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的 故 事—《敬业胜于能力》读后感
(2013-04-02 22:11:12)
标签:
潘秀丽杂谈 |
分类: 本会团体 |
我 的 故 事—《敬业胜于能力》读后感
我校经常以校本专业培训,开展读书节、艺术节,组织篮球赛、羽毛球赛,组织高三教师旅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加强教师心理资本建设。在2012年年末,学校又开展了第二届读书节活动,教师的必读书目是《敬业胜于能力》。读了此书后感触颇深,书中一个个先进人物经常浮现在我眼前,发生在他们身上一件件感人的故事也时时鼓舞着我,让我不断地努力进取,也让我不断反思自己的职业生涯:正是因为喜爱孩子、热爱教师这份职业才让我时常有梦想,并且在不断地追求梦想和一次次超越自我中体验着酸甜苦辣,享受着快乐与幸福。将反思与大家分享:
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是我儿时的梦想。1997年,28岁的我,梦想终于实现了。站在三尺讲台上,当看到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目光,听到一声声“老师好!”亲切的呼唤时,我激动不已,并默默地告诫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勤奋工作,爱岗敬业,做教书育人的典范,对得起孩子,对得起“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也正是从那一刻起我爱上了这份神圣而伟大的职业。正如书中所说的: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伟大的职业都值得人们去为之奋斗,值得人们为之神往,为之奉献自己的生命。
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光有热情、激情是不够的,还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正是:要想给学生更多的水,教师应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来。而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对我来说是零,我只有“文秘”专业专科学历,我暗下决心一定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积淀更多的文化知识。于是我参加了哈尔滨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本科函授学习,边学习、边实践、边锻炼基本功,尽职尽责地工作,以提高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那时自己的孩子也只有三岁,虽然很忙很累,但苦中有乐。
八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取得了不同级别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等荣誉,让我享受到了教师这份职业的快乐,同时也给我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正如书中所说“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很清晰地明白到底在忙什么,目标是什么。只有瞄准一个目标直奔主题去工作,才能省去那些无用的忙碌,才能使你的付出得到最好的回报。”
2005年9月,我被调到林业教育局做秘书工作。
综观林区中小学教育和对自己孩子教育的体验,我觉察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和重要性。我想:自己应该学习心理学,将来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2006年我投入到了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学习当中,当拿到“二级”教材时,感到很困惑,像天书一样,看不懂,怎么办?于是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培训,向专业人士学习,反复看书,想着:无论怎样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终于,利用两年的时间,在2008年12月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
2009年3月,来到牙五中(高中)工作,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个别学生心理咨询、学校宣传及其它管理工作。又来到学校从事心爱的教育事业也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心中自然欣慰,这也正是:喜欢教育事业早已像镌刻在我灵魂深处的图腾。
从四年的工作体验中,我觉察到: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学生要想身心健康,综合能力强,取得全面发展的最大化,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优化;从我自身的素质来说,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写作和科研水平,心理学的系统理论知识,自身心理资本建设,实践技能都欠缺的太多,都需提高。于是,今年3月份,参加了广州大学心理技术应用研究生班的学习,遇见了韦志中老师及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成长,又给我了无限的勇气和力量,学业上以学、做、研、教、写五位一体的方式学习和实践。梦想就是:在不断的追求中自我成长、自我提升、自我优化;最大限度地做好所从事的各项工作;让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用书中的一句话说就是“在工作中,凡事做到最棒,无限接近完美;即使完美是无法企及的状态,但他如头顶星辰,永远指引你追求的方向。”
虽然我已进中年,能力也有限,但在我所喜爱的教育事业面前会时刻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旺盛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其中。2012年度,在学校的各项工作考核中被评为优秀,这也将成为我不断前进的动力。(潘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