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读到的第一本有意思的书

标签:
日本畅销书杂谈文化 |
分类: 读书 |
《无家可归的中学生》。
据说是日本的“国民畅销书”,2007、2008年的超级畅销“书王”,在日本已经狂销了225万册之多,此前,日本好像只有《挪威的森林》和《项羽与刘邦》两部小说曾经达到过这一惊人的数据。
这本日本当红笑星田村裕的自传,其实只是一本挺幼稚的小书,文笔很一般,不好听点的说的话,多少有些类似中学生日记的水准,但胜在“有料”。
生于1979年的主人公,小学5年级时,母亲患癌症病故;13岁那年,家中因欠债而不得不将房产抵押,父亲让三个孩子在再也不能走进去了的自己家门口列队,面面相觑良久后突然宣布“解散”,然后就三步并作两步的自行消失……
于是,上大学的哥哥和念高中的姐姐靠打工维持生计,而主人公自己独自一人住进了长得像一坨大便的公园滑滑梯里,被附近的孩子称为“便便妖怪”;想上厕所就在草堆里解决,洗好的衣服晾在公园的单杠上,却不小心会被风吹到自己的大便上;实在饿得不行就把纸板箱撕碎了泡在水里当饭吃,甚至从公园里的鸽子口中抢夺游客喂食的碎面包;吃到白饭时,要把每一口饭咀嚼到完全无味然后又发现“味之彼岸”……
在学校里跑接力赛最后一棒跑赢了,本该欢呼的人群却鸦雀无声,因为他是挂着两条浓绿鼻涕抵达终点的;不小心摔坏了姐姐的助动车,以至于姐姐一直只能以 10公里以下时速行驶,被称为“十公里女人”……
作为田村裕的同龄人,早年生活在苏北农村的我,如今跟朋友茶余饭后时偶尔也会“忆苦思甜”来着,但我对于所谓苦难的记忆,其实也就仅止于当年有时候会没有下饭的菜所以只能把白饭戳吧戳吧的扒拉进肚皮而已,而田村裕所展示出的,则是远超出了身为同龄人的我的想象力的困窘生活。
但问题的关键却不在于此,而在于其并不是以春晚或者艺术人生式的催你挤眼泪出来的方式呈现的,笔触甚至充满了戏谑和谐趣,常常让人有种忍俊不禁的冲动,田村裕在故事的背面呈现的是超出了我的想象力的坚强和对生活的宽容。
他说,“我的幸福尺度很低,一碗米饭都能令我感动。人不管在什么物质条件下,都能够活下去。”这句话足以让所有比以往历史上任何时期的人都富裕、却常常比饿殍遍地的岁月里的人还要焦虑的现代人,汗颜。
这个世界上最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往往并非物质上的困窘,而是把焦虑花在其实并不值得担心的错误的东西上面。