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诗赏析(25):王微 《杂诗》
(2013-02-14 16:32:30)
标签:
茶诗王微杂诗文化 |
分类: 典籍•茶人 |
桑妾独何怀,倾筐未盈把。
王微(415—443),字景玄,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少好学。无不通览。年十六,举秀才。他无意为宫,有所任命均称疾不就。死后追赠秘书监。南朝宋文学家。原有集十卷,已散佚。今仅存诗5首。
诗中写道:一位采桑的女子独自一人在想什么?筐中的桑叶抓起来还不满一把。她自诉心中有许多悲苦,尽力排遣也驱不散。(她说)我的悲痛很难向人倾诉,心中充满忧伤不能消失融化。寒冬的大雁总要追随它的雁群,我在人生旅途中却失掉了我所依靠的亲密的伙伴。他当初满怀豪情高兴地在疆场上驰骋,气势刚烈去捍卫国家。常常为了未能为国分忧为民除害而愧疚,一心想要反正拨乱。他重视名声追求刻石纪功,他勇于牺牲希望画像能在云台上悬挂。他横度万里沙漠,孤军深入北方的戈壁雄。忽然传来消息说战事失利,没有见到出征将士有谁归家。什么地方掩埋了帅旗?什么地方丧失了车马?用力捶胸痛悼我的丈夫,眼泪在脸上滚滚落下。平日只是说长久的别离,想不到今日竟是永远的儿孤妇寡。掩上高门一片静寂,只留下这空荡荡的高楼广厦。我多日等待盼望的丈夫最后竟然永不归来,强收泪颜如今独饮苦茶聊以度日吧。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个采桑女的形象:丈夫驰骋疆场,不幸阵亡。她在寂静的家中凭窗长眺,日日盼君不见君,在希望破灭之后,只得独自捧杯饮茶。诗中的“寂寂掩高门,寥寥空广厦”是为最后一句作铺垫的。“寂寂”和“寥寥”两个叠词的运用,恰到好处地传达了“桑妾”茫然失落的心境,“收颜今就槚”也就成了她今后人生的一种寄托。在饮茶中寻超然之味,在闲静中领略人生价值,是千百年来中国文人的饮茶之道,是有历史的轨迹可循的。《杂诗》可谓这条轨迹中最初的一个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