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失业了,别忘领失业保险金

(2007-02-10 12:54:59)
  
  失业保险金能否用得更活些?这是国务院有关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联合检查组来到广州后,收获的一条建议。与此相联的背景是,近年来广州的失业保险金进多出少,已累积53亿多元。该市财政局一位负责人说:“在目前的情况下,即便广州停止征收失业保险金,也够用15年。”
  失业保险金的“赋闲”并非广州独有之现象,据透露,目前全国失业保险金结余已达708亿元。为何失业保险金“花”不出去,是因为我们的失业率过低,所以失业保险金暂时“英雄无用武之地”吗?对经济繁荣、发展迅速,就业率居高不下的部分城市而言,也许可以如此解释。比如有报道披露近年来广州的失业率稳定在2%左右,去年上半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也只有4.2%。从如此之低的就业率来看,失业保险金在广州,乃至在全国的“进多出少”当是再正常不过的结果。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失业率只是“登记失业率”,现实中有多少隐性失业被排斥在统计数据之外,还不得而知。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一些国家机构和科研单位在统计部门公布的数字之外,也给出了一些结论迥异的失业率。如第五次人口普查后公布的城镇实际失业率为8.3%,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在福州等五城市调查后得出的失业率甚至还要高。
  失业问题的严峻还可以从另一个侧面窥见。近年来,有关就业的官方文件无一不强调“人口多,就业压力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长田成平于去年9月的一次演讲中透露,今后几年,中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人口都将超过二千四百万人,而新增的就业岗位加上自然减员也只有一千一百万个,供大于求的缺口,在一千三百万个以上,矛盾十分尖锐。
  就业矛盾到了“十分尖锐”的地步,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自然也不会轻松。这正是失业保险金大展鸿图的时候——失业保险制度的设置初衷就是为了保障失业人员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根据国务院颁行的《失业保险条例》,失业保险基金除应用于失业保险金支出外,还应用于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医疗补助金、失业人员接受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的补贴。失业人员于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其供养的配偶、直系亲属的抚恤金以及他的丧葬补助金也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出。这些,尚不包括国务院规定的与失业保险有关的其他费用。但对失业保险机构而言,他们更关注的也许只是数字上的“再就业率”,而并非失业人员的生活。据昨日《东方早报》报道,目前国家对失业保险基金用于促进就业的使用范围,仅限于失业人员在享受失业保险期间的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失业保险金的大量“赋闲”并非仅仅因为失业率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因为尚在生效期内的《失业保险条例》被有关部门“有选择性”地执行了。
  失业保险归根到底还是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把“失业保险基金”的全部或大部,在这样一个经济发展迅猛的时段予以支出。滥发失业保险不但会为将来的失业人员带来风险,还可能因标准的过宽而导致“养懒”,但失业保险基金该支出的不支出,却会直接影响失业人员及其家庭的生活。
  失业保险金的确应用得更“活”一些,但前提是,失业保险部门自己不能为失业保险的发放设置过多的障碍。于国务院的《失业保险条例》之外,不少的省、市甚至县都颁行自己的《失业保险条例》,失业保险的支出被层层设限,失业人员想要依据国务院的《条例》领取“失业保险金”及其他补贴,事实上并不容易。因此,我们除了呼吁行政立法层面的《失业保险条例》应尽快升格为人大立法层面的《失业保险法》,更期待新的《失业保险法》能够更多的细化,减少各地自行解释的空间,并以刚性的约束条款确保法律执行到位。
  失业保险金的“沉睡”在很大程度上也源于失业人员由于不清楚申领程序,错过了登记期限因而被拒领。对于失业人员而言,他们中的大多数并非法律专业人士,即使是关系到切身利益,他们对《失业保险条例》也未必有很好的了解,专业的法律服务对于失业人员来说还遥远。因此,有必要在制度上保障所有公众知晓失业保险金的申领权。如在法律上要求企事业单位在与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关系时,应同时书面告知其依法享有申领失业保险的权利。有失业人员签名的书面告知回执应在规定时限内提交给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和地方税务机关。当然,这同样取决于失业人员维权意识的提升。权利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但行使权利不光是对自己,也是对社会的责任。如果你正失业,记得别忘了去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申领失业保险金!
《第一财经日报》2月9日评论“专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