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理小说 |
老农民和小农民
作者:韦志中
在1984年的秋天的一天,老农民带领他们全家在地里面忙着收他们家的地瓜,其中有他的老婆,还有他8岁的儿子小农民。
其实老农民并不老,只是因为他是农民,看上去会老一些,也因为他的儿子是小农民,所以他是老农民。
八月的天气,秋高气爽,田地里全部都是等待收获的地瓜,也全部都是忙着收获地瓜的人们,这里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离淮河很近,也是在淮河北面,从地理的分布上看算得上是北方,但在这里生活的农民却不知道这些,他们也不需要知道这些。
直到有一天外出打工成为一种时尚,那些到天南地北打工的人们才知道有南方和北方之说。
于是,他们就有了一些不知所措。
在沈阳打工的猫娃就有这样的遭遇,别人总是说他是南方人,也有一些人不同意这样的看法,认为猫娃的家乡在长江北面,也是在淮河北面,并且是吃面粉长大的,理所当然是北方人。
猫娃对于这些并不在意,反正这并不影响老板发工资,只是在过年回家的时候,才和乡亲们说起这些。
对于是南方人和北方人这个问题,还有一个人也和猫娃有差不多的经历。
他叫满堂,和猫娃是同年的人,也是很要好的伙伴。他打工去的是广州,在广州满堂也没有变成名副其实的北方人,有的人认为北方人就应该在黄河北面,有的人说湖南的就是北方人。对于这个问题满堂和猫娃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他认为北方人正直、真诚,自己就是典型的北方人。所以,几次因为这个话题,和别人很少别扭的满堂,还是很积极的争取证明自己是北方人。
老农民真正的名字叫富奎,小农民的名字叫防震,听说是76年为了防止地震发生,他的爸爸就给他起了这个名字。
小农民学着妈妈的样子,在前面把地瓜藤用镰刀割掉,然后滚成一个圆圆的球。后面是老农民扬起高高的钉耙钯地瓜,有了小农民的帮忙,老农民已经被远远地撇在后面。
他们就这样忙碌着,太阳快下山的时候,小农民的妈妈回家做饭去了。
小农民也不再掐地瓜藤,他拿起地上的一个钉耙去和爸爸一起耙地瓜,被老农民叫住了“你不要耙了,你帮我在后面把地瓜放到一堆,一会我们好装在架子车上回家。”老农民说。
“爸爸,我也想尝试一下耙地瓜的味道。”
“你不行的,地瓜现在都很大,都是一撮一撮的,你的力气还不够大,会把地瓜弄烂的,这样它们就会不开心。”
小农民已经8岁了,尽管不明白爸爸的真正用心,但是还是听从了爸爸的安排,反正爸爸的力气比自己大,这样地瓜被耙出来之后,都是完整的,不会坏掉。
许多年以后,小农民成了一个帮助别人解决心理困惑的心理医生,他还依然记得这件事情,而且他也明白了爸爸当时说的话。他在一些专业演讲中还会告诉他的那些学生们“地瓜的故事”。他说:“我们去帮助那些有困惑的人的时候,会考虑我们自己是不是已经具备了一些能力?也有的人不去考虑这个问题,没有关系”。
我们需要知道现在的自己可以不可以参与其中,这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去接纳别人,给别人支持。那些“病人”不光是需要动手术,同样也需要被我们“护理”。当你还不能去做手术的时候,你可以做好一个很好的护士,就像配合爸爸耙地瓜一样,这样就不会伤害到地瓜,也不会伤害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老农民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简单的教育孩子的话,竟然无意中传播了爱。
小农民也没有想到自己在专业上的成长竟然和地瓜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