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去成都之前,四川心理咨询委员会没有安排我做督导课程。到成都的第二天,吴主任才决定要开一个督导课程。决定之后,马上就通知一些专委会的成员来参加。

课程开始之前,我问大家,你们想要听我讲,还是想要我做一个体验式督导,或者是一个团体动力学的演示。大家都表示想要做一个体验,而不只是听我主观地讲解我自己认为好的东西。

我说地震之后,参加过一次以上公益课程的老师请举手,基本全部学员都举手了。参加过三次的请举手,有七成学员举手了;参加过五次的请举手,有一半学员都举手了;一直到八次的时候还有人举手,我说,请大家给这位爱好学习的学员一个掌声。

那天做了两个案例,都是失去亲人,目前还没有走出来的案例。她们内心对死亡的焦虑背后,带来的是恐惧、以及对自己的评价,认为自己没做好产生的内疚感,导致自己的自责、及死去亲人的哀伤。这三个方面的情绪有的经过时间的发酵,已经上升到认知领域,有的直接影响生活中的行为。
我运用诗歌、绘画、神话故事等多元艺术表达形式,在文化符号和仪式的结合下,给他们做了处理,效果很好。

开始的时候,我给大家一起分享电视剧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去东吴悼念周瑜的一段精彩表演。由此引出文化符号和心理空间内部真实情感,用多元艺术表达形式,将这三者有机结合,引出心理治疗原理。

当所有一切都进行完的时候,你会发现潜意识的真相。

尽管道具简单,我们需要一些设置和“保护”。

在我的团体书中,我把团体按照目标实现形式分为以点带面,和以面带点两种形式。在处理一个人问题的过程中,全部成员都做到“此时此地”。所有的人都参与了进来,后来学员发现自己不是主要角色,但在角色成长中比主要角色成长得更多。不同的是,这次我设置了两个成员一同进行,也就是这个动力中有两个主要动力点。



去年的云南一面,我和张老有缘相识,张老是我安徽的老乡。他十几岁外出求学,至今乡音不改。我到现在离开家乡也有十几年了,每天还是习惯吃家乡的方式加工出来的面食。
认识张老后,我把我的团体书稿寄给张老,让他帮我审阅。87岁的老人家还一个字不漏地看了一遍,并给我的书作了序。
本来约定8月,我去成都开工作坊的时候,去看望他。谁知地震发生让我提早去了,初去四川忙于自愿者工作,没有及时去拜访张老。
后来到张老家拜访和请教,张老对我的一些关于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咨询的理念和技术大加赞赏,我内心非常喜悦。临别之时感觉到这个老先生可以作为我的导师,张老言语之间也出此意。我知道还会再来四川开展自愿者工作,就说好下次再来拜访。

这次来川当晚就去看望张老,但并没说明此意。从绵竹服务点慰问成员回来之后,我和吴主任表明态度,吴主任就开始安排此事。
尽管时代变化很大,但作为一个人还是要有礼仪道德,老师就是老师,一杯茶还是要恭敬递上的。我当时内心就想:韦志中,这是你的承诺,你要好好学习和进步,老师认下了,你要做好一个学生应该做的事情。

在这之前,我和张老、师母及大家,都谈了我的真实内心。张老对科学的追逐精神是我最感动的地方,在这个需要弄清楚,做人不能太执着,做学问要认真的时代。我应该有这个老师。

吴主任也是张老的学生,尽管没有像我这样规矩敬茶,但实际上就是。

张毅老师(图中左一)是我认识了几年的老朋友,这次来四川几次请我吃饭,耽误时间接待我,这次我也邀请他来一起庆祝。

心中有佛,处处有佛。风景秀丽的眉山吸引了我,陈惠霞大姐、康波教授、吴万方老师和我,一起和大佛合影留念。
康波是我的老朋友,虽然是精神科大夫,很早就开始学习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在心理咨询实践中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这次他是作为卫生部派遣的心理危机干预专家来四川,在青川服务26天时间。得知我又来了,一起玩两天,晚上就住在我住的地方,我们彻夜长谈。

我年少时学过一些少林拳,少林拳大多讲刚猛。我的个性里也有这样的影子,我还需要再沉稳一些,把“内家拳”练习好。

这个照片帅吧?

这个呢?

这个样子有点笨哦,旁边还有指导呢。

四川是个好地方,到处都是风景区。看完大佛的第二天,我们来到眉山的一个河边钓鱼和游泳。
当然游泳的照片不给你们看了,以后再发上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