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婆在一个月前到正规大医院做了人流,经过精心护理,身体恢复的很好。但她的心理却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觉得是她弄死了自己的孩子,心里总是很难过。她现在每天都失眠,不敢给我打电话、不敢想我,一见我就哭,我想了很多办法去安慰她、逗她,可都没有作用。我们现在都是刚上班的年轻人,没有经济能力,希望过些时间,经济能力好一些的时候再要孩子。她虽然在年龄上比我大几个月,但是在心理上远没有我成熟,心理承受能力也很差。我很担心她这样下去,对她的心理会有影响。请大家想想办法帮帮我?
韦志中:
这是我心理诊所在线解答里的一个留言,由于我本人时间关系,这个在线解答都是我的助理在回复,但我看到这个帖子之后,觉得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回复一下,发在我的博客上,希望“让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
也希望朋友们根据这个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我一起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朋友!我在这里真诚地感谢了!
一、流产的类型与心理关系(自愿、非自愿、客观原因、主观原因)
我不是妇产科的医生,不太知道有多少女性同胞会有流产的经历。但我知道我的身边大多数女性都有这样的经历,这其中包括我的太太。
我在我的心理学工作坊中,遇到过一些朋友,都有过流产的经历而受到影响的现象。当然也包括来到我的咨询室里的朋友们!那个时候我就感觉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对一个人的心理又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个生命正在行走着,想要来到某个家庭,或者某个人的身边,但他(她)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受到欢迎,走到半路的时候,他(她)被告之,自己不要去了,再次等待又来到人间的机会。
我们不知道这个生命怎样想,是不是会有些失落?会不会有些记恨?会不会觉得遗憾?
当然,只有我们才知道这其中的原因,我们也许还没有在经济上准备好,也许是因为我们担心这个生命的到来,会打乱我们原来的生活。也许是我们身边的人心理上还没准备好,还不能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完全可以承担这个生命来到之后,所带来的一些责任。
但无论如何,这其中都只有两种原因,自愿的和不自愿的。
如果是自愿的情况下,我们心里会好受一些,因为我们会暗暗告诉自己,也告诉这个和我们有“缘分”的生命,再等一等吧!我们准备的更充分的时候,你再来,那个时候我们会更开心地欢迎你,你来到之后我们也能更好地相处和生活。可以说这是我们告知这个生命,不要他(她)来了。但这种情况在当事人心理上产生的影响,不会很大,因为在她的潜意识里,她已经知道这个生命是属于自己的,不过是晚来一些而已。
关于自愿的还有第二种情况,就是身边的人是非常自愿的,但这个怀孕的人本身是不自愿的,因为要向身边的人妥协,所以最后自愿了。这种情况就会对当事人造成的影响大一些,由于不是“问心无愧”的做了这件事情,在去向这个生命宣布结果的时候,内心的强烈的内疚和自责,会伴随一个时期,甚至会影响更远。
接下来说的就是非自愿的情况了,我们满心欢喜地做好了一切准备,就是为了一个生命的到来。但这个生命走到半路的时候,被告知不能来了,我们不知道他(她)是不是能接受这个现实。但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我们的当事人和身边的人是不能接受这个现实的,同样也会有“自责、委屈、不甘心、失望”等情绪伴随着我们的当事人,和那些做好准备的人,有的影响将会很深远。绝对比第一种自愿的情况更糟糕一些。
无论我们是否相信有生命的轨迹,但至少我们人生是有人生轨迹的,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这个正在“路上”走着的生命,是有印象的。我们会因为这次事件而产生不良的情绪。
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心理医生的我给出的建议是:
二、情绪管理
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方式把积压在内心的情绪表达出来,重新回到过去的心理和谐状态。方法有很多种,在这里我列举两种简单易操作的,分享给亲爱朋友们。第一和身边的人诉说,不要把一些情绪积压在内心,要和身边爱你的人分享,这样就可以把不好的情绪宣泄一些出去。
之后是艺术表达,我们的情绪可能有悲伤和其他成分存在,但我们的语言在面对这些情绪的时候,有时会显得无能为力,我们需要用情感表达比较合适的方式,来完成这个过程。比如我们听一些音乐,在听的过程中跟随音乐作出一些表达,自己可以拿一些乐器,或者乐器的代表,跟随音乐的节奏弄出声音,在这个过程中体会自己弄出来的声音和音乐本身的融合,然后再体会这些音乐和自己的内心的共鸣。
每星期两次,每次30分钟,连续一个月。
这个操作起来并不难,有时候你可以拿出家里的筷子和孩子用的小玩具来进行。只要你认真去做,会有很好的效果。
三、告别仪式
对于一个生命的到来和半路的离开,无论是自愿还是不自愿的,我们都需要一个仪式来作为这件事情的结束。这是对我们潜意识的自我惩罚的阻断,它将决定这个事件不再继续影响我们。
在身边最信任的人陪伴下,给这个生命写一个告别信,信的格式可以是:
给某某某的一封信
某某:你好!
我是某某某,我今天想给你说一些话………
我现在的心情……
今天我想要对你说……
最后我要给你说……
再见!
某某某
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一个心理学技术《生命告别仪式》的一种。是我经常运用在我的咨询中的一种方法。在当事人自己单独进行的过程中,一定需要有信任的人陪伴,眼泪流出来的时候,不要理会,这是我们内心的表达,是我们嘴巴没有办法表达出来的内心情感。如果想要哭出声来,就放声大哭,不要压抑回去。
还需要注意的是,流产之后一个月才做,不能立即做。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和一些不能激动的人不要自己做,一定要心理医生陪同来做。
作为一个专业的心理学工作者,我真诚希望“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这是我的职业理想,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希望所有的女性不要因为“流产事件”而受到心理影响,真诚祝愿那些已经受到影响的朋友,能更快地走出心理阴霾!
欢迎到百度韦志中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