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理学者韦志中
心理学者韦志中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4,593
  • 关注人气:56,13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的方向

(2010-06-09 21:53:08)
标签:

体验式教育

心理教育

团体动力

教育

分类: 心理学专业文章

----我看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

作者:映山红(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744805892

记得韦老师说过,他特别希望教育工作者参加他的课程,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孩子和家庭受益,让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是韦志中老师的期望和努力的方向。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经常反思自己的级部管理和课堂管理模式,预见到应该有所改变,也一直在努力的尝试寻找途径和方向,正是内心这样的一种需求,才开始追随陈明清老师学习心理学。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有了这样一个想法,提出了德育心育一体化的一个发展方向,很想和班主任老师一道用心理学的理念、方法、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价值引导,让班主任老师成为自己和学生的心理咨询师,实现从人本管理到心本管理的跨越。在这个过程中明清老师不仅给予了我专业上的引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的自信和勇气,这样有了我和明清老师,098月的济南之行。当时参加的是韦老师的本会团体第二阶段心理咨询和心理成长课程,对于心理学知识相对匮乏的我来说,参加这样的团体感受到了强大的震撼,对于心灵来说是一次洗礼,在不知不觉中有了自我的洞察和认知的改变。但是由于我的学习违背了客观规律,没有参加第一阶段的学习,而直接参加第二阶段,这使得我对于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并没有真正的理解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的理念。而明清老师很早就开始关注韦志中老师的博客了,并且一直在研读韦老师的著作《本会团体心里咨询实践》,同时自己也在尝试着带领这样的团体,因此明清老师已经领会到了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的精髓,于是便邀请韦老师把课程开到这边来。而明清老师,我们的领路人在这个时候却离开了我们,人虽离去,而她期待的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却如期而至。韦老师和他的学生再红老师分文不取从广州来到这里,为来自呼伦贝尔市30多个中小学的61名学员送上了这样一份厚礼。作为明清老师和韦志中老师这份厚爱的见证者和受益者,总觉得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动。也正如韦老师所说,作为一个团体导师,一个优秀的人,任何技术都是第二技术,而人永远是第一技术,也正是因为韦老师有这样一份人格的魅力,大爱的情怀,才使得他的团体带领之路越来越宽广越来越流畅。经历了这样的悲欢离合,有了这样的刻骨铭心的经历,自己也就越发懂得珍惜,所以这四天的学习也就有了特别的意义,收获也包含在这里。我在这里以文字的方式与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分享,如果有兴趣欢迎加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群,同时欢迎关注韦志中老师的博客。

 

一、用团体氛围创造快乐的生活。团体就在我们身边,团体的气氛我们人人需要,既然需要,我们就要共同创造。参加过团体活动的人可能会感受到团体的温暖、安全和自然。正是在这样的场的动力的带动下,在团体中你会感觉很轻松,自己的故事愿意淋漓尽致的表达,同伴的故事愿意全身心的倾听和分享。如果我们有过创伤,那么创伤可以在这样温暖的环境中得以修复,如果我们健康、快乐、阳光,那么就可以在这样温暖得环境中继续的成长,对和我们大不同的人更多了一份理解和尊重,从而实现自我的持续和谐,和外部环境的和谐互动。而团体离我们并不远,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团体之中,我们的家庭就是一个团体,一个家庭主妇就是一个团体的带领者,那么你给你的家庭成员,给你的团体带来温暖、安全和轻松了吗。你和你的家庭成员彼此之间有了足够的欣赏和尊重了吗,你对你的家庭成员爱的表达他们感受的到吗,接受吗。如果说你认为自己一直在这样的努力,只是你的家庭成员不理解,不接受,那就说明你的带领能力需要提升。如果你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充满压力很沉重,那你就急需要学习和提升,总而言之很大的一方面是自身的原因,应该在自我提升方面寻找突破口,不要把过多的能量用于抱怨和指责,让自己宝贵的能量内耗,让爱自己和自己爱的人痛苦和悲伤,让自己家庭的固有模式影响和决定孩子的一生。

 

二、用体验式团体技术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团体之中导师把很多高深的理论和技巧转化为一些体验技术,让我们通过体验进行自我探索、自我觉察,正是这样的过程才让我们能够把正确的理念内化为行动。虽然即使我们参加团体学习,也不是每个人都会拥有这样的能力和魅力,但是我们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当自己把领悟到的团体技术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时,感受到了团体技术的魅力。比如说三分之一技术,就是说在整个团体带领过程中,导师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前边引领,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左右陪伴,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后面促动。而这三个三分之一是互相交叉和渗透的三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仔细品读这三分之一技术,发现了它的奥妙之处。我们抚育和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也是应该时而在前引领,时而在左右陪伴,时而在后面促动。作为老师在课堂上,我们也要应用这三分之一技术,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我们也要应用这三分之一技术,作为一个团队的带领,我们也应该应用者三分之一技术,我们只有这样适时进行角色和姿态的变化,才能达到效能的最大化。而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是做了很多,很辛苦,效能不高,甚至没有,所以说,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想想这三分之一技术。再比如说此时此地技术,此时此地就是当下,团体中经常使用此时此地技术,让团体成员全身心的体验和感悟,也正是这样的用心,才会有成长。我们都知道人应该活在当下,拿得起,放得下。但是我们很难做到分清事是事,人是人、经常会针对一件事情去评价一个人,并把这样的评价模式固定在自己的思维中,然后按着自己的模式去思考和要求别人,从而滋生摩擦和烦恼。我们也很难做到很好的进行角色转换,在单位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感受和体验工作的快乐,回到家里,也全身心的投入,在琐碎的家务劳动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当一个困难来临,当你不喜欢的事情发生,当遇到你不喜欢的人的时候,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把它当成一种体验,一种成长,用心去做,换一种方式去对待,会有不同的结果。我们作为老师更需要学习和使用此时此地技术,因为我们要打造高效课堂,此时此地技术就是一个强有力的保障。再比如说描述性语言的使用,在团体中导师一直在使用描述性语言,也倡议大家使用描述性语言,少用评价式的语言,所谓描述性语言就是描述事件,并说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指责和评价。描述性语言在我们教育孩子和学生的过程中有很大的价值,使用描述性语言等于架通了家长和孩子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对这一方面有需求的朋友,我推荐大家一本书,名字叫《如何说孩子才肯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可以通过网上购买)

 

三、用体验式的理念,寻找教育教学管理和改革的方向。现在杜郎口的教学改革模式引起大家广泛的关注,我们很多学校也在尝试学习杜郎口经验,我对杜郎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解是,它就是一种体验式教学,要想学到杜郎口课堂教学改革的精髓,要想达到杜郎口课堂教学的效果,我们首先要具备体验式管理的理念,把体验式作为学校的整体管理改革的发展方向,实现由人本管理到心本管理的跨越,由体验式的管理带动体验式的课堂教学,以体验式的课堂教学,推动体验式的管理。因为每个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激发,这样就会即实现了教育效能的最大化,又实现了教育工作者自我实现感的最大化,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所以我认为韦志中老师,此行带来的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是燎原之旅,也殷切的期望各位教育界的前辈和领导积极参与和推动,让我们自己进步,让我们的孩子成长,让我们的家庭幸福,让我们的社会和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