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特大自然灾害的无理入侵,孩子的心灵最容易受到创伤,然而大人们在地震过后心灵上所承受的巨大伤害同样不可回避。”昨日,“成都晚报慰孤心理专家团”组织了15位心理专家走进青羊区体育中心,早上8点半由心理咨询师韦志中带队,15位心理专家兵分几路,三三两两搭配成一个个小组走进40个帐篷内,不仅为地震中幸存的孩子们送去心理温暖,也为在地震后幸存中的成年人群带去亲人般的关怀和最专业的心理危机治疗。经过专家们一天的辛勤努力,困扰着成年人的心理阴影逐渐远离,他们的脸上又流露出了往日的坚强和自信。
记者:刘文婷 摄影报道
一、地震来了
她帮忙转移40多个乡亲
“一个大院子10多户人家40几口人啊,地震后全靠她家张罗我们才到了成都有了个安身之所。”记者跟随心理专家在与灾区群众交谈中得知这个感人的故事。住在10号帐篷里的几个人,都是来自绵竹兴隆镇的农民,今年40岁的蔡华菊两口子都在成都打工,地震发生当天,她刚好回家乡看孩子。“一瞬间,院子里房子垮成一滩平地,受到惊吓的乡亲也乱成了一片,我们逃到空地上后迅速清点人数,我和乡亲们迅速组成了临时救援队,
86岁的李成喜爷爷就是我和家人刨出来的。乡亲们伤的伤,逃的逃,我们的家就这样没了,以后该怎么办?”泪水再次湿润了蔡华菊通红的眼眶。“经受灾害,失去家园的心痛!这种现象在被安置在这里的都江堰、虹口等地灾区幸存者中也有,这是重大灾害事件后人们常见的心理恐惧。”心理专家韦志中小心翼翼地说。
“13日当天绵竹下很大的雨,丈夫和弟弟租的大车分批将乡亲、邻居接到了成都,40多个人在我表妹开的酒吧内临时落脚。”蔡华菊继续讲诉着他们震后的经历。目前由蔡华菊一家转移到成都的乡亲均分批住在青羊区体育中心的帐篷内。
二、丢了哑巴
大姐陷入极度内疚
然而记者在帐篷内却听见了另外一种声音,
“还不如不带出来,不带出来还可以死在一起。”话语里显然有一丝怨气,李成喜爷爷在地震中被垮塌的房屋压伤了右腿,躺在床板上已动弹不得,然而巨大的悲痛是他和儿子失散的痛苦。心理专家韦志中的职业敏感立刻使他判定,蔡华菊这段时间除了承受失去家园的心灵阴影外,内心还有一种极度的自责感、内疚心理折磨着她。“现在最关键的是让她的情绪有所宣泄,其次才是改变她的认知。”韦志中有了初步方案。蔡大姐的话一下子找到了倾诉对象:“李成喜爷爷的儿子李太贵是个哑巴,40几岁的人腿脚又是残疾,两父子一直相依为命,这次他们家房屋也没能抵过地震的破坏,我去接他们父子时,他们就坐在田坝里,连临时的蓬蓬也没一个,看了心里那才叫酸。没想到的是,好心把父子俩接到成都,15日下午,我离开不到四、五十分钟,哑巴老弟就走丢了,就算爷爷不怪我,我这辈子也不会原谅我自己。”蔡华菊的情绪已经不能自控,泪流满面,不停地抽动双肩。
“她的症状十分典型,属于重创型,如果现在不及时进行创伤治疗,以后会出现‘应激障碍’,在认知上出现偏差,永远生活在自责的阴影中,无法自拔。”韦志中开始积极研究下一步对策。
哑巴头像
让她进行“角色互换”
“爷爷,我对不起你!”
“哑巴,快回来,不然我怎么对得起爷爷,你不回来我会内疚一辈子。”
“我要是再警醒一点,我要是做得再好一点,你就不会离开我们了。”
在韦志中不断地诱导下,蔡华菊说出自己的心理话,情绪异常激动,一旁的乡亲不解地上前劝说。
“你能画出哑巴的样子吗?
”所有人都很惊讶韦志中的提议,他随即拿出画笔和白纸叫蔡华菊画出自己时刻牵挂的哑巴。几分钟过后,哑巴的轮廓出现在了白纸上,“你刚刚已经说出了你想对哑巴说的话,你现在将自己当成是哑巴,想想看哑巴会说什么话。”
蔡华菊顺从地照做了:“叫你带我回去你不带我回去,都怨你。”原来,“在这个过程中,用一种角色转换的方式,让患者敢于直面现实。”韦志中解释说。
三、走出阴影
还要教孩子学会感恩
半个小时后,对蔡大姐的心理治疗迅速转移到了就近的一间无人帐篷内继续进行,韦志中表示:“安静的环境,更有利于对蔡大姐的心理治疗。”经过第二阶段的“角色互换”,说出最真实的感受后,蔡大姐的情绪平复了许多,因此心理专家韦志中没有按照原计划对其展开深度创伤治疗,专家开始将她的认知向积极方向引导,“不管哑巴还能不能回来,你的心里都会有遗憾,你要做好哑巴不在了的心理准备,要有敢于面对的勇气。真正的勇敢者是敢于面对自己真实内心的。”时间在缓缓推移,蔡大姐终于能够平静地告诉现场的人,“我会继续找哑巴,用各种途径,如果真的找不到,我会给爷爷好好地说,继续好好照顾爷爷,在面临灾难的同时我还要感谢所有有爱的人给予我们的帮助,告诉我们家孩子要时刻把这些记在心上。"
四、寻人
寻找走失的哑巴老弟
哑巴离开我们的当天穿着一件蓝色的上衣,下身穿着一条呢绒裤,身材矮小,左手左脚均有残疾,其余暂时不详。如果您发现哑巴李成贵的踪迹,请紧急与蔡华菊直接联系,蔡华菊目前住在青羊区体育中心10号帐篷内,联系方式是:134381379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