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之旅”第一天
(2011-03-31 06:59:12)
标签:
大杨树二中教育教学改革体验式团体教育三位一体杂谈 |
分类: 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 |
2011年3月30号 晴
29号中午12:25分从广州机场乘飞机,经过了四个小时的飞行之后,到达哈尔滨。赶往火车站之后把行李保存起来,去找了一家饭店吃饭,这时候郭校长来电话问我吃饭没有,我说正在吃,我吃了一笼饺子和一碗羊肉汤。
晚上8点多坐上哈尔滨去加格达奇的火车,通过几个电话之后就准备睡觉了,其中就有南京吴校长的电话,几个学校的负责人在一起聚会,讨论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知道我在火车上,给我来一个电话表达情意,我深深感动,南方有一群人在推动,北方有一群人在推动,这是一个不孤独的事业。
半夜的时候有人拍打我的小腿,告诉我到站了准备下车,我赶忙起来把行李从行李架上取下来,等待着。结果一会他又来告诉我他能错了,我还没有到站。这时候是4点多,离下车还有两个多小时。
郭校长等一行十来人,已经在站台等我了。并不是很冷,据说这是我去年离开之后最温暖的一天,明天就要有冷空气开始降温了。
上午是一个欢迎会,和大家教育教学改革小组主要成员见面进行了简单的研讨。下午第一节课是化学,听完课之后全体生化研究小组老师一起进行了研讨,研讨召集人是何校长。第二节课是英语课,听完课之后全体英语教学研究小组成继续进行研讨,研讨主持人是门主任。
正如晚上在接待晚宴上文利说的一样,她在下午观察我在整个听课的过程中,脸上都是喜悦的,应该是满意的。我确实很开心和满意,经过老师们的辛勤努力,体验式团体教育---“三位一体”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深入人心。按照“个体、小组、班级”动力发展过程和动力状态,来看这两节课,都是非常科学的,我一直强调的动力均衡问题,在这两节课里被体现的很完善。按照“讲解、体验、分享”教育教学过程的“三位一体”,来看这两节课,无论是排列顺序,还是还是课标知识点与之匹配等,都算是合理的安排。按照“时而在前、时而在后、时而在左右”老师角色“三位一体”来看整个教学课程和过程,也基本都做到了,需要强调的是,这样的做到并不牵强,是很流畅和自然的过程做到的。
第一堂课更“中规中矩”的体现了“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的核心内涵和科学过程。第二节课在“体验式团体教育技术”的运用于转换层面,更是让我们看到了,老师们自身的条件是很不错的。
在研讨会上,大家一起探讨,比上次我来踊跃多了。都能从自己的角度提出各种假设和问题的解决模式,这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
让我思考的事情是,心理技术和教育技术(体验式团体教育技术)在认识上需要调整,如何进行科学的转换以及运用。还有就是每个研究小组内部对课标知识点的认识,在设计课堂时候的“科学、系统、全面”的三位一体考量。在动力建设和发展方面如何更好操作等。
晚上的欢迎晚宴喝的有点晕晕的。就不多说了,激动和感动的事情以后再说,明天一天听课、评课。明天见!
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博客:
相关资讯:
中学生最喜欢什么样的班会?
我 相 信 (-)---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班会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c1edfd0100kqhi.html
“我相信”(二)---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班会分享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c1edfd0100kulo.html
南京行之十三:体验式教育(1)
http://blog.stnn.cc/chuyu/Efp_Bl_1004804263.aspx
南京行之十四:体验式教育(2)
http://blog.stnn.cc/chuyu/Efp_Bl_1004807894.aspx
在体验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