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帮助这个有"心病"的女人?

(2008-03-13 19:59:05)
标签:

责任

自由

健康

分类: 心理学堂
 韦老师我该如何帮助她--一个追求爱情的女人
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老公事业有成,对她谦让呵护.孩子4岁,乖巧懂事.父母帮她带孩子.生活的无忧无虑.只是生活的平淡些.后来她的工作单位来了一个复员兵,比她小4岁,幽默快乐,着人喜欢.他们谈笑风声很投脾气.她也时常象大姐姐一样的关照他.有一天这个男孩抱住了她,一句接一句的说"我爱你",她温柔的拒绝了他.可是,男孩的攻势越加的猛烈,他们的情感也越来越亲密.她发现他比她的老公更能给她快乐,她的老公就象一个闷葫芦,三脚踹不出一个屁来.与他生活一辈子真是受罪.于是她接受了他的爱情,两人的恋情最后到了山盟海誓.于是,他们想到了结婚,她便向老公提出了离婚.她的一家人被这突变惊呆了。于是全体动员对她劝说教育,无济于事,父母责骂她却离家出走。家人把她带到我这里,我跟她讲原则,讲责任,讲结果。她都全然不顾。她认为这是她一生的幸福她必须追求。如今她向法院提出离婚被驳回,她准备打持久战,可她的一家人被她折磨的已不能再与她耗下去。希望赶快结束。
    请老师帮助指导
 
这是参加过我的学习班的一个学员在她的博客,和我交流的问题,因为我写的内容比较多,在后面评论要分很多段,所以就发到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
 

心理医生到底能做什么?

 

(如果她真的要走)

作者:韦志中

 

她一直感觉很幸福,但直到遇到了比这种幸福更加幸福的幸福

仿佛唤醒了那些从未被发现了的新的感官

她和另一个男人准备用一生去维护这些,至少是现在她这样想

 

 

并且依照想象来决定为未来负责,但不再愿意为过去负责

过去和未来本来可以很好结合,但在这个女人身上却成为了相互冲突的根源

她很坚强,因为她需要面对的有很多

 

失去这个社会道德所赋予的礼帽

也同时面对未来世界的许多可能的变数

 

作为心理医生,我需要知道她的义无返顾的背后的真实现象

需要知道在她转过身去,面对未来的时候,是不是已经把身后所有都清晰看到

如果我们已经了解到这些,这一切都是自然安排

这个女人的眼睛是雪亮的

这个女人对自己的结果是很清晰的

她愿意接受所有的结果,而不是一时冲动

 

那么,作为心理医生,我知道我需要做的就是安慰那些在这个事件中

 

还因为接受和适应问题没有走出来的人们

而不是这个女人了

 

 

上面这个诗,就是我看到上面内容之后的感受和观点。作为心理医生,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能运用心理学和相关科学理论技术,帮助那些觉得有“问题”的人,处理他们的人格(
个性);情绪、情感这两个方面出现的问题。

 

但我们需要先分清楚,是谁需要心理咨询,如果是这个女人来找你,就是她真的需要,现在是她的家人来找你,就不一定是这个女人需要。我说不一定,就是还有可能不是,这个可能是什么呢?

 

和她一起擦亮眼睛,看看脚下的路

这个女人在走出婚姻之前需要做的事情是“擦亮眼睛”,看看自己站在哪里,回头看看昨天,在看看明天,更要知道今天在哪里。然后再做出最后的选择。作为心理医生,如果我们评估的结果是她的眼睛是雪亮的,她的选择是真实的,不是被蒙蔽的,我们就不需要劝说了,因为她有权利做出这些决定。我们不是道德法官,也不是家族长老。就好象我们可以给一个杀人犯做个是不是精神病一样的一样,如果不是,把这个交给法官,和我们就没有关系了。如果是,也把结果交给法官,但可以建议他找你治疗,但选择权利还是他的监护人,不是我们心理医生。

 

如果这个女人的眼睛是有“心理白内障”的,我们要让她知道,她的线装,可以建议她和我们一起切除这个“心理白内障”。反之,她的咨询已经结束了,劝说的事情就留给她的亲戚邻居做好了。

 

那么,怎么诊断是不是“心理白内障”呢?你可以有很多技术去进行。

 

1、  演出一场心理剧,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没有剧本,涉及到的人物有:这个女人、她的4岁的孩子、她的现在的先生,她的现在男朋友、她的父母、她先生的父母、73岁的她等。

 

2、  做一个中度的催眠给她

3、  〈石头的故事〉技术自我环节

4、  其他你擅长的技术

 

咨询理念:

通过现象学来呈现在她内心深处对自己人生的理解和认识,进入到潜意识看到真实的自己,让她面对自己内心的内疚,看到自己的内疚,看到责任和自由的关系,看到未来和过去的真实现象。

 

咨询目标:

 

澄清爱情、婚姻、性的价值观,看看今天的决定是不是手到了不确定的情绪和情感的影响。

 

全部咨询6个小时,分3到6次完成。

 

全部完成之后,还是这样选择,她就不需要咨询了,而是那些被这个离婚事件影响的其他人。

 

这个就是我对这个案例的理解和观点。多谢你对我的信任!有什么事情,你可以给我电话,我记得当时给你们留了我的手机的。

再次感谢!

 

相关文章:心理学堂--潜规则与“心理白内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