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色彩科学史上的最早发现

(2013-07-26 00:17:07)
标签:

科学性

史上

梁皇侃

原色

角度

休闲

分类: 茶器•鉴赏
 约在25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就有关于“五色”的文献记载:
  《尚书》:“采者,青、黄、赤、白、黑也;言施于缯帛也”。
  《周礼.考工记》:“画缋之事杂五色”,“五色之变以章,谓之巧”。
  《老子》:“五色不乱,孰为文彩”,“五色乱目,使目不明”。
  《书经.益稷篇》:“纟希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
  《荀子.劝学》:“目好五色”。
  《礼记.礼运》:“五色,六章,十二衣,还相为质也”。
  《左传》:“天有六气,发有五色,征有五声,淫生之疾。”
  《礼乐记》:“五色成文而不乱”。
  《淮南子.原道训》:“色者,白立而五色成矣;道者,一立而万物生矣”、“无色而五色成焉。是故有生于无,实出于虚,天下为之圈,则明实同居”,“而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
  何谓“五色”?孔颖达疏:“五色,谓青、赤、黄、白、黑,据五方也。”刘熙也曾作具体解释,《释名.释彩帛》:“青,生也。象物生时色也。”“赤,赫也。太阳之色也。”“黄,晃也。犹晃晃象日光色也。”“白,启也。如冰启时色也。”“黑,晦也。如晦冥时色也。”
  西周时期,已经提出了“正色”和“间色”的色彩概念。南朝梁皇侃云:“正谓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也。不正谓五方间色也,绿、红、碧、紫、 黄是也。”“间色”是指“正色”相混的结果,”青黄之间谓绿,赤白之间谓红,青白之间谓碧,赤黑之间谓紫,黄黑之间谓?黄”。“五色”所以被定为“正色”,并象征尊贵和权威,也许是从色彩混合实践中发现,唯“五色”青、赤、黄、白、黑是色彩的基本的元素,是最纯正的颜色,任何色彩相杂都不可能得到“五色”,然而,“五色”相混却可得到丰富的间色。在绚丽多彩的世界中唯“五色”独尊,“五色”为“本原”之色。“正色”的发现,正间色的区分,不仅服务于奴隶主阶级礼制,也揭示了色彩科学的基本规律,并奠定了中国古代五色体系和美学思想。
  从现代色彩科学理论解释:“正色”乃原色是也,它是间色和再间色(复色)的原色,“五色论”乃“五原色论”。“正色”中的青、赤、黄相当于现代色彩体系中的三原色青、红、黄,白与黑虽然在现代色彩学中不属于有彩色的原色,但是在有色物质中,白与黑也是其他任何颜色难以混合取得的(青、红、黄三原色相混仅是理论上可取得黑,但实际上只能混合出黑浊色,而无法取得纯正的黑),从心理物理角度上讲,把白与黑当作无彩色的原色也是完全成立的,因为白与黑两色相混可以取得无限的灰色系列。由此可见,“五原色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对色彩科学的基本认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