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离别心理干预课程方案

标签:
危机干预心理干预心理治疗文化治疗文化心理学健康 |
分类: 心理学堂 |
生命告别之后的家属心理干预团体
(殡葬系统项目)作者:韦志中
这个模块的课程中,主旨确定为“为活下来的人抚平心理创伤”课程设置共运用三个主要部分,达到学员合理释放负面情绪、正确评估生命分离、预防创伤后心理疾病为主要目的。在体验式学习中透过体验和分享释放不良情绪,在导师的宣导中因为亲人离去而带来的不良认知和不良情绪。
告别与接纳
心理学家发现,在各类心理疾病中,因为亲人离去而无法接受,从而导致心理疾病的占据整个心理疾病的百分之三。
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平均会影响是十六个人的心理,这些人中大多数都能在时间不断发展中,调整自我心态,接纳现实和自己的关系,做到发自内心地接收已经发生的事情,也会有一些人因为不敢面对未来而导致不接受现实。从而给自己心理层面积累心理疾病埋下伏笔。
心理学导师运用心理学原理、文化心理学原理设计一些心理学游戏,让当事人参与其中,体验和互动中,铲除可能留下的隐患,预防因为告别和接纳出现偏差,而导致的心理疾病的发生。
澄清情绪
因为自身评价系统评价自己,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和爱的充分表达,而导致的“内疚”情绪,在没有得到心理干预处理的情况下,可能会上升到“自责”的层面,在潜意识里形成一个别人不知道的逻辑“我不好,所以…….”
失去依靠无法面对未来生活,而导致的抑郁和恐惧,也是这个阶段会比较多出现的情绪状态。在心理医生的大量临床症状案例中,就有一部分抑郁症患者和亲人的离去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影响一个人心理健康的主要方面,就是一个人内在负面情绪的比例,导师在这个环节,采取艺术心理治疗的原理和技术,帮助参与学员,处理掉当下的负面情绪,不留下隐患。
活在当下
没有一个人不需要不断学习生活智慧,因为我们的生活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中进行的。当我们身边的人离开我们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我们需要适应,和重新排列自己的关系状态,重新规划未来的过程。
这个环节心理学导师给大家一些建议和忠告,在提问和互动中,让我们把自己做的更好,借助这个环节告慰亡者,给身边的其他生者以榜样的力量。
课程中,运用心理学游戏互动,导师理论宣导,核心关键词如下:
告别、接纳、悲伤、恐惧、爱、未来、内疚、情绪、文化、艺术。
核心环节:
1、
2、
3、
4、
人数:30人最合适(亲人离去者)
时间:连续1天-到3天
导师:韦志中
广州韦志中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武汉大学心理学系客座教授;
四川省科协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灾后心理干预专家组成员、督导;
中山大学继续教育学院MBA心理健康课程导师;
广州留学生商会心理顾问
曾先后担任五家心理咨询机构主任职务,曾接受人民日报、香港东方时报、中国经营报、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信息时报、新快报、新世纪周刊杂志、心理学科普杂志等几十家媒体采访和报道上百次。
专业学术著作《本会团体心理咨询实践》一书,出版之后好评如潮,被誉为心理学行业最佳本土著作。
在表达性艺术治疗、文化心理学治疗、本土治疗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现在还同时担任多家知名企业,企业心理文化建设顾问(督导)职务。
相关联接:企业心理学课程系列方案
http://www.wzz.com.cn/other/Files/upfile/20080811120640-0.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