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天,一次蓄谋已久的川渝行(大足石刻一日游)

标签:
大足石刻北山摩崖石刻重庆 |
分类: 旅行日记 |
由于前往大足石刻一天之内要游览北山摩崖和宝顶山石刻两个景点,的交通往返不是很方便,我们报了个飞猪旅行的一日游,这是个纯玩团,所以少了很多糟心的烦恼。早晨旅游大巴按照约定的时间准时在集合地点接客,没有任何耽搁直接出发。要知道跟团游玩出发和返程时间是固定的,路上耽搁时间越少,实际游玩的时间就越长。
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都不会是浪得虚名,游览世界文化遗产是旅行的重点,重庆旅行最期待的就是名列《世界遗产名录》的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所有石窟造像的总称,它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大足石刻始凿于公元七世纪的初唐时期,在九至十三世纪的两宋时期达到鼎盛。石刻群中,以宝顶山石刻和北山石刻最集中、最著名。
一日游第一个景点是“昌州古镇”,这是一个为配合大足石刻旅游开发的人造新景点。昌州古城是以“宋风宋韵”为主题打造的历史文化风情城,古城依河而建,内有昌州府衙、国学馆、戏台、绣楼及高约13米的昌州城楼等,展示了宋朝古昌州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完全就是一幅“清明上河图”的再现。这个新建古镇的实际功能是让游客在这里做个短暂休息,导游重新清点团队人数。
【北山摩崖:精致小巧的唐宋摩崖】
北山石刻,位于大足区主城北1.5公里的北山山巅(俗称佛湾),北山摩崖造像始刻于唐末,至南宋结束,和宝顶山石刻同为大足石刻中最大石刻,
北山,古名龙岗山。进入山门先是有一段曲径通幽的山径,一小段爬山热身来到挂有“艺术宝藏”匾额的北山摩崖造像石窟。北山摩崖开凿于唐代,止于南宋,石刻造像依岩而建,龛窟密如蜂房,分为南、北两段。小巧玲珑的佛像体态多变,既能看到唐代的丰满古朴,也有宋代造像的修长秀丽。显示出古代工匠相当高超的技艺。
进门第一龛就是毗沙门天王龛,龛中的毗沙门天王头戴大鹏冠,身披甲胄,脚踏夜叉,身材魁梧,双目圆睁,左右龛壁雕刻有力士、侍从。毗沙门天王又名北方多闻天王,在唐朝唐明皇曾经因多闻天王的庇佑,才得以平定多次乱事,故特令供奉之。
观无量寿佛经变相可以算得上是北山造像的代表作,内容丰富,层次分明,以中部“西方三圣”为中心,上部刻“净土”盛景,下部雕“三品九生”,及“来生怨”故事,左右沿凿刻“十六观”及伎乐天人、楼台亭阁等刻工精湛,被誉为“晚唐最精美的作品”。
数珠观音采用的是普通人的身材比例,肘悬飘带,裙带轻扬,双手交于腰前,体态优雅,神态妩媚,比例匀称,穿戴艳丽,极富装饰之美。“媚态观音”是宋代石刻造像的精品之作。
和数珠观音的柔美形成强烈对比的的是摩利支天女,龛里三头八臂的摩利支天女,手持诸般兵器立于战车上威风凛凛,是佛教中神通广大的护法神。
孔雀明王窟,窟中的孔雀直立明王坐于孔雀背负的莲台上,造像的形象、姿态、性格、神情以至衣褶雕刻细腻,两壁遍刻千佛变化丰富,与孔雀雄姿相映成趣。
诃利谛母龛内刻有诃利谛母、童子、侍者,传说中诃利谛母育有五百子,却偷别人家的小孩为食,后经佛陀教化成为专司护持儿童的守护神,民间俗称“送子娘娘”。从恶到善的转化,需要多少修为才能达成。
北山摩崖造像近万尊,主要为世俗祈佛出资雕刻,这些造像题材都是在当时民间极为流行的,是佛教世俗化的产物,异于中国前期石窟。
北山的摩崖碑刻中,《孝经》乃儒家经典,北山摩崖壁刻古文孝经碑为二十二章古文本,被史家称为“寰宇间仅此一刻。”《赵懿简公神道碑》,系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蔡京所书,为书法艺术之珍品。
相比宝顶山的人潮涌动,北山摩崖要清净许多,这里的石刻造像规模相对较小,却不乏精品。除部分碑刻、塔幢和浅小龛窟残毁外,其余均保存完好。北山造像以雕刻细腻、艺精技绝、精美典雅而著称于世,尤以观音最为突出,被誉为“中国观音造像陈列馆”。
北山摩崖造像展示了公元9世纪末至12世纪中页(晚唐、五代、两宋)中国民间佛教信仰及石窟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在中国石窟同类题材造像中首屈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