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代茶叶生产的发展

(2012-08-15 20:05:50)
标签:

陆羽

浮梁

膳夫经手录

唐代

茶叶生产

休闲

分类: 茶•创意

唐代茶叶产地

     自唐代始,茶叶的产地快速增加,到中唐时期最为兴盛。正如唐代杨华《膳夫经手录》记载的:“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已后盛矣”。开元、天宝之间,即公元713—756年,至德、大历间,即公元756—779年。建中即公元780—783年。
  陆羽《茶经》中第一次较多地列举了我国产茶的一些州县。其“八之出”中载有八个产茶区,一个郡,四十二个州。
  山南
  峡州(襄州、荆州、衡州,金州,梁州);
  淮南
  光州、义阳郡,舒州,寿州,蕲州,黄州;
  浙西
  湖州,常州,杭州,睦州,歙州,润州,苏州;
  剑南
  彭州,绵州,蜀州,邛州,雅州,泸州,眉州,汉州;
  浙东
  越州,明州,婺州,台州;
  黔中
  思州,播州,费州,夷州;
  江南
  鄂州,袁州,吉州;
  岭南
  福州,建州,韶州,象州。
  陆羽例举的这些茶叶产地,只是评定各地茶叶品质时所列出的典型和代表,而不是全部产地。
  由《茶经》和唐代其他文献记载来看,唐代茶叶产区已遍及今四川陕西、湖北、云南、广西、贵州、湖南、广东、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十四个省区;而其最北处,已达到河南道的海州(今江苏连云港)。从总体上看,唐代的茶叶产地已达到了与近代茶区相似的局面。
 
 唐代茶叶生产的发展


·唐代的茶叶生产和贸易

    生产的大发展,反映出消费的需求在增大,如《膳夫经手录》所载:“今关西、山东、闾阎村落皆吃之,累日不食犹得, 不得一日无茶”。说明中原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都已嗜茶成俗,而西北及中原地区不产茶,因而南方茶的生产和全国茶叶贸易就空前地发展起来了。
  根据《膳夫经手录》的记载,可以画出一张当时的茶叶产销表。

  由于茶叶的利润很可观,引发了许多人都来种茶卖茶。《膳夫经手录》中还记述到:“元和(806—820)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顶,是以蒙顶前后之人,竟栽茶以规厚利。不数十年间,遂斯安草市,岁出千万斤”。
  全国在此时已出现了较大规模的茶叶贸易集散地。白居易《琵琶行》中有“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的诗句。《元和郡县图志》也有“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的记载。都证明了浮梁(即今江西景德镇)是当时东南的最大茶叶集散地。
  唐代茶叶贸易的极大发展,有力地带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茶叶制作技术和品质的大幅提高。湖州紫笋和常州阳羡茶的入贡,突出表明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我国贡茶的历史很早,但专门设立采造宫廷用茶的贡焙,规定贡焙首批贡茶必须在每年清明皇室祭祀前送到,还是在唐代中期开始的。原先的湖州长城(今长兴)和常州义兴(今宜兴)贡焙,只是一般的贡茶制作场所。后来,由于陆羽的推荐,试贡后受到皇帝的喜好,因此,成为定制,制茶技术在此间也产生了很大的飞跃。
  到了贞元(785—805)以后,单单长兴一个地方,每年采造就要“役工三万人”,历经一个月时间。此地不但茶叶质量很好,而且数量也很大,并且在客观上推动了全国茶叶的发展。
  茶叶生产和贸易的发展,使唐代茶叶市场平添了许多活跃的气氛,如封演所著的《封氏闻见记》中载:“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北方茶饮,在大街上随处可见,南方的茶叶市场更加热火朝天。在江河要道上由茶叶运输而形成的茶埠等水陆码头,也如雨后春笋地发达起来。
  唐代晚期,我国茶叶南北贸易,分江东和华中两路进行。东路江西、浙江、江苏和安徽一带的茶叶,主要通过长江和淮河、泗水等转由运河直接运销今苏北、皖北和河南各地。华中荆、襄、鄂、岳诸州,就近由长江北面各水系直接运销或经由河南转运各地。
  唐代的边茶贸易也很兴盛。李肇的《唐国史补》中,就记载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饮茶的一则典型事例。
  唐时各地和一些少数民族,风俗均以茶叶为贵。有一次,唐朝的使者到吐蕃,在烹茶帐中,吐蕃的赞普问他在煮什么? 他故弄玄虚地说,这是“涤烦疗渴”的所谓茶也。赞普说:“我亦有此”, 便拿出来一一指给使者看,这其中就有寿州、顾渚、蕲门、昌明、 湖等地所产的许多名茶。
  自中唐以后,饮茶之风大行于西北塞外,因此,当地的牧民便驱赶着良种骏马,到内地来进行茶叶交换。后来又通过使者和商人,进一步扩大,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茶马交易”。
 
 
·唐代茶叶名品

    由于茶区的扩大和产量的增多,及贡茶制度的促动,各地茶叶生产的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新品、名品不断出现,唐·李肇的《唐国史补》中就列举了二十一种名茶:“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湖州有顾渚之紫笋,东川有神泉小团,昌明兽目。峡州有碧涧、明月、芳蕊、茱萸 。福州有方山之露芽。夔州有香山,江陵有楠木。湖南有衡山、岳州有湖之含膏。常州有义兴之紫笋。婺州有东白,睦州有鸠坑。洪州有西山之白露,寿州有霍山之黄芽。蕲州有蕲门团黄,而浮梁商货不在焉”。在唐至五代的茶叶专著和文学 作品中,对唐代的茶叶名品也多有记录和描写,据有关资料统计,唐代生产的主要茶叶名品约有150多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