论如何也倒不进去的啊,如果我硬要给他一些东西,水就会溢出来到烫到他的手,他就会对我生气。这就是我看到的和感受到的。
空杯的人,他看到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半杯水的人,他看到的太阳每天都是半新半旧的,满杯水的人,他每天都在接受太阳的沐浴,但每天都好像没有看见太阳一样。
其实每个人都有好多水,谁没有点经验和智慧啊。关键是,当你面对明天和外面的世界的时候,你是用那种方式来应对的。学、做、研、教、写,当你行使每一种的时候,应该模式不同的,教别人的时候,当然倾囊而出,有多少水,就拿出多少来,任别人取,这样你的缸就会越来越大。向别人学习的时候,你就应该把自己的水都放在缸里,出来的时候带一个空空的大容器。这样你无论走到哪里,遇见了任何一个人,一个事物,你都可以学习到新的东西。
存储一缸水,出要一杯水,每天做新人。
(韦老师的早晨感悟整理一下就是一篇论文啊,请同学们批评指正,修改加工和完善。谢谢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