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心”解:以汤止沸
(2013-09-17 10:06:46)
韦志中
原文出自《吕氏春秋·尽数》,“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比喻用开水制止水的沸腾,是徒劳无功的,只有从根本上去做工作,问题才能被真正地解决。
当今学界和管理部门,都希望提高整体的创造力,以求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或者持续增长。但只在鼓励创新方面做文章,并没有注意到这种创新力低下的背后,并非是自身能力问题,也不是意愿问题,而是体制的不完善所导致的结果。一个技术员日以继夜、废寝忘食地创造出来一个新产品,由于没有得到制度的保护,很快被人抄袭或者窃盗。试想,这个年轻人还会继续重复吗?以此类推,大致如此。一个作家辛苦写出好的作品,结果被盗版或者出版商“潜规则”。以后不是不做,还会坚持写,但可能要“与时俱进“了。
创造力表面上看起来和制度密切相关,但要解决制度的问题,并不只是法制的严厉程度和完善程度所决定的,而是人们的价值观的良性水平所决定的。人人都知道过马路不对,但因为没有羞耻感,所以,只要不被逮到,或者自我评估不会被逮到,就会违反。人人都知道抄袭别人的东西是违法,但内心没有良心底线,自我的底线就是不被逮到就没有问题。可见制度和人们的普遍良知水平有多么直接的关系。
八荣八耻,身边的好人,寻找最美某某某,树立各种模范形象等等等等。这些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媒体、地面、空中立体全天候的攻势过后,效果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好。要提高社会整体的良知水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光有”晓之以理“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动之以情”的手段,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社会普遍价值观的水平,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模式直接相关,当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水平高的时候,社会道德水平就会更好,当社会中的陌生人之间信任水平低的时候,整体的价值观就会出现问题。这就好像在学校的课堂上,有一些学生不学习是因为和老师的关系不好导致的,亲其师,信其道,老师和学生的良好关系,看起来和学习没有关联,确是直接关联,孩子的创新精神和老师的个人人格密切相关。
解决或者叫做改善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水平的问题,需要的是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方法,而解决道德水平的问题需要的是德道教育的方法。现在看来,运用相关科学,提高社会中的人与人的相互信任,尤其是陌生人的相互信任,是最根本的源头。可是,据我的观察,相关部门和当今学界并没有找到要领。
这种社会“大心育”教育,可以达到一举两得,用心理学的方法改善心理,心理的改善影响品德,社会价值观的良性发展,直接影响社会制度的完善和实现,制度的完善直接影响创造力的良性发展,创造力的得以保障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良好的发展反过来影响每一个人。
以上部分思想产生于华人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期间,感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赵志裕教授!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